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一本好书,让人生更有温度。我是观华。
文 / 观华 (原创)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解读的《儿童技能教养法》篇章之一。
一个十岁的男孩,汤姆,他总是爱撒谎。父母和老师带他来见安德鲁・达根,一位在英国采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孩子问题的治疗师。
安德鲁在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他转向汤姆,说:“你的爸爸妈妈,还有老师认为你学习说真话而不撒谎对你有好处。你同意吗?你觉得学习说真话不撒谎会不会对你比较好呢?”
“是的。”汤姆说。
“你确定吗?你真的愿意学习说真话吗?
“是的,我愿意。”汤姆点点头。
其实,你看,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讨论,把错误的习惯和行为,看成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不是指责和埋怨,孩子是不是就更容易接受了呢。
所有的讨论和商量都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孩子的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也就越强。
用学习技能的角度教导孩子,
一是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二是孩子参与技能的商定,更有被尊重的感觉,更能激发孩子自发改正的积极性;
三是让复杂的问题显得更轻松有趣;
大道至简,做之亦难。
学习技能是个好办法,但是未必所有的孩子都像汤姆那么顺从,听话,怎么办。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巧用以下的三个方式,以最合适孩子的途径,帮助孩子改变坏习惯。
技巧1 羊群效应(共同进步,相互激励)
学习一个新技能,可以邀请邻居的同龄小朋友一起进行,相互鼓励,互助互乐;亦或父母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做为孩子的参考对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你可以说“宝贝,爸爸也不会,我可以和你一起学习这个技能吗?你可以教爸爸吗?” 这样,孩子不仅进步迅速,而且在学习中更有责任感。
技巧2 群体思维法(表达重视和关注)
“我们”向来比“我” 更有力量。“我们”是种群体思维,传达了一种认知,就是信息或期待并不仅仅来自某一个人的个人主观意识。心理学上说,个人主观意识太强会让人感到压力,并心生抗拒。 而“我们”代表多人,多人的期望更厚重;
借此传达给孩子一种概念:不只是妈妈,很多人都很关注你,重视你,为了帮助你成长,期望你学习更多有益的技能。 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很多人关注,大家都重视自己的事情,更加感受到爱,也就更愿意接受。
所以,我们可以说 “我们都很爱你,我们希望你能学习这个技能,它对你有帮助;并且,以后你也可以帮助别的小朋友。”
技巧3 尊重沟通、自主决定
家长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决定孩子该学什么或者不该学什么,常常不会在意孩子想什么。大胆点的孩子会提出异议,估计也会被家长一票就否决了。迫于压力而改变的行为,不会持续太久。更甚至于会让孩子在将来产生反抗,报复的心理和行为。
家长和孩子的讨论,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言论自由,以及自主决定的机会。
这更是一种尊重。唯有尊重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孩子更自信,改善更有效。
对于不接受建议的孩子,或者不知道怎么沟通的家长,可以学习利用Grow沟通框架模式来帮助孩子自发寻找解决方案。
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好习惯,心理抗压能力也会增强,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就会更清晰。优秀的孩子自然就养成了,父母反而更省心。
沟通举例:父母:JOJO,你晚上为什么不关灯睡觉呢?
孩子:我怕黑,我觉得有可怕的魔鬼。。。
父母:那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不怕呢?
孩子:我可以想象一个超人帮我打走魔鬼。。。
父母:你很爱思考,还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今天晚上你要试试你的方法吗?
孩子:是的。我要试试。
父母:太棒了,明天可以和我分享你的感受吗?
。。。。。。。
技巧4 让孩子帮助彼此找到需要学习的技能
孩子受到生活环境,父母教导及群体生活的熏陶,对正确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在和别的孩子相处过程中,可以判断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所以,孩子之间的相互监督,也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改进。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巧妙的方式,日积月累的努力,一定可以换来孩子的光彩四射的未来。
(本文结束)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