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很多书和书中的观点,都是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达到更深入的理解的。
有的故事,有的道理,似乎一看就明白,然而这是真的吗?
最近,又再次读了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这书中,又一个很震撼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就称呼他为小飞吧。他 21 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 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10 万多。我给你两个选择:
1 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
2 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
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 2。
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个两房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有点破,晚上还能听到天花板的老鼠在玩耍。第一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 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 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 30 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32 岁的时候,小飞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这笔钱他也不准备用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这个故事是不是听起来感觉很玄?其实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因为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于是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就相当于今天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52 年,蚁族巴菲特遇到
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据说老巴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就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1 是花 1 万美金买套小房子,2 是这 1 万
美金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巴菲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晚上都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然后,巴菲特稳扎稳打,付出了58年的辛苦工作,在2008年成为了世界首富。
感
今天再次翻阅到这里,依然觉得很震撼的感觉。一个是我们通常是会被名人所笼罩的光环限制了思考,而忽略了他们依然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人生的。
如果当年小苏的选择是投资一套房子,而不是投资巴菲特自己,投资他的学习和成长,那还会有股神的传奇人生吗?
我估计不会有,股神会被这一套房子废掉了,泯然众人。
那么,会不会有很多的青年才俊,因为一套房子而被费掉了呢?
放在中国,会有多少长辈父母能够接受孩子无房裸婚呢?
思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要求子女要买房结婚,我想从深层次来说,是安全感缺失导致的。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
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来自于周围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另一方,或者家人之间,以及周围环境所给到的感觉。这是一种可以让人放心、可以舒服、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感觉。这个感觉既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或者说物质的,精神的,比如有了房子就觉得安全,有了工作就觉得安全。
而这个安全感,其实是一个人的主人,他的力量还无比强大,他就是每个人的心中看不到的“思维里的墙”。
1951年因为在纽约找不到工作而回到老家的巴菲特和他的女友,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买一套房子,先安稳下来,还是租房子,投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以期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是选择买房子,其实是买的自己的安全感。觉得买了房子,再怎么有了一个自己的安身之地,再慢慢去奋斗也不迟。
但是房子真的能给予一个人安全感吗?
很玄,因为买了房,就得不断地存钱还贷款,不敢投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不敢冒险,也就一辈子成为了房奴。“买房子就能得到安全感”这个观念,就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的墙。
就算房子真能给到安全感,那么,为了房子就出卖了梦想,也是不值得的。
除了房子,生活中还有哪些会给我们带来所谓的安全感,而一旦受限就会是一堵又一堵的思维的墙呢?
我想,包括自己的职业。很多人因为受限于自己的职业思维,而不敢迈出职业之外,不敢去尝试人生的新的职业和可能。既不满意自己的职业,又不敢冒险去改变去放弃,最终在犹豫不决中蹉跎了人生。
仔细想来,还会有很多。我们总是在惯性下生活,成规中思考。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可能拆墙都不够了,拆掉房顶重新来过。
行
我这几年,一直努力地在拆掉自己的思维里的一堵一堵的墙,看来拆得还不够。做什么的不是做什么,不要局限在自己的思维、观念、职业还有经历里面。虽然是每个人的长长的过往成就了现在的自己,但是要清晰地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包括自己。
不说做到绝对理性,至少要尽可能地去实践自己,丰富自己。这个要做的,实质是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或者说是要去主动地改变自己大脑的内部程序。
做好自己认定的事,去创造价值。同时,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不去在乎外界的评判。
找到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出发点,找到自己的“为什么”,是什么触动了你,并能使得你不计得失地持续行动?
拆掉思维里的墙,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墙束缚了我,我该怎样拆掉这堵墙?这值得去思考并践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