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笙歌醉里归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管弦作离声。”带着这份心情,走进六一居士的词作世界,在一片笙歌之中,醉意而归。

十三首《采桑子》观遍,六一居士的复杂情感不可言状,他是矛盾的统一体——他是个凡人,他有对于亲友的思念和牵挂,也有对于他们的祝福劝告,他有欣赏西湖美景的怡然而乐,也有慨叹“时光容易把人抛”的无奈凄清,他有上帝视角般的审视人生,也有期期艾艾的感伤古今。

欧阳修的词是给人力量的,十三首读罢,其中“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一词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在其中我看到了他的那种心酸之下的情感安慰,他“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开怀,可谓乐天知命,可谓旷达率真,实属可爱之人。

再说欧阳修的那首《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淮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其中“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一句给我的感受,恰如辑评中黄蓼园所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欧阳修的这种现身说法,让人如醍醐灌顶。

欧阳修也有很多描摹女性之美的词作,其中《长相思》给我印象深刻——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这首词中“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一句反复使用“花枝”一词,最后点明她比花枝更美丽,无论深的花枝,还是浅的花枝,还是深浅相并的花枝,都不如她的美丽,实在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这种夸人的方式,怎不让人娇羞心喜?

而那首《减字木兰花》——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金圣叹对于此词的评价是:“后半阕,从衣袂、腰肢、汗粉说到说不得处,有步步生莲之妙。后半之末句,只说春寒无妨,便暗藏一妙事,真是镜花水月之文。说到轻寒无妨,则妖淫之极,不可言矣!”

关于金圣叹的评价,我只能说不敢苟同,因为整首词,我看不到所谓的“步步生莲”、“镜花水月”之妙,也看不出有什么“说不得”、“不可言”的暗示。正如编者所言,“反而觉得金圣叹是不是刻意求深,想入非非了”?

通过这首词的辑评展示,也看出了这种形式的诗词编撰的好处。这本《欧阳修词新释辑评》通过把选定的词人作品进行分类、编年,并逐词注释、讲解、辑评,力求融贯中西,自建体系。也就是说此辑评的展示,都各自代表了词人之作品、自其编订成集以来的全部研究成果。此种研究工作,其所获得的实在已不仅是一种综合的成果而已,同时也展现了每一位词人在历史长流中被接受的整个过程,其所反映的乃是文学在被接受的历程中之各种复杂的情境,是一种立体性的多面性的文学研究。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每一首词的起起伏伏、抑扬褒贬,并与此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知古论今,全面思考。

其实,相较于欧阳修的那些描写缠绵悱恻、离愁别恨的词作而言,我更欣赏其关于人生感悟、书写豪迈气质的作品。比如说《渔家傲》——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读罢不仅仅给人一种“年少不识愁滋味”与“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无限心酸与悲凉,还让我联想到钱钟书的《围城》。在我看来,这里所谓的“长安城”就是那堵墙,墙外的人与墙内的人终究都是不满足、不快乐的。而通过这首词,也可与后来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作之词遥相呼应,知晓他为什么如此慨叹“西湖好”。

最喜欢的还是欧阳修的那首《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更喜欢上阙的那种怡然从容,而不赞同下阙的感伤愁苦。我认为这首词完全可以写得豁达一些。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知与谁同”,可是这并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人生匆匆,我们彼此皆为过客,遇见了好好珍惜,分手后各道珍重,我们依旧前行,遇见别样的风景和人,感受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段情感都值得好好品味,一起赏花的人为什么不能年年不同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和美景呢?

不同不代表忘记,更不代表抛弃与取代。只不过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别人和世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多一份情谊,多一次不同,有何不可?又何乐而不为?相反,面对从未改变甚至更加美丽的景色,我们若只是为了身边人的变化而凄凄惨惨戚戚,岂不是对于美景的辜负与亵渎?

再者,虽然欧阳修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可是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难道不是因为它跨越了时空而达到相通吗?而我认为《恨春迟》就是这样的作品——

欲借江梅荐饮,望陇驿、音息沉沉。住在柳州东,彼此相思,梦回云去难寻。  归燕来时花期浸。淡月坠、将晓还阴。争奈多情易感,风信无凭,如何消遣初心。

这首词用在今日当我们因为正义的事情而受挫时,不可不谓合适。“如何消遣初心”或许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会问到的,可是答案呢?因人而异。

本书阅读至末尾,当看到这首词——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我内心还是感慨万千。想到因为这首词欧阳修所遭受的那么多的非议,我还是唏嘘不已。我始终认为作品和作家应该分离看待,我们不能以文论人,也不应该以人论文。作品就是文学的一种呈现形式,而人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写作是一种天赋,我们对于人的不认可不应该上升到作品,反之亦然。

在此次阅读过程中,思考很多,也感悟很多,观其词,似与其人对话。纵观欧阳修所有现存作品,其豪宕沉着以及感怀幽思相互交映。其婉约愁思之作,读来更加惆怅,其豪迈哲思之作,品来更加确切。

最后,想用欧阳修《阮郎归》中的那句——“便从今日赏芳菲,韶华取次归”,与君共勉。希望大家都珍惜并热爱生活,不负韶华,以梦为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片笙歌醉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