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性思维开展班级管理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慢性思维,这种慢性思维在我处理班级问题中会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大包大揽、急于求成了,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大事小事一箩筐是管理不好班级的。

一、规矩要“一件一件的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好一个班级关键就是在立好规矩,这与企业的管理是一样的。但是班级的管理又有他的特殊性所在,与企业面对的群体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心智、认知、自律等等方面都远为达到的成熟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像企业那样集中给他们列出个十大条、三四十小条一样的班规,让他们的学生集中学习的。假如你非要这样整理出个班规,最终的结局就会事与愿违;很多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按照这些纷繁杂乱的班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面对众多学生的哪些违背班规的形形色色行为班主任老师也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惩戒和教育,久而久之这种班规就成为了一张废纸,班主任的威信也会因此被削弱。

          因此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规矩要立,但不能立多,必须一件一件的立,但这个规矩没有养成的时候,下个规矩不立。规矩少了简单了,学生就能记住,也好按照规矩去做事;规矩少了简单了,班主任执行起来也方便,当学生违背了这种规矩处理起来也就简便了很多。长时间下来,学生就能体会到班主任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慢慢自然而然就服从你制定的各项规定,而这些班规在班级管理中见效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积少成多,你的班级各项规定会慢慢丰富起来,慢慢成为了一个纪律严明、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二、规矩要“由易到难的立”

         虽说班规需要一项一项的立,但绝非是随意而定的,它有他特殊的原则——由易到难。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希望做到令行禁止,但往往很多事情并非事如人愿。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对于同一个要求达到的时间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们在立规矩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样一部分学生,这个规矩对他们来说能不能达到。

       但我们的规矩立得太难,要求太高,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说是难以达到的,久而久之他就会放弃甚至是对抗这项规矩。基于目前的教育生态,我们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是基本上丧失了约束性,想管没办法管,不管降低要求或者放任自流,对班级的管理就会带来无穷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先易后难,比如佩戴红领巾、书包放置的位置、课间必须喝水上厕所、下课后必须做下节课的课前准备等等类似的规矩。这些规矩并没有涉及到学生能力智商的范畴,只要用心,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完成。立这些简单的规矩目的就一下几点:一、照顾所有的学生,确保人人能达到;二、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三、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

三、规矩“小而具体的立”

       我们班规面对的是小学生,所有我们的班规的制定不需要条理有多么的严格谨慎,语言多么的准确细致;我们制定的规矩需要做到小而具体,所谓“小”就是规定范围要小,要着眼于小事情,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所谓“具体”就是规定要具体,界限要具体,不可泛泛而谈,不可磨棱两可。

       在复杂而纷乱的班级管理上,在与鬼灵精怪的学生斗争中,我们要养成这种慢性思维,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去应付这群小鬼闹出的层出不穷的、形形色色的麻烦,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弄的疲于奔命、灰头土脸,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去解决这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慢性思维开展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