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是不是可以让自己优秀一点

放下手机,是不是可以让自己优秀一点

给学生讲《念奴娇 赤壁怀古》,介绍苏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学生说:他太厉害了。

而我是被惊吓到了。一个人,短短一生不过几十年,怎么可能有如此充足的时间去建立如此卓著的功勋?而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完成本职工作都力不从心!

我想,一方面这与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苏轼式的人物;另一方面应与时间的投入有关。任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无论做什么,要想成功,没有时间的保障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我知道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成不了苏轼那样的人物,但是投入地做些事情,还是可以让自己有些收获的。可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却又了无所获呢?

想想,除去天赋不足,那就是时间利用不合理了。

作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质工作,可是很多时候,却需要勉强自己去接受去忍受一些人和事。而这些人和事往往是毫无意义的。每周要交的各种总结每周要参加的各种会每周必须听够的课……如果用这些时间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是不是会有很大收获?

下班后,回家,做家务、陪孩子、探望老人……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可这不多的时间里,又都做了什么呢?

与手机为伴!

不可否认。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是手机也“掠夺”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单位的一些通知安排,孩子的班级群,这是必须关注的,再就是主动或被动加了很多QQ群、微信群、QQ好友、微信好友,正如一张网,每个人都在里面,为求赞的朋友点赞,而不愿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近情理;为朋友圈朋友晒出的日常评论,而不愿让朋友觉得没人在意自己;也会在自己发圈后,不时地点开看有没有人评论。当滑了很久手机,疲惫地合上肿胀的眼睛,终于放下手机倒头睡去,而第二天早晨在半梦半醒之间下意识地又去摸手机时,我意识到:我成了手机的俘虏。

现代的很多技术,很多社交工具,都是可以确保把每一个人网在一张无形但巨大的网里,使人不落伍,使人不孤单,但也使人越来越缺少与自己、与天地独处的时光。

有时本是为看工作通知,手指不觉间却又滑偏了方向,——只要打开微信或者浏览器,总有一个标题使我有点开阅读的愿望,也总有一个超链接会将我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在逝去了。

的确,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已经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主要途径之一。可是手机碎片式的阅读又让我们有多少思考呢?一些平台上不是没有文质兼美的文章,问题是,碎片化的阅读浮光掠影,又能多大程度地入心呢?

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

毫无疑问是读书。一个人的业余时间已经很有限了,还是要多读点书。多久没有认真地读一本书了?成人正常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0字,每小时30000字。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只需要3个多小时,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一口气读过3个小时书了?

我想,现代社会,要产生苏轼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已经不大可能了。现代社会有太多娱乐、太多应酬、太多太多名与利的纠缠不清——须知,开创新时代的天才,彪炳史册的功绩,都需要全心地投入都需要时间的付出。

我决定放下手机,每天固定时间看看消息,渐渐学会拒绝工作的鲸吞、他人的蚕食和信息的蒸发,在熙熙人群中,在滚滚红尘里,寻找安静,寻找独处,——让我,与时间共舞,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手机,是不是可以让自己优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