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赶着羊群回家了,又只留下这幢木头房子。一个瘦高汉子把马拴在门口,开门进了木屋。
夜半,两个黑影蹿进屋子。两人手上各提着一柄腰刀,走到床边。可一人不慎打翻了地上的火盆,生出些响动。另一人一惊,正要训斥,回头便看见,原躺在床上的汉子站了起来,手上还多了柄雪亮的雁翎刀,把月光倒映到了他们脸上。一个矮子獐头鼠目,两撇胡子如同蚯蚓;另一个豹头环眼,面带刀疤。
“什么人?”
“来杀你的人。”
两人冲上去,与汉子打到一处。铿鸣之间,火花迸溅。二人与汉子过了几招,见不能取胜,便要逃出屋子。那矮子走到门口,却被一把剑刺穿了腰腹。他看到眼前持剑的是个年轻人,个子不高,却生的俊秀,眼睛里像是运着金光。
年轻人腰胯一抽,拔出剑,那矮子立时呕血扑地。
另一人见此大惊,越窗而逃。汉子冲出屋外,却看见那人在黑夜里早便没了踪影。
“已经到万全都司地界,再走走,就到龙门卫了。”
两个黑色的身影,行过绵亘的群山和广漠的草地,不远处的长城与几近风化的裸岩融为一体。一个瘦高的汉子,头戴一顶范阳笠,身着破旧的氅衣,胯下一匹枣红色的老马。那匹马不知道是太老了,还是骑乘的时间太久了,后背已经陷了下去。另一个穿着土黄色辫线袍的年轻人,骑着一匹黑白斑驳的蒙古矮马。西斜的太阳把两个背影无限的拉长,一直拉到东方的地平线上。
官道边孤独地屹立着一株白杨树,它多少让那汉子想起了家乡朔州或是最初从军的保安州,那漫山遍野的白杨林。不过这并不同,从西北关外吹来的狂风,让它完全地向东倾倒,全没有白杨常见的挺拔刚直。不过那被风沙剥蚀了表皮的遒曲树干,反倒更显得铮铮傲骨。
汉子把马歇下了,取出羊皮水袋,坐在树根下,饮了几口。年轻人也纵身下马,从马背上取下一张羊绒毡毯,又给汉子接了一块肉干。
“李叔,我们真的要回北京了吗?”
“你回罢,等把你送到了,我就走。”
“朝廷还会追你吗?”
“谁知道呢。该是不会了吧,不过我也不会再回宣大还是蒙古了,这段日子,俺答一定又会寇边的。”
“我呢?”
“咱们先去龙门卫(注:今张家口龙关镇),找赵群,他会给我们安排。到北京之后,找刘嗣忠,他原是你父亲纯甫公的僚属,现在,大抵是百户了罢。”
苫布帐篷前,篝火已经熄灭,残烬冒着淡淡的青烟。汉子和那年轻人,蜷在帐篷里。汉子半眯着眼,嗅着空气中的烟味还有沙土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他极度不安。他想到五年前鞑靼入寇宣大,那时候他正任兴河所千户,麾下一千多将士浴血奋战,从长峪口到葛峪堡,又退到贾家营。最后部队退守保安州时,只剩下不足百人了。而杨顺呢,带着宣府三卫加上万全诸卫近万部队退到保安州,把沿途撤退的百姓坐了附逆,冒领军功,升做宣大总督。他还记得那夜,他站在保安州的城墙上,把头盔狠狠地摔到城下……
赵群刚在堡里吃完了早饭,正要骑马出去巡城。自打他升了千户以来,就一直闲的紧,有日子没这么出去巡城了。塞下的九月,天远没有诗里写的那么清朗。秋凉马肥的季节,俺答可能又会组织人马寇境。边沙掠地,黄云蔽空,一只离群孤雁,惨叫着向南飞去。沙塞中倏忽显出一对人影,赵群见得,率部策马过去……
