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踏初体验(遇见未知de自己)

  我叫JL,我是一名传播学院大学生。说实话,我很幸运体验了一次小小的舞踏工作坊。在初次体验舞踏前,我也小小的感受了下戏剧,心理剧,舞动的活动,其实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和艺术类类活动粘不上边的,但这些东西让我慢慢的爱上并且发现了来自自己内在的艺术,一个未知或是不被显露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舞踏,说实话我刚开始以为是类似舞动的东西,或是瑜伽的元素,没有想到他给我的感觉类似于戏剧舞台剧,然后行为艺术。舞踏起源于日本,源于早起日本在时代背景️的压抑,以及舞者们发觉自己的不在适合传统美学的艺术舞蹈。在起源时候,有一个很主要题材是关于黑色的,就好像黑色幽默,那种把内在黑暗的东西表达出来,打破传统美学的标准和框架。在我感觉,就好像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明中解脱出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觉得,反倒是这样,一个人的所有可能性,真实的呈现,哪怕是魔鬼,也伴随着天使存在于人间,他们就好像一对连体婴儿,或是连体树木,向两个方向盘旋上升。在初入舞踏的活动中,我们跟随带领老师去讲身体献出,去亲近自然,放空,将自己作为一个空的容器,哪怕最好不要有自己的表情,其实我显得有点吃力,好像感觉装在自己没在太多的墨水,有的时候或许是光亮的,或许更多时候是黑色的,很多时候或许类似黑色的气场主宰着自己,并且我发现在练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体的不协调,以及重心的不稳,甚至有一些情绪。老师告诉我们去成为任何一个角色,我是而不是我想象,比如,给我一束花,然后成为她。艺术就是这样,成为,就像一个演员需要把自己成为那个角色,才能够击到观众的心中。我对于“一张纸”的练习很有感觉,即:一张纸从捏成团到舒展回归一张纸的过程”。老师特别强调他的缓慢,细节。我们成为我心中的那张纸,做一个没生命的有生命的纸,那种褶皱感是特别的艺术感,其实我发现人的褶皱是很多的,就好像精神分析讲的多重人格,就像比较早的时候看到一些多面镜的感觉,在一间小小空间看到无数个自己。其实我每一次听到类似报纸折叠或者笔在黑板上划的感觉有整个身体的感觉,心理的纠结和情感波动,就好像心理的挣扎或者纠缠,有矛盾也有前进退缩,其实就是简单面与面之间的摩擦嘛,艺术的中心就是矛盾(冲突),不论是电影,戏剧,等等。然后在简单的一张纸里便有这元素。身心灵著名台湾作家张德芬的最大众知晓的《遇见未知自己》的书籍,最动心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表达一种真实的东西,当你的内在充满了任何的元素,你就可以带给观众任何,与此同时,你的内在放空了,接壤来自世界自然的任何,创作出任何不一样的东西,有思考的,没有答案的作品,那边钩住观众的灵魂,形成一个叫舞踏或者其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家不自觉地围绕你旋转,看是在现实,看是不在。我在成为面纸的那刻起,发觉来自我生活中很多时候类似此刻的感觉,那种慢慢的收缩慢慢的舒展,你试想一下,当你感觉到不确定的东西适合,比如说即将要蹦极,你的内心面对恐惧和挑战,你或许在那个时刻,你的身体缓缓收缩,在下来的时刻又满满的舒展,人的身体是多么精密,带着多少褶皱,多么的缓慢的呈现个个角度,就像是电影一帧一样,它要求剪辑技术,后期要给力,因为人和世界就是这样,缓缓的变化。在一个练习里我能感受到类似人一辈子的时光,那种千变万化又彼此紧密成为一体。这种感受包括在情绪低落和高涨,身体面临天气的冷热,都一样的感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类似的练习很多,总之就是在舞台上面作为一个容器,去承载从自己到世界的黑色,和各种颜色的东西,我和老师说到我自己的内在很多时候并不阳光,老师很高兴指着我的胸膛,告诉我“你满满的都是素材”,他举了一位大师的例子:他的双脚站立形成是鸭子形,但却创作了鸭子步的舞踏练习。这让我想到了大学老师和我们说的“艺术行丑”,它是一种“美”,即在舞台上,或许有的时候越是丑越是美,它可以完全绕开人们的“大众行丑”的认知,也便更加真实的表现一个人,活生生的存在,有血有肉,有高雅有丑陋,有升华也有欲望,有阳光也有阴暗,即自由。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我们有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其实我已经放下学的那些,毕竟我感觉我是个装着“墨水”的人,就释放着自己在“舞台”上释放,把自己那些不能表达的做到极致,那种肆无忌惮的行丑,竟然还感动了别人,还是一次挺有意义的活动,很期待以后还有这些活动,让我做了回未知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舞踏初体验(遇见未知de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