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伟老师《小猫小猫怎样叫》读者见面会有感

最近花一些时间在自己身上,然后看世界就真的不一样了,会从内心里面感觉自己特别幸福,特别幸运,也真的很感激老公辛苦工作给我们一家人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对于自己目前全职的状态也很满意,有时间陪孩子,有时间自我成长是一种幸运,不会有那么多被迫无奈的感觉。看世界,看孩子,看他人的眼光更柔和。

特别庆幸昨天下午在给孩子报名和参加邵珺老师和左伟老师的亲子教育沙龙活动之间优先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是我内心所祈愿的。先去参加沙龙,然后提前将近一个小时离开,再去给孩子报名。后来去了幼儿园之后发现负责报名活动的财务老师下午有事出去了,并不在幼儿园,顿感庆幸。第一时间想的是可以跟老公交差了,因为不管我在不在那等,结果都是一样的,下午注定报不了名,还是得第2天下午再去一趟。我跟老公之间的关系很好,但是在心理上我总是处于弱势的,可能跟我们结婚之后我大多数时间处于全职妈妈的状态也有关系,因为经济上不独立,所以内心里面总有一种依附的感觉,做事情会优先考虑老公的意见,不管他有没有给出意见,我自己心里面对他的预期都会有一个评判。昨天他是强烈要求我给孩子报名,不要去参加沙龙活动,他觉得对现阶段的我而言,参加这类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如把精力积攒在考证上,更实际一些。但对我来说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充分的认识自己,把心打开,我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先把自己滋养好了,内心足够丰富了,我的专注力才能回来。

左伟老师在花甲之年还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真的让人特别感动。左老师和邵老师的心理年龄一定比我还小,对生命和生活无比热忱。我很多时候对所见所闻都是麻木的,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感受。小猫我们都见过,我小时候还养过猫,但是真的没有仔细辨别过不同状态下的叫声。而左老师的新书《小猫小猫怎样叫》里面录下来的声音就有12种。这是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和耐心以及对生命的关注才能够得到的素材。

我小时候养猫的时候还会特别怕猫,就是烧饭放柴火的时候,我怕它会在锅洞里面,不小心把它烧到,因为它好喜欢在锅洞里面睡觉,所以对猫我一直有一点淡淡的害怕。然后小的时候有一年过年家门口不断的有猫叫声,那种叫声就像小婴儿的哭声,叫的很凄惨。我当时紧张、害怕,因为我妈妈在那之前曾经送走过一个孩子,我对这件事情并不清晰,但那时候隐隐约约知道一些。然后我会担心那是不是一个小婴儿的哭声?会不会是被别人丢下的孩子?总之我到现在都能感受到那种紧张感。还有一次大概七八岁时。蹲在房门口吃鸡肉,还没吃完那个小猫就上来咬住那块肉,我还没来得及丢,它把我的大拇指给咬出血了。然后我妈告诉我被猫咬了,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得狂犬病。她用家里的淘米水不断的给我刮受伤的地方,很疼。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被同学家的狗给咬了,我自己感觉并不严重,怕被大人责备,没有告诉家里大人,后来被爸爸知道之后凶了我一顿,带我去打了狂犬疫苗。那时候是头一天晚上咬的第二天才打的疫苗,然后被医生告知疫苗的效果可能会差一点,还有几支疫苗要带回家,我没有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去打,并且在打疫苗期间还吃过辣的,而医生要求不吃辛辣食品。所以我对疫苗的效果一直抱有怀疑,很怕将来我会得狂犬病。

其实我挺爱观察生活的,但没有坚持做一件事的毅力。从我十五六岁开始就一直特别受困扰,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但凡我想去做的事情往往凤头鸡尾,极少有成功的。就比如我现在正在做的书友会,做了4期之后,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忙而搁置,再想继续进行心里面总有抵触。我甚至习惯了自己一事无成的状态,我觉得这个很正常,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从来学不会坚持和尽力,所以我做的事情的结果一般都很不理想。我曾经一度对自己的评价特别低,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浪费粮食,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价值,也不能给家庭带来价值,我甚至连我的孩子都照顾不好,所以那个阶段真的是经常性的自我否定,我不太善于跟人去沟通我的负面情绪,一般我的负面情绪大多数都是通过自我开解来排解的。

