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那些事-理论篇-14-SAP中的财务管理理念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所有帮助的话,您的顺手点赞和转发将是对作者持续发文的重要动力,您的支持和鼓励很重要!


所有文章在公众号“MZ信息化咨询杂谈”同步更新!


郑重声明:本博客所发文章全部为原创,其他地方所看到同样文章如无授权,均为盗用!以下为本篇正文(文章是多年以来积累所写,以前主要发布于知乎,后续陆续发布到此博客):


笔者主要从事财务模块的实施,因此在这里根据个人经验简单的说一下SAP重点财务管理理念,并顺便谈一点SAP财务方案的整体框架如何设计。


笔者认为SAP中大大扩展了我们传统财务核算的范围和一些方法,区别比较大的理念有以下几个。

1.     凡有交易,必有凭证。


       这一点也是看别人总结的,也就是说在SAP中凭证的概念被大大的扩展了。以前传统核算重点关注的是会计凭证,随着企业实际业务的越来越复杂,需要核算和反映的信息越来越多,单凭传统的会计凭证很难全部反映全部的财务信息。


因此在SAP中,每个模块的每个交易都有相应的凭证去对应,比如对应会计凭证的我们成为FI凭证,在CO模块中有CO凭证,对应物料移动的有物料凭证,对应获利分析的有获利段凭证。


说到底,就是有一笔业务,我就有一个凭证就记录这笔业务,所有凭证集合起来就形成了明细账、总账、报表,就是这个思路。


这也是为了在不同的模块中体现不同的信息,记录不同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的记录这笔业务。


所以我们第一个需要转换的观念就是凡有交易,必有凭证。


从数据库的角度来说,就是一条条数据记录,对财务来说是凭证,是业务来说可能就是单据,叫法不同而已,实质上就是数据记录以不同形式体现而已。

2.     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

这条也是行业中的前辈总结的,笔者深表赞同。


财务需要从核算转向管理,的确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否则单纯的手工核算我们很难进行精细化的核算,也很难从业务前端就进行监督和控制。


正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才使财务的触角延伸到业务前端,帮助和指导业务符合财务核算流程和降低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并真正实现财务的监督职能。


这一点反映了财务不仅仅是个“账房先生”,更是作为内控重要的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用数据给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这种“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理念在SAP中是体现的很多的,比如生产计划、成本中心计划、采购计划等,都是强调事先进行计划。


只有事先进行了计划,我们事中才知道实际业务是否偏离了计划,偏离了多少,事后的核算其实主要使我们的财务核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提到计划就有一堆理由说“实际业务变动快啊,计划没有变化快呀,即使做了计划也等于没做啊”,“计划没有数据基础啊,不好做啊”。


笔者的观点和中国俗话说的“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一样的。


笔者不相信计划是做不出来的说法,凡事事在人为,太细的计划做不了,我们不能做粗一点的吗?太详细的计划做不了,我们不能做简单一点吗?想做总归有很多办法去克服困难,不想做也总归有万般理由,就是如此而已。


当然,不愿意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过从企业整体来看,计划是必须要重视的。笔者并不认为我们中国人一直不重视计划,古代打仗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计划的一种体现呀,只是说这个计划涉及到那个层面的切身利益罢了,真的涉及到了,自然就重视了。


3.     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信息表单化。

这个理念其实是对企业管理如何和信息化衔接的一个很好的注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肯定要有制度。


不过笔者更同意曾仕强先生说的,管理其实是“管事”加“理人”,事情是要“管”的,事情是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去执行的,但人是要“理”的,你不“理”不行,“理”的背后我理解就是授权、尊重。


我们经常说“他不理我了”,然后一脸的伤心,可见这个“理人”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用系统也主要是对业务进行管理,而非要把人管死。对人我们永远要重视的是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笔者相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有“士为知己者死”(非真死,表示在被理解,被重视的情况下,真的会自发投入)的这种心态。


关键问题就是各级主管能不能让下属产生这种心态,那么就要靠“理人”。


制度靠流程去执行,流程尽量简化和标准,这样实施信息化就会比较顺利和顺畅。


信息需要很多的报表和表单去承载这个信息,然后呢,这个报表和表单又会让我们知道我们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和漏洞,翻过来再完善制度,就这样,形成一个圆圈,不断的优化。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SAP的财务方案设计,笔者认为FI模块最重要的就是科目表,科目表确定好了,FI的方案就基本确定了。


因为科目表直接决定这如何进行记账和核算,FI主要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对于往来(应收、应付)、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对银行也可以有专门的方案,比如自动付款、银行对账单等,对税的核算,对借款的核算,对员工报销和借款的核算,这些都是FI的内容,都主要对应资产负债表。


CO模块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流的梳理,即那些成本费用需要先在哪里归集,然后通过什么方法再到其他的成本对象,成本流梳理清楚了,CO的方案也就确定了。


当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重要的成本流是生产成本,这需要结合生产模式一起确定生产成本的核算方式,是按MTO还是MTS还是MTE,或者说是混合的。


CO模块其实是对应利润表,就是利润表的细化,从利润表的上面项目到下面项目,分别对应到CO中的利润分析、成本中心会计,生产成本计划和控制没包括在利润表(实际上也包括,只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利润表生产成本是结平的,不在利润表单独反映,如果是基于期间会计的利润表,则也包括在利润表中),这块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相关。


还有预算这块实际就是对应现金流量表,收付实现制嘛,对应SAP就是FM的功能或者说CO/PS其中的预算功能,就是管理钱从哪里来(基金、基金中心),钱花到哪里去(基金中心、承诺项目,承诺项目可理解为现金流量的项目或者说科目)!


三张财务报表,报表的项目其实就是对应SAP的财务模块以及子模块。

你可能感兴趣的:(MZ,SAP那些事,sap,制造,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