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相对论》9.3 潜水艇悖论

9.3 潜水艇佯谬

潜水艇佯谬是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庞加莱提出的。假设一艘潜水艇在海水中保持着不上不下的悬浮状态,根据浮力定律不难得知: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海水浮力,潜水艇的总质量量恰好等于它排开水的质量,又因为潜水艇的总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总体积,所以潜水艇的平均密度也就等于海水的密度。现在,舰长想要把潜艇提升到海面,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他只需要把潜艇水箱内的海水排出,减少潜艇的总重量即可实现。但不幸的是,舰长发现潜水艇的排水系统出现了故障。那么,如何才能让潜水艇上浮呢,舰长想到了狭义相对论:

如图9-10所示:舰长操作潜艇高速前进,海水就会相对于潜艇向后运动,根据狭义相对论,海水会在运动方向上缩短,海水总体积就会缩小,如果海水的质量不变,那么海水的密度就会因此而增加,于是潜艇受到的浮力也会因海水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最终,由于浮力的增大,潜艇必然会浮出海面。但是,当舰长把潜艇速度提高以后,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图9-10

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人选择海水作为参考系就会发现:海水的体积和密度不变,反倒是潜艇在运动方向上缩短了,因此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受到的浮力也因此而减少了,由于潜艇的质量和重力没有改变,而浮力却减小了,所以潜艇必将沉入海底。那么,当潜艇高速行进以后,它究竟是会浮向水面还是沉入海底呢?

自从庞加莱提出潜水艇悖论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让人满意的答案。虽然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潜水艇会下沉,但也同样有部分人认为潜水艇会上升,甚至有人认为潜水艇将保持悬浮状态!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滑落悖论之所以有解,不过就是因为地球和长杆的大小不成比例,当长杆和地球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站在地球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但如果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是海水和潜水艇就不同了,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站在哪个立场上更准确:如果我们站在潜艇的立场上就会发现,静止的海水似乎代表了地球,和地球相比,潜艇实在太小了,所以应该站在地球的立场上更合理。但一旦我们站在海水的立场上又会发现,潜水艇之所以会前进,本来就是因为它的引擎高速向后喷水导致的,即使我们想站在“海水”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潜艇尾部喷射出的海水也在相对于地球高速运动着。

庞加莱不愧是庞加莱,他即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即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他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构思极其精巧,不仅涉及到了时间、空间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质量、密度、引力、浮力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能且仅能作为一个理想实验出现,如果我们在大海中去实地开展这一实验,必然难以排除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干扰,最终会由于实验误差太大,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通过理论推导会导致悖论,进行现场试验又不能排除干扰,这就是潜水艇悖论难以解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尝试用时空畸变的理论去解释它。

由于潜水艇佯谬只是一个理想实验,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要对这个问题本身做出一些抽象假设:首先要假设地球到潜艇的距离有无穷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潜水艇行驶在一个绝对平直的引力空间,海平面也才能保持绝对的水平状态。其次,我们要忽略流体力学对潜艇浮力的影响,忽略潜艇因为加速而导致的结构变形。既然只是理想实验,我们也就只能在理想条件下展开分析。

首先,如果我们选择海水为参考系就会发现:潜艇在以速度v高速行驶,因此潜艇会在运动方向上发生收缩。如果我们假设潜艇静止时的长度为l0,由狭义相对论可知,其运动以后的长度l将收缩为:

由于潜艇上下左右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潜艇的宽度、高度以及截面积保持不变,因此潜艇体积缩小的比例也就等于其长度缩短的比例,而潜艇排开水的体积,排开水的质量也就会按照同一比例缩小。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潜艇排开水的重力就是其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假设潜艇截面积为s,静止时的体积为V0,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为F0,运动时受到的浮力为F,则潜艇行进后的体积V和浮力F分别为:

显然,F0,所以当潜艇以速度v前进以后,其所受到的浮力必然会减小。在潜艇行使前,潜艇重力G等于其所受到的浮力F0,现在,浮力减小了而重力却没有变化,看来,潜艇应该会因为浮力的减小而下沉。

那么,如果我们以潜水艇作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又会如何呢?此时,潜艇上的观察者会认为,潜艇和无穷远处的地球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潜艇受到的重力一直保持竖直向下,而海水正在以速度v向后运动。由于狭义相对论的作用,海水也会在运动方向上收缩。假设海水的质量不变,海水的密度就会因为体积的缩小而增大,其增大的比例与体积缩小的比例成反比,假设海水静止时的密度为ρ0,运动后的密度为ρ,潜艇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为F0,运动时受到的浮力为F’,则有:

由于F’>F0,所以潜艇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在重力不变

的条件下,潜艇似乎应该上浮。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同滑落悖论类似,我们只需要站在潜艇的中点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如图9-11所示:现在,我们依然假设潜艇静止,海水在向后流动,为了进一步认清事实的真相,我们可以截取与潜艇相接触的一段海水A’O’B’分析一下,看这段海水在流经潜艇AOB时会发生哪些变化:

当海水的中点O’经过舰艇中间的O点时,由于时间延时效应,如果我们从O点上观察,暂时还收不到A’B’经过AB两点的消息,只有当O’点经过O点一段时间后,B’经过B的消息才会传递到O点。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认为O’B’>OB;同理,由于A’B’的长度小于AB,我们会认为O’A’的长度远远小于OA

图9-11


也就是说,从潜艇中部的O点观察,潜艇前部O’B’的海水伸长了,后部O’A’的海水缩短了。这也就意味着,潜艇O’B’部分的海水体积增大了,密度降低了,因而给潜艇的浮力减小了;而潜艇后部O’A’部分的海水体积减小了,密度增大了,因而对潜艇的浮力增大了。前部浮力减小,潜艇的头部就会下沉,后部浮力增大,潜艇的尾部就会上升;在前后两部分浮力差的作用下,潜艇还是会头重尾轻的向斜下方驶去。结果如图9-12所示:即使我们站在潜艇上观察,结果仍然是潜艇会下潜。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产生疑惑:海水的密度分明都是均匀的,怎么会一部分密度增大,另一部分密度减小呢?尽管我们站在了潜艇中部的O点,但是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由于光信号延迟所导致的现象,海水的密度应该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观察点的位置而变化。况且,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还会出现另一种自相矛盾的场景:

假设我们站在潜艇尾部的A点向前观察就会发现:整个潜艇所在位置的海水长度都伸长了,密度都降低了,因此,潜艇受到的总浮力减小了,结果必然下沉;反过来,如果我们站在潜艇头部的B点向后观察则会发现:整个潜艇所在位置的海水长度都减小了,密度都增大了,因此,潜艇受到的浮力又会增大,潜艇必然上浮。这一对新的矛盾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的确,无论从A点、B点还是O点观察,我们所看到的都只是现象而不是物理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从O点观察到的现象要比AB两点观察到的现象更接近于事实!因为OAOB的长度相等,所以只有从O点所在位置观察,时间延时的影响才可以尽量抵消。因此,只有在O点所看到的“同时”发生的事件,才能被认定为“事实”上同时发生。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否定O点所看到的海水密度差异呢?其实在相对论中,不仅时间可变,长度可变,体积可变,密度可变,就连质量本身也是可变的。对于质量变化,我们将在下一章展开讨论。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狭义相对论中最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双生子佯谬。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相对论》9.3 潜水艇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