“打这条官道往南,就是隆庆州(注:隆庆年为避讳改名延庆州,今北京延庆区)了。拿卫所的文书,到了可以直接入城。”
“谢过赵贤弟了。”
“老千户净说些折煞我的话。还有个几年,我也该退役还乡了。我家原在蔚州,是个没什么文脉的地方。所幸犬子去年中了秀才。朝中的张翰林知道么,近来新授了裕王府侍读。说句大逆之言,将来裕王若是做新君,张翰林必能封疆入阁。你可知道,张翰林也是位军户出身。我就念着,若是犬子将来,也能博个功名,簪缨搢笏,那才是光宗耀祖啊。到那时,你我再把酒言欢。”
“哈哈哈哈……赵群,你儿子才中了个秀才,你便想着翰林,若是中到举人,怕不是直念着皇帝了。”
赵群也大笑起来。
两人在屯堡南门别过,汉子与那年轻人便取道直奔隆庆州而去。
这一路官道总算不再似刚入关那会儿的尘土飞扬了,沿途还有脚店。两人在约摸长安所北十几里的一家脚店住下,听得老板说起,这两日有马队从关北过来。
“这晌时了,倒还有人做生意。”
隆庆州是万全都司下三个州里,离顺天府最近的,故而较保安州和蔚州都要好些。城中除了驻军,也有不少店铺与商旅往来。汉子与那年轻人两人两马,赶着申时前进了州城,有赵群开出的路引,方得入城无碍。
二人走进客栈,进门是一方曲尺柜台,掌柜坐在柜上,拨弄着算盘,偌大的店中,竟也没个小厮。
“掌柜,要一间上房。”
掌柜这才抬起头,忙不迭的跑到柜前,道了声:“客官稍候。”便又掀开门帘,跑去后廊口,喊道:“阿四!你们好了没有?”
“还有辆大车没歇进去呢!”廊道里的人回他。
“先来个人,这边有客人要上房。”
不多时,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跑进大堂。他搂起腰上的汗巾子擦擦额头上渗出的汗,才走到掌柜近前。
“两位客官要间上房,路引我瞧了,也是打龙门卫来的。楼上戊辰。”
小厮取了钥匙,引二人上楼,打开门。方要走,却被汉子叫住了。
“听方才掌柜的说,今日还有不少打龙门卫来的客人?”
“刚从有一拨客人进来,约摸有十来人,是打龙门卫回来的商队。”
“这些年边境的榷场不是已经关了么?”
“谁知道呢,指定是有别的什么勘合罢。”
汉子摒退了小厮,合上房门。
傍晚时分,汉子走下楼去,他要看看拴在后院的马。他原先那匹后背陷下去的老马已是极驽,在龙门卫赵群把一匹老军马给了他,这马虽说岁数也不小了,但终是良种,伙食要是粗粝了些,可是吃不惯的。
客栈的人倒也识货,马槽了倒满了铡碎的干草和麩子,马的嘴在不停地翕动着,见汉子来了,还打了个响鼻。汉子抚抚马头,马却也不避让,修长的眼睫不停地挑动着。汉子目光从马头上略过,倏忽间却看见马棚旁边的七八辆大车。这应该就是之前说,从龙门卫来的商旅的大车。汉子快步走过去,掀开车上的苫布,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物,想是货物已经卖完。汉子盖上苫布,四下扫了一圈,转身回到马棚旁边,又将一筐铡碎的草倒进马槽里。
墙角上微微有些声响,但被马的声音掩盖了。一个豹头环眼的粗壮汉子从北边的廊道里回了房间,脸上凶恶的刀疤把刚从楼上下来的小厮吓了一跳。
“你们猜我看见谁了。”刀疤脸飞奔进房间,慌忙地带上门。
“别把你吓破了胆,还能是阎王爷恁的?”另外两人笑着坐在炕上,丝毫不以为意。
“李朔!”
“什么?他怎么回来了!”
