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反思现状,铺设未来蓝图

此书是一本怀揣明日希望教育之书,一位教育家对未来教育的畅想。先来介绍一下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作为学者,朱永新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日、韩、阿拉伯等文字。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与此同时,他践行教育理想,从2002年起,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2013年,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余所实验学校、150余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


前言

我们现在按部就班、整齐划一的校园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吗?未来,它是否会被替代,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教育?通过这本书,可从中看到一些我们现在教育存在的潜在问题,以“未来教育”看现代教育,通过这本书,联想到了以下九个方面:

一、关于 “私人订制作业”

缘由:“私人订制”作业,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此避免所有学生做一样的作业,导致作业质量不高,成绩好的学生要反复刷自己已经会的题,而成绩差的学生则要啃自己怎么也做不出的题。  从理论上说,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减轻作业的负担。个性化作业,是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的一部分。

实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 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需要教师准确分析学生的情况,再订制方案。在一校内要做到所有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2)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担心自己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少做了什么作业,从而会影响考试成绩,因为学生做不同的个性化作业,但今后却要面对同一张试卷来考。

区分:何为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校外培训机构一对一培训,不是个性化教育,实质是个性化提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表现在繁重的作业上,但根源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所有学生要在一张试卷上比出高下来。

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兴趣的教育,给学生多元发展空间。

治标与治本之策:

1.“提质增效”的减负新理念,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可以令家长减少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整体相对减负。但是,鉴于教育评价体系没有实质性改革,在全社会功利的教育环境中,“私人订制”作业,“提质增效”极有可能变为新一轮形象工程与折腾。

2.要给学生减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和多元教育,必须改革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基础教育学校和家庭,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二、朱永新:科技如何推动教育变革?

曾经,很多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浙江某学校让孩子带“头环”上课的新闻。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关于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故事。这里的“头环”是可以采集脑电波信号,然后转化成注意力的技术。但问题在于,“头环”采集的数据对教育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靠脑电波才能做到精确分析吗?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不知道哪些孩子会、哪些孩子不会,他还是好老师吗?科学技术怎样参与教育、推进教育,而非成为教育的负面影响?是这则案例引发的关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本质思考。

记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讲了一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他说:“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教育创新,到底是在颠覆改变应试教育,还是在提供更加精致的应试教育,用大数据全方位捆绑教师学生?”不知是不是戳中了现在大数据教育下的核心呢。

科学技术到底要怎样助推教育变革?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电化教育、PPT课件等

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改变——慕课、翻转课堂等

第三阶段,学校形态的改变——打破学校教育的结构

科技如何推动教育发展:

第一,重构学校的形态,建立新型学习中心。

互联网、5G技术、移动终端高度发达的未来,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由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一个实体的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

第二,重构课程的内容,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

学习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将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首先是生命。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是真善美。未来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将整合成一门大科学;基本的人文知识,将整合成一本大语文;未来也将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学校不再是给每个学生设计好现成的知识体系,而是让每个人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重构教学的方法,建立新型的项目学习。

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让个人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第四、重构教育的评价,建立新型的学分银行。

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真正的学分银行体系会正式建立。我们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知识银行体系,每个人的学习全过程在学分银行都可以存储、转化,而且你修的学分还可以转变为学习币,激励每个人更好地学习。学分银行会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鸿沟,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鸿沟,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鸿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鸿沟。

三、教育“惩戒权”的相关争论

1.教育惩戒权归属给谁的争论

(1)大部分文章默认管教“熊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家长将孩子送入学校,便意味着家长将部分教育权让渡给了教师,教师有责任教育好孩子,而惩戒权就是教师行使教育责任的保障

(2)但也有人认为管教“熊孩子”本该是家长的责任,现在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实际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3)教师中也有不少“不要惩戒权”的声音,除了担心由于法律不明晰、家长不配合,实施过程中与家长产生更深的矛盾外;也有教师担心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无限责任推与教师,一旦孩子未达到家长要求,便追究教师“没教好”,惩戒权反而给教师造成了额外的责任与压力

