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都不及格到一学就会单板,运动教给我这3点

昨晚和天悦一起回味滑雪的快乐,我告诉她:其实小时候800米都不及格。她大吃一惊,说:看你玩这玩那,以为你从小就很擅长呢!

是的,作为曾经最害怕上体育课,跳绳、800米都不及格的我,也从来没想过长大后愿意主动挑战滑雪、潜水这些极限运动,还一学就会,并且乐此不疲。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能现在写运动这个话题有些惭愧(过去一年多,说因为疫情,其实就是懒!几乎暂停了各项运动,体态变了,精气神差了,连人也没那么自信了。)但经不住天悦的“诱惑”,迅速get单板滑雪的那天,彷佛让我一下子回了血。该有一些新的突破了。于是我决定梳理最近几年运动赐予我的。以下3点,均为我真正做到的,这也是在我写作过程中愈发清晰的一点:只说我真正领悟和做到的,不copy他人的观点。

各位小伙伴,如若感兴趣,请慢用——

01 请不要拒绝新的尝试,如果你想有所改变

真正养成健身习惯的是在格村那一年,远在异国他乡,陪伴我的除了繁忙课业,我还想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有空就骑着那辆二手市场淘来的自行车,或者在Google地图上搜,然后到处溜达。无意中发现,家、火车站附近都有大学城的健身房,于是每周2-3次的操课成了在格村的快乐之一。

家附近的健身房,后来一度成为写论文的好地方


其实现在回想,核心还是:告别家乡,远离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亲朋好友,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求学,飞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真正在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高中时候的梦想,更多的是想要探索自己。我有了大把大把独处的时间可以来观察、反省自己。找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我想改变。但我也不知道从何做起,只要有新的事物,只要自己感兴趣,那就都试试吧。

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格村第一次走进健身房紧张复杂的样子,我在日记里写下:

“2017.12.1 开始真正健身了。今天预约了课程,不过因为不知道地址,错过了bodyfit,还好pilates赶上了。一开始是想尝试完就回去了,没想到被接下来combat搏击操的音乐吸引住了。于是悄悄加入。不知道为什么听着那个音乐,居然差点流泪。好像自己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了。坚持,坚持!很累!还好总算是坚持住了!

搏击操结束后遇到了一个来自多米尼加的姑娘,她也是刚到荷兰不久,在汉斯做商务专业交换生。姑娘和我说她的爷爷其实就是中国人,难怪刚刚操课的时候一直和我微笑。简单交流后她告诉我可以下载一个app,就能很方便地查看这里所有的健身课程了!

很高兴,自己还是有精力和能力主动走出来,认识新的人,在交谈中总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我们没有留号码,但期待下次的相见。”

也是她这次无意的分享,给我在格村的健身活动增添了许多便利和乐趣。

后来,我不仅自己锻炼,偶尔也会拉上室友一起。

从前,我多么害怕一个人去做这样需要耗费体力的事,但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非常享受一个人的安静舒适。

运动的时候,远离手机,集中精力跟着音乐舞动,或是一组一组地练习器械。可以放空、可以仔细记忆动作、可以感知身体的变化、可以思考你想思考的任何事情……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发现:在荷兰,至少在格村大学生中心的3处健身房里,我真的很少看到中国学生的身影。

02 做一件事之前,系统专业学习的必要性

那一年的圣诞假期大家计划要去奥地利滑雪,很是激动,虽然充满了各种疑惑。

GCI的小伙伴经验之谈,要去滑雪最好是去上上课。这个提醒对我来说可是起了大作用。

正式上因斯布鲁克雪山之前,我在室内练习了7次,每次1个小时。


家附近的健身房,后来一度成为写论文的好地方

到第4次练习时,我已明显找到了感觉。再加上GCI动力薇的亲身实践分享,比如“双板的内侧是控制摩擦力,室内练习不要盯着地毯看。”慢慢地我可以慢速上下,不太均匀地转弯了!这是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

基于这7次还算是比较专业的练习,在因斯布鲁克雪道的第一天,我就成功离开了教练,去到高级班,尝到了滑雪的乐趣,意犹未尽。团队小伙伴一直称赞:你真的学得太快了!

随后继续在山上跟着教练学习了很多辅助的动作,比如平行滑,但平行刹没有琢磨出来,还是因为练习少了,找不到跨部如何扭转。不过也没关系,这次的体验结果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就留下一点小小遗憾。毕竟最后,在教练还有动力薇的陪伴下,我已经跟着他们上了蓝道(B8),路变窄了,也没有很多护栏,坡更陡了。

那一天,我们都觉得很欣喜,因为都进步了。我们喜欢一件事,有时候是喜欢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进步的样子,从0到1。

Bravo!动力薇带我上了B8道

如果没有那7次看似不起眼的室内学习,我想我是不会找到任何感觉的,即使胆肥,敢上,但对危险的预防是没有任何反应的。

系统、专业的学习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会在你学完后还能教会你如何针对性地刻意练习。比起人人熟知的所谓“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练习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推荐大家阅读来自美国心理学家Anders Ericsson和科学家Robert Pool合著的经典:《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这也让我想起现在的老板经常分享的一个公式:127。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成长,10%是你首先要去系统专业的学习,20%是去向身边的人请教,剩下的70%,就是需要你自己大量实践得来的。

03 不去实践,你并不知道最难的环节是哪

老板还常常问我:你说你当初3个月考上研,一定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需要看考研贴的可戳这不只是一篇大龄女学渣的在职考研经验贴 -

『可能有用系列』4年前随手记录的经验贴)

我想想也是的。对我来说,考研一开始就是一个0,滑雪、潜水、健身,同样如此。

因为没有尝试过都无法想想最难的环节是什么。

好比这次的单板滑雪,之前每次拖着双板在魔毯上看滑单板的人上上下下,好不惬意,总以为,单板难的可能就是滑、停吧。

然后,我亲自体验了一把才知道,我错了,至少我自己的感觉错了——

原来最难的是摔倒之后起身!

真的太太太费劲了。

可能因为有一些双板的基础,再加上滑板的感觉,所以滑行、刹住,对我来说都不是难的。而穿鞋、摔跤、起身……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这一年体能的下降,以及日渐圆滚的肚子在报警!

虽然第一次去就已经能滑得个差不多,但起身太多次,撑得我的手和腹部那个酸痛!

种草单板,摔跤不疼(用手撑得疼)

回想起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清零,重新开始,哪一次不是真正深入到一件事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呢?

如果说对于小时候体育不及格的我来说,滑雪是对一次的一次成功挑战,那么再后来尝试的自由潜更像是走进内心,和自己的对话。

运动给予我的,不仅是多了一种生活乐趣,还有关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说完,摸摸已经肥胖的小脸,决定还是先练一组keep再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800米都不及格到一学就会单板,运动教给我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