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到底有多难?刻板印象让人很沮丧

说起地域黑,就像牛皮癣一样,大家都不想要它,却还是能常常发现它的存在,其实这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 · 斯蒂尔在《刻板印象》一书中,就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比如,作者克劳德·M · 斯蒂尔是一个黑人,于是生活在美国芝加哥的他,如果想要游泳或滑冰,只能在一周里的某一天,而且还限定了时间段,想去做一个高尔夫球场的球童,也被告知不招黑人;这种窘境并不限于黑人,一位白人学生选修了非裔美国人为主的课程,结果却导致他很难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让黑人同学认为他在歧视,只好在大部分时间闭嘴,导致成绩每况愈下。

一位非裔美国男人的情况更加糟糕,当时他正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有一次穿着学生服走在芝加哥海德公园社区的街头,发现路上原本正在散步的人都变得非常紧张,有的甚至跑到了路对面躲避;男子刚开始还试着保持镇定,面带微笑给路人打招呼,但很快发现大家的紧张,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只好主动走到小路上,后来通过吹古典音乐的口哨,才放松下来,周围的人也减少了敌意。

在很多美国白人眼中,一个黑人成年人很可能有暴力倾向,或者数学能力不足,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而当这个黑人吹起了白人喜欢的古典音乐时,路人们才暂时放下了刻板印象,认为他跟其他黑人不一样,这其实也非常悲哀。

克劳德·M · 斯蒂尔教授认为,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1987年,克劳德·M · 斯蒂尔前往密歇根大学任教,对一群黑人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交友圈是按照族裔来划分的,基本上都不会有白人朋友,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却是一个意料之内的结果。

克劳德·M · 斯蒂尔还发现,黑人学生的学习水平普遍比不上白人、亚裔等其他族裔,关键的问题不在智力因素,而是校园和社会上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克劳德·M · 斯蒂尔曾应邀去西北大学,帮助解决黑人学生学业差、辍学率高的问题,但他发现,学校管理者讨论问题时,是在非常舒适的大会议室,而到了跟黑人学生交流的时候,就只是在一个非常挤的小教室里,而且黑人学生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因为刻板印象的伤害让他们很无奈。


1968年4月,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 · 金遇刺身亡,第二天,艾奥瓦州赖斯维尔镇的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黑人们的艰难处境,把白人孩子人为划分为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先是让蓝眼睛组对棕眼睛组各种歧视,结果蓝眼睛组的孩子各个气定神闲,而棕眼睛组则非常沮丧;等到第二天反过来,蓝眼睛组就泄气了,棕眼睛组则变得很正常。这就说明,刻板印象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刻板印象》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黑人到底有多难?刻板印象让人很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