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思念飘‘乡’

        又是一年端午節。”大街小巷粽情飄香,艾草菖蒲插滿堂,這兒也端陽哪兒也端陽,處處都端陽。”

   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是很有意思,它總是會附帶一些傳奇的故事或歷史典故,那種民間風俗總是會給節日增添了許多清風淡雅的味道。因此我非常喜歡我們中國的民俗節日,若說韓國申遺了端午節,從小到大每年都要過的端午節,如今突然說端午節不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這豈非可笑?不過我想有一種東西是容不得你爭我奪的,即便奪走了申遺的權力卻奪不走節日的靈魂,因為自始至終,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根就在我們中國,那種淵源流長的民俗文風就在我們中國。

   記得小時候母親給我們講端午節的故事:屈原壯誌難酬,跳身汨羅江,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也曾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看來端午的習俗與紀念屈原息息相關。

        想起小時候每逢端午節,母親就會給我們兄妹幾個編上五顏六色的線繞在手腕上,戴在脖子上,俗稱“花紅線”,寓意為了避邪;還有給很小的孩子頭上抹一點雄黃,防止蚊蟲蛇咬。家家開始走門串親,互道平安。家鄉過節的氣氛便是十足的熱鬧,一點兒不亞於年的味兒。小孩子們都喜歡過節可以屁顛屁顛兒的跟著吃喝。而如今,伸開雙手,腕上空空,不由得想起兒時的我每次戴上花紅線都覺得很漂亮,還高興的到處炫耀。如今那種感覺依舊如絲線般纏繞著,那腕上的思念卻洶湧而來,或許此刻母親就在家裏依舊編織著美麗的線只是等待我回去,她依舊給我輕輕地繞上。

  這個時候家裏的麥子也該黃了吧。我在想,於是忍不住打了個電話問母親,母親說:是啊,過了節就該收麥子了。掛了電話,又是一番思緒萬千。想起小時候從地裏邊摘一些剛剛出穗的青麥拿去磨,幾個小夥伴兒使了吃奶的勁兒在村頭的石磨上推磨,青青的打著卷兒的穗子就從磨裏邊兒出來了,這個用家鄉的話說就叫“撚轉兒”,母親在家裏便給我們把它炒著吃,蒸熟了調味吃,香著呢!如今想想都覺得仍在舌尖打轉兒,口留余香。我興奮的告訴朋友,說,你是南方人肯定沒吃過吧,下次去我家請你吃呵。朋友看看我,說:“你,是想家了吧。”我一下子怔住了。

   是啊,真的很久沒回家了。從來都不願承認自己是個多麽戀家的人,因為總聽別人說戀家的人很沒出息,可如今我才知道,“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愛家、戀家、想家,才是真正有出息的,因為他從不忘本,不忘根。如今想想自從離家工作,到如今已是第五個端午節不在家裏過了,人生能有多少個五年呢,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著回去看看,可是工作忙、學習忙都成為阻擋我們回家的腳步的理由,想想家裏年邁父母的盼兒歸家的雙眸,那花白的頭發,滿面日益深刻的皺紋、傴僂的背影,還有什麽牽絆你的理由?

   收拾行囊,我們常回家看看吧。

   順祝大家端午佳節快樂!

   

   

蘋果格格

作於柳州

壬辰年农历五月初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粽’情端午 思念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