2.教师惩戒权落实的争论

(1)有人期待实施细则会是一个“操作手册”,明确告诉教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让教师在惩戒时“有章可依”,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家校纠纷。教师使用了校规没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手段,则很容易被构成体罚”。

(2)有人则反对对惩戒手段等的严格规定,认为不应过分限制教师,应该给老师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在惩戒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有他的裁量权,而且教师惩戒学生的时候,是一门艺术。

3.从学生角度考虑:

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力,不是通过他人的管束和提醒来学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在不断试错中习得的。

四、关于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潜在的问题

实施免费高中教育,还必须考虑三大问题:

其一,实施免费高中教育的经费从何而来,会不会对其他教育支出有挤出效应?会不会挤占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的短板,投向学前教育,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普惠园率,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投入义务教育,则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其二,免费之后,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会得到保障、提高吗? 

其三,高中阶段教育,怎么做到中职和普高的协调发展?中职免费政策,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事实是,实施多年的中职免学费、设立国家中职助学金政策,并没有带来中职地位和质量的提升。

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反人性的

这句话意思是:我们是可以管控一切的,包括学生的灵魂,都是可以管控的,是可以像机器一样组装的,所以老师就是管孩子们、管祖国未来、管下一代的灵魂的工程师。但一个人的灵魂怎么可以随便让你拿捏呢?我们是要寻求人性的美好,呵护学生成长,而不是组装一个机器人。

如果这个职业天然是一个悲情的职业,它就会让你忘记这个职业的底线,也就是说可能使你为所欲为:师道尊严可以无限上升。

教师从古至今,就是一个职业。如果强调悲情、牺牲的一面,就会忽略职业操守的底线。过分炫耀自己的牺牲,就忘记了自己本来守的不过是个饭碗,你在守着这个饭碗的时候怎么做得好一点,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前提。

老师是“人类文化长河的摆渡者”, 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人生的此岸摆渡到人生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跟他讲沿途美好的风光、畅想人类的未来、告知他过去的美好,让他充满信心地走向下一步的人生。

六、在家上学:寻找教育的“理想国”

他们共同的困难和困惑,是家长如何胜任“全科教师”,如何处理家长兼教师这两种角色的冲突,如何为孩子找到同伴和朋友,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系和衔接......

七、未来教育

1.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就允许他去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只要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学习中心的许可,就可以互相承认,呼唤学分,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各自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全天候进行学习,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时间。

2. 寒暑假制度 是“农耕社会的残留物” 大量的教育设施闲置,造成金钱和时间的浪费,知识的连贯性被打破。现在学校在晚间,周末和各种节假日都是关闭的,补习机构,社会教育机构则相反。这无疑造成了资源双重浪费。

3.政府购买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发放教育券鼓励人们终身学校。

八、关于教育公平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理想 ~ 现代的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的三个基本层次:

(1)机会公平。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都有学上

(2)过程公平。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

(3)结果公平。所有人学到的知识,或者根据他的能力获得的东西是比较均衡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九、教育评价的可能性办法

1.发展独立于政府,招生机构之外的第三方考试与评价体系

(1)不涉及利益关系,考试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得到保证。

(2)一年多次的考试安排,成绩以最好的一次作为升学的依据,减少考试误差,人才选拔更加可靠。

2..学分银行制

中央银行,地方银行,储蓄所,个人账户

(1)跨越各个教育阶段的鸿沟。学前,基础,高等,终身教育,全程记录。

(2)跨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鸿沟。

(3)跨越公办与民办教育的鸿沟。

(4)跨越国内与国外的鸿沟。

(5)跨越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鸿沟。


身在教育中,展望未来教育

作者通过本书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未来教育蓝图。未来教育以“学习中心”为主。未来的教师,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老师,他们可能是学生的组织者、可能是课程的设计者、可能是教育的管理者、可能是综合型教师。教育的每一步发展,不仅是反思教育,也是在想办法完善教育,让教育本身减少些刻板,逐步向“自然”走去。每次教育的改革,也是在推动老师完成自我成长的一步。

教育,让学生的世界变得辽阔;教育,让人受到启蒙;教育,心中屹立的灯塔。在教育中看教育里的千变万化,不变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反思现状,铺设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