你并非无法专注

一、你并非无法专注

前几个月学习时间管理,跑去看了《搞定》系列和《小强升职记》,脑海中深刻的记住了一句话“一次只做一件事”。试过番茄钟练习专注,练习过几次后,发现最有效的是正面暗示自己:当前一心一意的做好这一件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大部分人习惯了碎片化的接收信息,个人专注集中的时间也不长,大致在15~20分钟左右。很多人刚刚开始自我学习的时候,对自身的要求定的很高,每一次要求专注40+分钟。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无法完成,导致信心破碎,后面做什么都觉着自己做不到。

还记得去年11月开始看书,那时定下的目标是每天看20页书。书籍中简单的部分,20页看完,基本花费15分钟。但当我看到难的部分时,一超过30分钟,心中就难以继续下去。大脑思维发散想东想西的,这样看完记住的点比之前少很多。

从我的例子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刚刚入门的自学者,在时间管理上最大的难题不是专注度不够,而是控制不住的想要继续,以证明今天“我”学了多少时间。强迫着自己持续学习,知识点记不牢固不说,最严重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信任自己。久而久之也就越学越挫败。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1)合理减少学习时间,一次只学15分钟。

(2)时间间隔拉长,间断性的学。比如说做事两个小时学习20分钟。

(3)固定时间做某事,打造仪式感。比如说一起床就看书15分钟。


二、能力提升:最小可行性单元

最小可行性一开始出自产品研发,它是说一个产品在初期以最少而必须的功能发布出去,到市场上进行验证。就是说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初期时放出最小核心功能,到市场上进行检验修整。

透过产品的一步步研发,你可以尝试着做个人的“最小可行性单元”,通过平常的“小项目”锻炼自己来提升能力。

比如说,你想提升自己项目管理的能力。那么想一想生活中最小的项目是什么呢?可能是一次出游活动,一次朋友聚会。在这些活动中,你就可以主动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从设计方案分析资源评估风险,再到参与者的协作沟通。这些都属于项目管理的能力。

再比如说,你想要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那么你可以试着参与到某个社群中然后成为管理者中的一员。又或者你可以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是不是可以发起一个有关这个爱好的线上社群,通过建立社群提神自己的运营能力?不论是线上的流量获取,还是活动组织,都可以锻炼你的方案设计、需求洞察和用户理解的能力。

以最小的可行方式锻炼自己,每次都将它做好,我相信你的能力会源源不断的提升到你想要的位置。


三、任务分解:中断点工作法

我遇到一个朋友,每天要写大量的清单,各种事情将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说他都做完了,但这样的生活他过得很压抑。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做完这个还有下一个,大脑没有一天停歇下来,这种状态想想都让人觉着绝望。

心理学家发现,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时,会产生绩效差异。执行任务b的绩效明显要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之为“转换损耗”。我的这位朋友在各个任务间转换,每天过得很累,说明脑力消耗非常大,转换损耗影响着他的生活。

转换损耗的形成原因有两种:

①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景和反应方式,那么这种惯性思维会影响任务b的完成。

②开始做任务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之间需要时间,同时信息的回忆也不完整。

采铜老师在《精进1》中提出了一般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网图——汉堡

想象一下平常吃的汉堡,汉堡的最中间是肉排,这部分被称之为“核心思考区间”。这是一个任务至关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部分。它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专注的将其破解。只要“吃掉”这一部分,那么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余下肉排两边的生菜和面包,这些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

当你拿到一个任务后,找到最核心的肉排,全神贯注的将它吃掉。你成功的吃掉最“硬核”的部分时,你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支持性和工作。

中断点工作法能够有效的帮助你减少大脑损耗,事物繁多的状况下,建议你试试先吃掉汉堡中间的“肉排”,再做其他的事情。


我是眠溪,终身学习者,一位寻路的手艺人,活成一束光照亮更多的人。

欢迎你加入终身学习者行列,我们一起成长。

一点金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并非无法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