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故事评选

1. 马克吐温与女士

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您真漂亮!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启发: 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与人为善,你扔下的石头,绊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2.姜文较真

姜文在拍戏时是一个特别爱较真的一个人,当时拍《让子弹飞》时,他在很多地方都有些较真。比如,就邵兵、廖凡、张默三个大男人在剧中所骑的马,姜文就和相关人员较起了真。他认为,这三匹马一定得是纯种马,这样才能体现出麻匪的个性。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马的品种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透出一股子精神!”就在姜文放不下这个问题时,周润发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弟,你这么爱较真,真碰上要较劲的地方你还有劲可较么?”

启发: 将精力放到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地方。

3.金子与烂泥

高僧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启发:甲之砒霜,乙之蜜糖。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4.求道者与盐水

道长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道长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道长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道长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老是抱怨世界的人啊,不是世界太糟糕,是你的心胸太狭小。

5.武士与禅师

日本有个古老的传说。有一次,一位好斗的式士质问一位禅师,让

他解释何为极乐世界、何为地狱。禅师叱责道:“粗之辈,何足论道!”

武士感到受了侮辱,暴跳如雷。他从刀鞘中拔出长刀,吼道:“如此

无礼,我杀了你!”

禅师平静地回答:“彼为地狱。”

武士突然领悟到,禅师所说的地狱指的是他受到愤怒的控制,于是

立刻平静下来,把刀插回刀鞘,向禅师鞠躬,感谢他的点拔。

禅师又说:“彼为极乐世界。”

启发:情绪失控与意识到被情绪控制之间的天差地别

6.盲人摸象

某个国家的国王让盲人们聚集在一起摸象,每个盲人只触摸大象的一部分,一个人摸鼻子,一个人摸腿,一个人摸尾巴。国王问:“那你们觉得大象长什么样子呢?于是一个人回答:“好像是长得像锄头一样的动物一个人说:“好像是长得像石柱一样的动物。”一个人说“好像是长得像扫帚一样的动物。”其他盲人也争先恐后地回答:“大象是一种长得像某种东西的动物!大家都觉得自己说得对,互不相让,最后竟然打起架来。看到这样的场景,国王大笑起来

启发:人类永远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原本我们站的位置、看到的内容都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7.子贡救人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国人凡有去国外旅行者,见到鲁国人在外沦落为奴,可花钱把他赎回,回国后可去国库报销费用。”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外面看到鲁人为奴,遂花钱将其赎回,但赎后没去国库报销。很多人由此称赞子贡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却大骂子贡。

别人觉得奇怪:“赎人不报账不是很高尚吗?”

孔子听完,说了这样一段话:“子贡的做法会导致更多奴隶不能被救赎。将来别人看见鲁人为奴时就会想:我赎买后,若去报帐,品格就不如子贡。

但不报账吧,我自己又负担不起。便只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所以,子贡不报账的做法,其实是在阻碍更多奴隶被救赎。”

启发: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的而又有利于人的概念。不鼓励盲目牺牲,不鼓励道德绑架

8. 司机与猪

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对他大喊了一声:“猪!”

货车司机火了,大骂:“你他妈才是猪呢!”

等开到下坡路,他才发现前面有一群猪,他来不及躲避,直接掉沟里去了。

启发: 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我们看到的世界,但也限制了我们。

9. 一个小提醒解决大问题

日内瓦湖旁边的山里修了一条汽车隧道,因为隧道的照明条件不好,所以在进入隧道的时候,司机们应该要打开车头灯照明。但是,怎样提醒司机们开灯呢?

有人写了这样一个标语:“前方有隧道,请开启大灯。”这条标语确实很有效果,每位司机在进入隧道之前都开启了大灯。大家很高兴,以为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高兴不起来了,又出现了新问题。原来,司机虽然记得开灯,但在出隧道的时候不记得关灯,影响了迎面而来的司机的视线。于是,有人说,那就在出口处加一条标语:“请关闭车灯。”但是这样一来,人们在夜间也会关闭车灯,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于是,有人又提了一个建议,写这样一条标语:“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亮着,那就把车灯关上;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关着,那就把车灯打开;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关着,那就让它关着;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亮着,那就让它亮着。”这条标语虽然写得很清楚,但是实在是太长了,不管司机是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标语读完。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提出,其实每一位司机都想安全行驶,他们并没有愚蠢到分不清楚状况的地步,所以,只需要给司机们一个提醒就好了。于是,这条标语就诞生了——“你的灯亮着吗”。这条标语非常简洁,一块标志牌上还能放下几种语言的译文,而且它很好地解决了“究竟在什么时候开灯”的问题。怎么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提醒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当然,提醒的前提是你们有着一致的目标。不然,再怎么提醒,你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启发: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提醒可能比提供解决方案更有效。

10.延迟满足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岛上只有三个居民,名字分别是艾伯、贝克和查理。小岛的经济很落后,三个人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到海里捕鱼。由于他们是徒手抓鱼,没有任何工具,所以每天每个人只能抓到一条鱼。因此,这三个人的生活非常的简单,每天都是起床、抓鱼、吃鱼然后睡觉。因为这样的生活是完全的自给自足,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经济生活,属于经济体最初的形态。后来,三个人中一个叫艾伯的人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他决定制作一个捕鱼器,让自己每天能捕到更多的鱼。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挨了一天的饿,制作了一张渔网。渔网制得很成功,艾伯现在一天可以捕到两条鱼了。艾伯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就是通过延迟消费和冒险,我们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启发:通过延迟消费和冒险,我们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11.老人与鞋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启发: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12. 招聘司机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启发: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13.美国医生与律师

在美国,每家医院外面都有律师递小广告给患者,“有事找我,我来负责给你赢医生”,所以美国的医生是最讨厌律师的。他们编了一个段子:进了天堂,在天堂里,医生找上帝发现上帝特忙,他说“你忙什么啊?”“哎哟,今天有一个律师要来”,这个医生气得,好嘛,我们医生在天堂还要住上下铺,为什么你一个律师来还要铺红地毯?上帝说“没办法,天堂里到处都能见到医生,律师是我当上帝以来第一个见到进天堂的。”

启发:用故事来说明美国医患关系并不比中国好,说明是普遍现象但又不过于严肃。做事情但求问心无愧,上帝会看见的

14.兔子

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狼走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内容啊?”

兔子答:“《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野猪走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 兔子答:“《浅谈兔子是如何吃掉野猪的》。”

野猪不信,于是兔子又把野猪领进山洞。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狼骨头和野猪头骨头之间,满意地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员工能力的大小,关键看你跟谁干》

启发:努力和能力必不可少,但是选择和平台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佳故事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