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个感恩的工具,于是既得不到感恩,也得不到工具
一
李之是一个被爱着出生的孩子,她的父亲爱她,她的母亲也爱她。
他们如此的爱她,一对青年男女爱情的结晶,被人类意志祝福的家庭。
她理应是幸福的。
世界在她面前铺开绚丽的画卷,中产的家庭,能给她一个比同龄人更好的生活环境。母亲的爱给她编制了一张细细密密的绒衣,她只要把那绒衣罩在头上,顺着安排好的路一直往前走,就一定会成为和她的母亲一样优秀的人。
父亲则更沉默一些,但作为父亲,不善言辞也是常态,不钟情于表达也是常态,缺乏交流是常态,不过多参与“孩子”的教育也是常态。
父亲和母亲没有错,孩子也没有。他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赎他们未尽的未来。
度过了漫长的婴儿期,李之看上去很聪明。她的坐卧爬行,她的言语造句,无一不比周围同龄的孩子更早。
李之是个天才,母亲这样想,她将那件绒衣织得更密实了,天才该早早有个清晰的规划。
父亲的工作在一个比母亲更好的地方,那是一个在这小地方闻名的体面地方,于是李之可以进一个体面的小学上体面的课,在体面的考试中用更低的分数上更体面的中学,然后是高中,在高中里,她这样的天才自然会获得更好的成绩,考上比父母更好的大学,考上研究生,然后是博士生,最后回到家,在一所更加体面的大学当一个体面的老师,端着铁饭碗找到一个体面的对象,生个体面的孩子……多么体面的一生,母亲陶醉着,“我安排得多么好啊!她未来一定会感激我们,正是因为有我,她未来一定会是最最体面的体面人!”。
父母为她写好了详细的剧本,她是幸福的、被爱着的孩子,她理应体面地做好一个演员。
但是这个角色有一些纰漏,这个演员有一点蹩脚。
李之不是一个天才,她有点笨。母亲的爱给她罩上了一层天才的光辉,于是她相信了。
这个女孩,最初是多么相信世界的美好。
母亲说:“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母亲说:“你可以做你自己。”
母亲说:“我爱你,永远爱你。”
李之信任她,母亲是李之最初的信仰,一如每一个孩子。
人们用某一批原料制成新的物品,起上自己喜爱的名字,没人在乎原料的未来,原料的未来就是成为制作者想要的样子,制作者为自己选择的原料陶醉,为自己制作的成品骄傲,但是那些残次品呢?
小学的课程是非常简单的,一点点勤奋刻苦,你就能获得一切。年幼的脑子新鲜靓丽,只要愿意相信,一点点低年级的知识难不到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类。
李之有点笨,但是她相信母亲,于是也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才。她努力地背诵一切,然后在所有需要她发挥的地方快速回答出一切。
母亲说:“你过目不忘!”
母亲说:“你是最聪明的!你是天才!”
李之信任母亲,一如每一个孩子。
但是她骗了她。
作文是第一道坎,英语是第二道。单纯的背诵不能给这里以高分,背得太多了,甚至被怀疑是抄袭。
于是来了漫长的扭转,母亲开始在这原料上挥洒创意。
看不懂的习题册,昂贵的补习班。
母亲说:“我对你多好!”
母亲说:“看我为你牺牲了多少金钱和精力!”
母亲说:“你是天才!只要你把心放到学习上!就一定是最好的学生!你会延续之前的辉煌!你理应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
母亲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她多么相信,她多么愧疚,她多认为自己浪费了母亲的心血。
母亲付出了多少,时间,金钱,精力,爱。
她怎么可以不是天才?
还好,还好,她还能努力,她还有一点点努力的才能。
无休无止的背诵,只要背得够多,只要……
总而言之,小学毕业时,李之保持住了“天才”的人设,她至此还是个好演员,一块经得起雕琢的好料。
“兴趣班”是孩子的必备,母亲为李之选择了绘画和武术作为兴趣。
李之喜欢什么呢?不知道。
演员要贴合角色,原料要贴近成品。
于是李之喜欢绘画和武术,热爱。
可惜她有点笨,她学不会。
背诵完全失效,过量的练习给她带来了疼痛的膝盖和弯曲的指关节。
她不敢说,母亲已经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怎么敢叫苦叫累。
但是学不会就是学不会,丑陋的画作和平庸的动作,让母亲失望了。
母亲说:“你本来很有天赋的啊?”
母亲说:“你是不是不喜欢所以没有好好练?”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块原料并不是什么上等的原料?
蹩脚的演员,继续演绎着一个伟大的角色。
母亲终于是放弃了,上高中不比初中,考试更难,所以初中生应该以学习为重。
昂贵的补习班变得更加昂贵了,母亲不在乎,更繁重的课程,来不及的晚饭,母亲亲自制作的盒饭和肉饼,背在书包里,虽然吃的时候已经冷掉了,干涩得难以下咽,但是这是爱的证据。
李之不应该不识好歹,应该在无穷的爱意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才。
可惜她有点笨,需要背诵的东西越来越多,她已经很久没有考过第一名了。
她背不下来了,她好焦虑。
这是不对的,这辜负了母亲的爱。
她不配的,不配学习不好的,母亲说过了,她什么都不好,只有学习是她的出路。
终于,她以非常危险的分数进入了母亲希望她进入的高中。
但是高中,背诵,还有多少用呢?
不但不会理解,连背都背不下来了。
课业太重了。
大把的掉头发,无休无止的焦虑。
昂贵的补习班,昂贵的爱。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