我很想把我的一颗心挖给老公看,让他知道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但是我不太能够表达的清楚自己,我常常不知道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想做的是什么?所以有我也没办法跟老公之间达到深层次的沟通。不了解自己的人,又怎么指望他人了解你呢?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躺在床上假装睡觉,然后脑子里在想,如果这个时候我死了,会有谁伤心呢,我能被几个人记住呢,能记住多长时间呢?当时自己给自己的答案是大概除了父母和我弟弟,有个别的朋友可能会伤心一时,但是并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即便是家人在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影响,不会再伤心了。所以我就在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活着而活着吗?那些我应该去追求的东西,其实在我的内心里面并没有什么影响力,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是因为我能要的都是我并没有真正认同的。

对于这种能够洗涤心灵的活动,我之前没有参加过。最近一段时间参加这些活动,真的觉得特别受益,我觉得我渐渐在内心里面能够达到我所期待的状态,而不是盲目的活着。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感受比较好,如果以后不持续学习的话可能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里。所以我觉得一个月的时间里参加1~2次这种专家活动,认真听一听前辈们的意见,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会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刻,更爱这个世界,也更爱我的生活。

以前很喜欢一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以前就特别喜欢反思,静静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有很多烦恼,有特别多的事情困扰着我。后来渐渐的有些麻木了,因为我总会去后悔我曾经做过的一些决定,特别是我十几岁以来的生活状态,给别人和给我自己的感受都是:特别的散漫懒惰,不够坚持,没有毅力,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很难把一件事情做透彻,坚持到底。这种生活模式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又跳不出来,所以频繁的为类似的事情感到困扰。

我一直认为我在学习上是很有天赋的。中学的时候,我可以不太用力就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上大学之后状况开始改变了。我所学的专业需要大量的背和记,只靠平时认真听课,对考试没有太大的帮助,偏偏我又很反感这种是方式。临考前集中背诵,临时抱佛脚,我很不喜欢像这样做,所以我整个大学的学业成绩不是很好。以前对我来说的优势不复存在,有时候甚至感到很自卑,怀疑自己。我想让自己用跟其他人一样的方式去学习,但就是做不到,不喜欢我就不愿意去用力。又找不到学习的状态,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解说去在意了,包括后来考研考证都没有能够集中精力去好好准备,所以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当然英语考试除外,4级6级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的,非常轻松,因为这是我的优势,并不能带来成就感。

在那之后我就一直想找到拼命的状态,但很可惜没有。我曾经觉得孩子会对我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照顾孩子上这件事情上可能会有会有让我惊喜的地方,但是回过头来看,即便是陪伴孩子,我也没有能够做到尽心尽力。一个生命状态不好的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爱必然也是受限制的。

我曾经有过那种把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转嫁到别人身上的念头。在我中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学习状态不是很好,那个时候辅导我弟弟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愤怒,我想让他努力一些,更好一些,对自己就有一些放逐,觉得我也就这样了,只能这样了,所以你一定要好一点。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真的是事实存在过的。后来又反省我怎么能够这样做呢?我还年轻,我还有机会有大好的前程,而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不应该活在我的期待里,他是他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我不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要求别人。

全职带孩子期间我也有过那种很低迷的状态,把所有的期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对自己特别失望。就不明白世上怎么会有我这样无能的人,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连简单的收拾整理家务都做不好,也不会给孩子做适合他的食物。我应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不好,那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后来就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尝试过微商加入国贸阅读,特别感谢广大阅读这个平台给了我多的力量支持这个社区里面有很多很棒的妈妈,他们很乐意给其他朋友答疑解惑,我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但会时刻关注群里的消息,他们的沟通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渐渐的开始去看书学习,逐渐的感觉到自己活得有意义了,没有那么迷茫了,当然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低迷期,然后醒悟之后再继续听果妈讲书、我自己看书,不断的调整自己,低迷的状态会越来越短,自我调整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遇见邵珺老师能特别感受到她的生命活力和欣赏她的生命状态,也是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有一些成长和进步了,对世界的认知之前更深刻一些了。

最近想花一些时间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梳理和整理切断一些不必要的后悔、懊恼和不甘,我想这样也能更好的帮助我活在现在,成长在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伟老师《小猫小猫怎样叫》读者见面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