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深度工作》:如何更好地进行写作

在我们的神经元周围生长着一层脂肪组织,叫作髓磷脂。它可以起到绝缘保护作用,也可以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

当我们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

简单来说,假如你正在从事写作这件工作,当你不断地对写作进行刻意练习时,你的大脑自然而然会帮助你固化写作这项技能,使得你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活生生的动力系统,它在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地修正。

大脑具有重组能力,它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我们把这种能力成为“神经的可塑性”。

也就是说,哪怕你并不擅长写作,只要你保持持续不断地写作,大脑就会通过“神经的可塑性”,对“写作”这件事进行认知重组,使你变得越来越擅长于写作。

正如,丹尼尔·科伊尔️所提出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当我们对写作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时,我们就能充分地掌握好这项技能。

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来理解:高质量工作产出=(所花的时间)x(专注度)。把它套用在写作的问题上就是:成为“作家”= (1万个小时)  x  (深度写作)。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深度写作?如何做到深度写作?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纽波特给我提供了有效解释。他在《深度工作》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深度工作的定义,以及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一、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可以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并且难以复制。

为了更好的理解深度工作的概念,我们还需介绍另一个概念。

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现在,我们以作家的身份为例子,进行分析。作家的深度工作就是写作,浮浅工作就是回电子邮件、与粉丝互动、处理公关关系等等。

深度工作要求作家能够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也就是写作。而浮浅工作却可以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比如可以一边回邮件,一边开会。

很明显,一位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是不能受到干扰的。所以作家需培养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同时处理好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的关系。



二、怎样处理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的关系

你有没过这样的体会,假如一天到晚地沉浸在浮浅工作中,你会觉得生活特别的无聊,枯燥乏味,时间也过得特别的漫长。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沉浸在浮浅工作的时间范围应该保持在30%~50%的水平,而50%的浮浅工作是一个人浮浅工作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度日如年。

试想,假如一个作家,每天花过多的时间在意义不大的浮浅工作上,写作的任务势必会受到干扰,并且创作的积极性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之间的关系?

卡尔·纽波特为我们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禁欲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像唐纳德·克努特一样,做到使浮浅工作最小化,甚至完全摒弃浮浅工作。

第二种是双峰哲学,要求我们像荣格一样,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思考,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同时,双峰哲学需要主体在工作时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并且单位时间至少是一整天。

第三种节奏哲学,采用日历链条法,旨在将深度工作转化为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同时创造出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这项哲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降低进入深度状态的门槛。

第四种是记者哲学,要求我们能做到像艾萨克森一样,随时随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如上四种方法,其实并不十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属于工薪上班族,写作时间和正常工作时间往往容易引发冲突。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深度写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先采用双峰哲学。工作日进行日常工作,周末再进行深度写作。

当然,当你培养了一定的深度写作习惯和能力时,我们再来采用节奏哲学。通过每天抽取一部分时间进行深度写作,来养成每天深度写作的习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抽取时间时,一定要选择你最适合写作的时间,如早晨、睡前。

当你养成了每天写作习惯时,再对自己进行随机练习,尝试着给自己布置时间任务,选取一天中的任意时间段进行写作。直到,你能顺利地完成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给自己布置的任务。

最后,我们再来采用记者哲学。当我们拥有了深度写作能力和习惯时,我们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随时随地进行深度写作。



三、辅助深度工作的小技巧

1.习惯

习惯化可以使个体从浮浅工作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时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个体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

比如,可以按照规则布置好自己的深度写作室,如固定好放书的位置,堆放笔记本的地方,还有座椅的方向等。

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会让你的大脑形成一种固有习惯。让你一进入深度写作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就可以自觉地进入写作的状态。

当然,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每天清晨犒劳自己一杯咖啡,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持续的清醒。

除了场所的习惯性以外,我们还应保证自己写作时的程序,使自己的努力具有结构性。如规定自己在一个小时以内必须产出的文字数量:两千字。


2.白板效应

即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利用共享的白板与他人合作与独自工作相比,可以将你推入更深入的状态。

这种创新产出理论关键在于保持一种中心辐射的布局,时常来到中枢区域与他人交流想法,同时也保留独立的辐射区域。

例如,我们平时都是在独立辐射区域进行深度写作,当我们遇到写作瓶颈时,我们可以试着来到中枢区域与人交流,从而获得创造性洞见。

当然事实上,独立辐射区域可以是你的办公室、书房、亦或自创深度写作室,也可以是你适合写作的任意地点。

而中枢区域范围则更宽广,它是你除了写作之外的任意地点。它可以是商场、超市、公园,也可以是KTV、清吧、旅游景点。只要是能激发你写作灵感的地方,就是你的中枢区域。


3.手艺人方法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旨在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当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比如说,尽管最小化浮浅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假如当你使用一项工具,如手机、电脑。再具体一点,通过手机刷抖音,电脑看电视剧。

以上这类浮浅事项可以激发你的灵感,它能对你的写作带来的益处,同时它给你带来的益处要大于你在此项活动所花的时间成本时,那么它也是可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 | 《深度工作》:如何更好地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