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孤独之悲

    翻开《人间词话》,最深的感触莫过于感叹中国诗词的美。而能在这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撷取经典,品味经典,超脱经典。王国维自身已是经典。他兼智性和感性于一身,能融入诗词的情绪,也亦能梳理出诗词的之别。正如:能身居局中,知局中人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在学术领域中,他是自由的,热情的,而在现实中,他是拘束的,孤独的。

        性情之孤

    王国维3岁丧母,自幼缺少母爱,又少手足雁行之乐,故性情孤僻、内向,不擅交际,对人间苦痛十分敏感。16岁进州学后,他被推为“海宁四才子”之首,纵论古今,少年意气。然而父亲王乃誉对其却十分苛责。学业也并非一帆风顺。自身便带有悲情和孤独之感。最后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王国维听说军阀混战会处理一些前清遗老,故不愿受辱于世,遂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这孤苦交织的一生。

        旅居之孤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于京都田中村侨居四年余。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又治甲骨文字,并能以古文字学为基础,研究古史,从古器物到古代书册、服装、建筑等。此外,他在戏曲研究方面亦有重大的突破。此间,他的成书较多。

    然而,“才子”却时常为“五斗米”所困。王国维在日本的经济不能自主,生活主要依赖罗振玉资助。而当时罗振玉经济也拮据。王国维不得不提早回国。

        时事之孤

    他曾是溥仪的师父,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他坚定站在溥仪这一边,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他依旧重情义于溥仪。在大时代面前,无力撼动又有知识分子节操,注定他是孤独的。

      正如《人间词话》 中有句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能参透诗词其中的奥妙,是否也参透了人生?他是“有我”还是“无我”之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孤独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