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啥?

      导师班第一天课程结束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院长放了一个小视频,一档《心里访谈》节目,主题是《恨你爱你我的父亲》,讲的是一位女孩从小跟爷爷奶奶和叔叔一起生活,他们都很疼爱她,很宠她,叔叔成了她的重要他人。六岁以后回到自己的家生活,因为她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重要他人——叔叔,心里接受不了父亲,看不到父亲对自己的好,也不愿主动亲近父亲。

    父亲是一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的人,希望女儿以后比他强,把自己当面没有完成的心愿加到了女儿的身上,所以,只要女儿考试低于95分,不讲任何原因,身边有什么东西,拿起来就打女儿,女儿心里更是恨他,有时候觉得他再多说几句都要跟他拼命。十九岁那年有一次因为打扫卫生,有个角落女儿没有打扫干净,在父亲说她时,她犟了一嘴,父亲就给了她一巴掌。父女关系彻底闹僵,后来女孩上班以后五年时间就回家过一次,不愿意回家,不愿意面对父亲。

      故事中的父亲是多少现实中父母,把心中自己的期望加到孩子的头上,不懂教育,不会沟通,觉得棍棒之下出才子,把孩子逼得离自己越来越远,亲子关系破解,孩子更是恨他。

      这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吗?

    父亲痛心疾首,现在父亲觉得亲情比成才重要,希望和女儿化解矛盾,能拥抱女儿。

      后来经过节目组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女孩也明白了,因为自己心里有了叔叔占据了自己心中父亲的位置,所以父亲很难进去她的心里,她对父亲从心里是排斥的,所以感受不到父亲对他的好,对她的爱也看不见。因为自己也从来没有主动的靠近过父亲,逐渐的意识到其实父女双方都有责任。这时女儿的心变暖了,回忆起了父亲曾经对她的好。

      最后两人和好,面对面对话时,当父亲说要去看她时,女儿还问父亲:“怎么看?”父亲说:“看女儿的事业有没有发展?”女儿接着问:“你会不会强迫我做什么事情?”父亲认真思考后说:“我只希望你过平常的生活就好”。

  女儿希望父亲能少骂她多抱她。有什么话说出来,不要压在心里。父亲开心的说女儿要回家了。 最后两人都释怀了,笑容回到两人的脸上,父女相拥而泣。

    最后专家建议他们顺其自然,做平常的父女做的事情,问候,关心对方,买些当地的特产给对方等等。不得不说这位父亲一直到女儿参加工作后不回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明白亲情比成才重要,亲子关系比学习重要,令人痛心。

    这个小视频我是流着泪看完的,让我明白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位不懂教育的家长所导致的后果有多么严重。这些是你要的结果吗?引发我们的思考到底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像今天晚上院长讲的《亲子成长的顶层逻辑》

      1、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啥?总结为一个字——推(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相亲相爱,只有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他离开)

      2、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三句话(也是三种关系)

我来矫治你;(批评指责孩子)

我来帮助你;(居高临下,觉得自己比孩子牛)

我来协助你。(以孩子为主,家长放低姿态,终身的协助孩子)


      3、《陶行知的大公鸡》这个故事以前听过,没有这么大的感触,今天院长讲的特别触动我的内心。从我要你吃米到鸡自己吃米的过程,从要你吃到我要吃,从我要你学到孩子自己想学,从要你学到我要学,最后到我要学的过程。

      顶层逻辑一二三

1、推

2、协助

3、我要学——从大公鸡吃米总结

(1)松开手不控制;

(2)抚摸它关心它;

(3)向后退观察它;

(4)欣赏它勿扰它。

今晚院长讲的故事,引发思考,思考触动我那颗执着的认为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心。我害怕了,恐惧了,真的不敢了,我不想让孩子和我越走越远,因为我的执念,孩子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和我的对抗上,让她更加的讨厌学习,我不能再让我成为孩子的内耗。从现在开始按照院长讲的方法松开手,不控制,抚摸她关心她,向后退观察他,欣赏她勿扰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