“想是知道严阁老被罢,鄢中丞也出事了,这才回了大明。”
“他回来了,那沈襄呢?是不是也在。”
“该是在的,想必是有意要翻当年沈炼的案子了。”
“事到如今,不如把他们结果在这儿。现在阁老离了北京,朝廷上上下下都盯着小阁老呢,再出一点幺蛾子,都可能是万劫不复。”
“方才我看见了,他们在戊辰号房,这会儿李朔在喂马,不如趁着这时候,把沈襄这个毛头给做掉。”
李朔出去后,沈襄便一人待在屋里。天已渐晚,沈襄给行灯添了些油,正待他翻箱倒柜找燧石的当口,便听见人破门而入。沈襄吓的一激灵,将手里的箱子朝门前一砸,那刀疤脸举起朴刀,将那口柳条箱子劈成两半。沈襄翻到炕上,方抄起剑,又见那刀疤脸已冲到自己近前,便一脚踢翻炕桌,桌上的行灯和零碎酒食朝着刀疤脸扑面砸过去。刀疤脸躲闪不及,举刀虚晃。沈襄抽出剑,压低身子,朝刀疤脸腰眼刺去。刀疤脸后退半步,用刀柄格开一剑,顺势向下一劈,沈襄回过剑,身子一闪,一剑割在刀疤脸左手腕子上。沈襄随即步步紧逼,刀疤脸则右手提刀连连后退。直到墙角根子上,沈襄一剑朝刀疤脸面门刺去,刀疤脸看上去五大三粗,此时却显得十分灵活,身子一倾避过了这致命的一剑,左肘托刀,斩向沈襄左侧腰腹。说时迟那时快,沈襄身子一转,一个肘击打中刀疤脸后脑。刀疤脸耳畔如同千百般钟磬釜铙一齐响起,眼前一黑,倒在方桌旁。沈襄腰口被结结实实斩了一刀,他坐在墙角,拼命从地上拣起凌乱的衣服,捂在肚子上,好止住血,也防止肠子一并滚出来。
过了会儿,刀疤脸挣扎着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朝沈襄走过了,沈襄腹部疼痛难忍,手只在地上乱划剌,始终摸不到那剑柄。正在此时,李朔夺门而入,一刀照刀疤脸后脖颈劈过去,那头颅被掀起有一尺多高,鲜血直涌到天花板。
“沈襄!沈襄!”李朔丢下刀,抚着沈襄已经没了血色的脸,帮他用衣服掖住伤口。
“久违了,李户侯。哦,还有沈公子。”一个穿着皂布直裰的人走进屋。
“你是?”
“五年前,在李家梁,是你杀了周从斌。”沈襄说着,全不顾口中咳出的血。
“锦衣卫说到底还是为圣上办差,有些太脏的事,得我们做。”
“打龙门卫来的商人,就是你们罢。”
“不错。”
“我就是从龙门卫入的关,龙门前所的千户是赵群,他不可能让你们出关。”
“因为我们有勘合,龙门卫也有人。”
“我明白了,严世蕃是工部尚书,掌着北京好几处军械局,又借宣府总兵之便宜,雇了你们这些人,这些年以转运军需的名义,走私倒卖军械粮草给俺答,致使边备空虚,军器尽数赀敌。”
“李户侯倒是看得明白,不过到如今,也已晚了。”
“你说什么?”
“亏李户侯能想到我们是接着转运军需的名义与鞑靼互市,是宣府总兵给我们开的勘合,只是,龙门卫那边有人替我们寻好道路出关。可就在昨天晚上,鞑靼出兵杀入龙门卫,到时候,大概人已是死无对证了罢。谁能想到去查宣府总兵呢?”
李朔喉结上下踊动着,右手握刀握的更紧了。
“李户侯把我们杀死在这儿,又能如何?去北京,你想找谁?沈炼旧党多半还在锦衣卫,或是六部各司衙门。你以为,陆炳死了,锦衣卫就能翻了天?当初沈炼的案子,是圣上御批的,你指望把沈襄带回去,案子就能推翻了重审?徐阶他们,当初是他保小阁老在朝的,你觉得,他们能让你留在北京。”
李朔阴着脸,恶狠狠地从嘴里挤出句:“我从来就没想留在北京!”说罢举刀便砍。穿皂布直裰的汉子抽出把直背砍刀,反手架住李朔一刀,同时上左手,制住李朔持刀的右手,身子上去要将李朔撞倒。李朔却及时压低身子,二人便纠缠起来。另外一人见此情形,也提刀冲上来,李朔腰背一震,把那穿直裰的汉子推出几尺远。进来的那人举着朴刀直冲向沈襄,沈襄持剑架了一刀,那人顺势要搠沈襄脑袋,沈襄倒地避过,可疼痛让他再无法坐起来了。那人正要一刀结果了沈襄,可被李朔冷不防一刀戳穿了后心。李朔将那刀背朝下使劲一压,从肚子到后背登时被豁开一道大口子,倒在地上,腥臭的肚肠子掉了一地。穿黑直裰的回刀砍李朔,李朔架了一刀,要用柄尾打那个面门,那人却朝后轻跳避过,又朝李朔刺过来。李朔身子朝后一抽,一脚踢开那人的刀,身子朝前猛地一冲,一个突刺取了那人咽喉。
走廊里传来迅疾凌乱的脚步声,李朔抄起地上的大条凳,朝门砸过去,木门被砸开,两个刚要进门的人被压倒在地上。他跑到走廊上,只见面前站满了手提刀剑的杀手,有二十来号人。他自己想脱身不成问题,可沈襄身负重伤,无论如何是走不了了,再拖一拖就会有生命危险。况且这里不比当年在白阳堡了,这是隆庆州最繁华的街道上,跑也跑不出去。但总也不能坐以待毙。他提着刀,冲上前去。拥堵的廊道上,时有人掉下楼去。店里的老板和伙计都惊了,做了几十年生意,尚没有遇到这样的事。小伙计跌跌撞撞跑到巡检司衙门,可把巡检司的人也吓了一惊。那个四十来岁的老巡检穿着条黄的发绿的罩甲,打发手下人去州衙和卫所叫人。可却被一个走进来的人叫住了。
李朔与那一纵人斗至方酣,已近一刻过去了,尚无人进入房间,尸体横七竖八躺了一地,余众退到楼梯口。李朔体力也有些不支了,他扶着栏杆,提着带血的雁翎刀,与杀手们相对站着。
凝滞的空气被一声火铳的脆响打破了。一群穿着紫花罩甲,头戴笠盔的人冲了上来。为首的一人站在楼下,身着妆花走麒麟曳撒,外面罩着一件对襟锁子甲,腰挂绣春腰刀,正对着刚发射完的火铳吹气。李朔见那人,不由又惊又喜,那正是刘嗣忠。
锦衣卫如同秋风扫落叶,收拾了那十来个杀手。刘嗣忠见李朔站在楼上,当即迎上来。二人来不及寒暄,径入房中,领着锦衣卫将晕厥在地的沈襄带去医治。
“嗣忠,你不在北京,如何会来隆庆州?”二人回到客栈楼下的大堂中。
“此时说来话长,前年陆炳去世,锦衣卫有了不少缺员,我们几个百户都被提了一级,补上了千户的缺。我们都是原本纯甫公的故交学生,早便忌惮严嵩严世蕃父子,都想着能为纯甫公报仇雪恨。去年,严嵩被放回老家分宜,可严世蕃还在朝,上意本来也是没要杀严世蕃,徐阁老承了陛下的意思,将严世蕃从诏狱里保出来,仍在工部任职。”
“我知道这事,只是不知如何会这样?严世蕃贪墨钱财,构陷忠良,早便该杀。”
“陛下和徐阁老有他们的意思。这番,我们找到了他畜养私兵,和鞑靼走私互市的线索,便来隆庆州查处,望着这回能一举扳倒严世蕃。也是从赵群那里得到消息,听闻你和沈襄入了关,这才想着顺道把你们接回北京。”
“鞑靼犯边,赵千户那里,可还好吗?”
刘嗣忠顿了顿,感觉自己刚刚说错了话,但终于还是轻声道:“昨日夜里,俺答寇边,今早攻陷了龙门卫。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赵千户,已经死了。”
李朔闻言,大惊失色,眼前一黑,身子扑下去。
他用刀撑着,艰难的跪坐在地上,前几日还在与自己谈笑风生,不想今日人已卒殁。
“你们既然在,为何不上报,为何不驰援!宣府三卫是严嵩的人,那永宁呢?怀来呢?居庸关呢?眼睁睁的看着,看着龙门卫数千将士殒命!”
刘嗣忠没说话。
李朔再也耐不住了,他“呀”的一声跳起来,冲向刘嗣忠。旁边两个锦衣卫立即围上来。李朔扬手一刀,劈倒右侧一人。左边一人见李朔下了狠手,也提刀朝他刺上来。李朔一个转身,左臂别住那人持刀的右臂,右手持刀柄猛击那人后脑。
李朔走到刘嗣忠身前,把那口带血的雁翎刀架到他的脖子上,后面的锦衣卫也不敢再动。
却不想,刘嗣忠竟颓然朝下一跪。
“靖宣!我知道你和赵千户都是纯甫公挚友,纯甫公死去之后,我等原在经历司的僚属,无一日不想杀严世蕃,为纯甫公报仇。可只有让龙门卫失陷,朝廷才能下令彻查严世蕃罪行。否则,于徐阁老也不利啊。”
“所以徐阶当年还在为严世蕃说好话。就为了这些,龙门卫数千将士,就要殒命。”
“李朔,你倒还真敢口出狂言。”一个身着黑斗篷的人走到了门口。他解下斗篷,只看到是个面容英俊的中年,剑眉星目,云鬓长髯,身着一件织金云雁补子圆领袍。
“张翰林。”站着的锦衣卫纷纷施礼。
“张翰林,你是张居正?”
“不错。”
“翰林这番来,是奉了尊师徐阁老的命,还是裕王的命?”
“李朔!”刘嗣忠吼道,似乎已经忘了有刀还架在自己脖子上。
李朔听了,也将刀放下来。
张居正踏进屋子,仰头念道:“倒严是大计,为的就是玉宇澄清,为越中四谏、戊午三子,为沈公这样的人昭雪。李朔,你也称是沈公挚友,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
“纯甫公与尔等不一样。你们这些人,自谓朝廷清流,却只念得沈炼、杨继盛、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尚不记十余年来,北疆鞑靼入寇,惨死的将士与无辜百姓,亦未怜东南倭乱,常遭兵燹之虐的军民。而今,你们为了倒严,拥万全诸卫,却坐视龙门卫失陷,五千将士丧命,上万平民横遭劫掠,百里山河沦于腥膻。纯甫公在天之灵,当作何感想?”
“李朔,朝堂之事,你本不该问,可我只告诉你,陛下要的是大明江山永固,保的是九州万方太平相安。这些,于陛下,不过是小事。”
“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生民本是立国之本,可如今,却成了朝中竖子争权夺位的筹码。如此作为,与严党何异?”
“……”
“张翰林,你也是军户出身。我早年在长安所做千户时,就拜读过你的《论时政疏》,皇皇然如日月,可何曾想,你如今也能说出这般言语。当初纯甫公参严嵩父子误国,北疆兵备废弛,可浮云蔽日,乃遭北谪。如今呢,圣人一言,罢黜严嵩,不过是信了宠幸道士蓝道行的几句话。敢问张翰林,此举,是令朝中清流弹冠而庆,还是让天下如纯甫公者寒心?”
“朝局如此,固清心自束者、廉洁奉公者,终当何如?如沈炼、杨继盛者,亦不过杀身陨首,终不能成事。”
“张翰林,臣朔率无匡君辅国之才,惟愿自束。纯甫公、杨公固不能成事,可倒严就有用吗?倒了一个严嵩,还会有一个。大明国本已是千疮百孔,光靠捉一两个蛀虫,还要再穿凿打洞,何有增益?翰林,言讫于此。足下少年得志,高论纵横,又是徐阁老高徒,将来封疆入阁,宁勿忘我一介匹夫的几句浅薄之谈。”
李朔言罢,转身而去。张居正与刘嗣忠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良久伫立。
李朔孤身一人过了龙门卫,熟悉的屯堡已经成了断垣颓壁。他继续向北走去,远远地,他看见了那株被风吹弯的白杨树,一片坟茔错落在山谷边。
血照望嵯岭,百地遍荒茔。
独木曲沙塞,孤日黯黄云。
高天茕雁过,旷野班马鸣。
萧山连边堡,凄杀断肠人。
李朔随口吟了几句,将皮水袋解下,走到树下,倒了酒,便转身回到马上,走官道奔蔚州去了。
一个小内官拿着题本进了玉熙宫,蓦地,那铜磬响了两声,把他吓了一惊。那题本都掉到了地上,露出写着“嘉靖四十三年十月”的扉页。
门外,新晋的司礼监秉笔冯保听了,他知道,又该有人头落地了,而且,得是个曾经显赫位极人臣的人。
这天,对李朔倒是格外寻常,他在蔚州城住了一夜,清早回到他在城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