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我们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
外面开始在飘雪,洞子里非常暖和。这是一间并不太大的会客室,在靠门的一边低矮的石顶盖下悬着两盏没有灯罩的电灯,灯下放了一张简单的桌子,桌上有几个玻璃杯,4把简单的椅子放在桌子前面,椅子后面有10多根白木板凳。
我们17个从祖国来的文艺工作者坐在板凳上,怀着兴奋的心情,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门外半昏半暗的甬道。我们等待了一刻钟,我们等待着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愿意别人多提他的名字,可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他为一个伟大的和平战士。全世界的母亲都感谢他,因为他救了朝鲜的母亲和孩子。全中国的人民都愿意到他面前说一句感谢的话,因为他保护着祖国的母亲和孩子们的和平生活。拿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说,拿他的保卫祖国的功勋来说,我们在他面前实在显得太渺小了。所以在听见脚步声逼近的时候,一种不敢接近他的敬畏的感觉,使我们突然紧张起来。
他进来了,我们注意的眼睛并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进来的。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的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和年轻。他给我们行了一个军礼,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们微笑着说:“你们都武装起来了!”就在这一瞬间,他跟我们中间的距离忽然缩短了消逝了。
我们亲切地跟他握了手,他端了一把椅子在桌子旁边坐下来,我们也在板凳上坐下了。他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和睦家庭中的亲人谈话似地对我们从容地谈起来。他开头就说:“朝鲜人是个可尊敬的优秀的民族,他们勇敢勤劳,吃苦耐劳。我们来朝鲜以前,对这一层了解得还不够深刻。他们被日本帝国主义压榨了几十年,现在又遇着像美帝国主义这样残暴的敌人。他们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战斗中已经尽了他们的责任。”
从朝鲜人民他又谈到美国的侵略军,他说:“过去我们看惯了日本兵的暴行,美国军队的残忍凶狠只有超过日本兵。所以朝鲜人是那样普遍地仇恨美国侵略军。现在美国侵略者居然不顾一切用起细菌武器和毒瓦斯武器来了。苏联科学家说:我们科学家用种种方法要扑灭鼠疫,消灭害人的细菌;美国侵略者反而在各处散布病菌,这真是丧失了人性。我们的战士说:我们连飞机大炮都不怕,还会让这些蚊子、苍蝇吓倒!”
他明亮的眼睛射出一种逼人的光,我们看出来他对美帝国主义者的憎恨跟他对朝鲜人民的热爱是一样的深。他有点激动了,摘下军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头上的一些很短的白发。这些白发使我们记起他的年纪,记起他过去那许多光辉的战绩。我们更注意地望着他,好像要把他的一切都吸收进我们的眼底。大部分的同志都不记笔记了,美术组的同志也忘了使用他们的画笔,为的是不愿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他一直从容地谈下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他都谈到了,他就这样生动、深刻而具体地给我们谈了三个钟头。他最后一次把左手从椅背上拿下,挺起腰来,结束了他的谈话。到了这时,我们才吐了一口气,注意到时间过得太快了。接着他听见副司令员跟我们的讲话中,最后讲到“欢迎”两字,他在旁边接下去说:“我虽然没有说欢迎,可是我心里是欢迎的!”这一句话使我们的心激动胜过千言万语,我们能够用什么话来说明我们的激动的心情呢?
……
晚上,我们走出洞来,雪落得更大了。汽车把我们送回到宿舍的山脚下,我们冒雪上山,好容易走到宿舍的洞口。这时雪花满天,冷气扑面,我埋头看山下只有一片白雪,没有一个人家漏出灯光。夜并不深,北京时间不过9点光景,在祖国的城市里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祖国的孩子们的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的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的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感激的表示。
(1952年3月,写过《激流》三部曲的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3月22日,巴金和17位文艺工作者一起,与彭德怀见面。基于会见内容的丰富和主人公的感染力,巴金用了3个多小时,一气呵成此文。
文章写成的第二天,巴金又参加了志愿军司令部欢迎“细菌战调查团”的大会。在会上,彭德怀司令员又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晚上回去后,巴金又根据听讲话的心得对原文作了补充。第二天他把文章交给同行者传阅。参考大家意见略加修改后,便将文章交给了新华社的编辑。在文章交出的第二天,巴金就收到彭德怀写来的一封信。
彭德怀来信中写道:“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至以同志之礼!彭德怀三月二十八日”
接到彭德怀司令员这封商量信函,巴金立即将文字改了过来。文章原文是:“他(彭司令员)拿大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似的对我从容地谈起来。”修改后这句话就成了:“像和睦家庭中的亲人谈话似的对我们从容地谈起来。”
其实,巴金是钟情于抗美援朝题材作品的多产作家。1952年初,全国文联安排巴金率领一个由17人组成的访问团前往朝鲜前线。访问团在朝鲜停留了七八个月。其间,巴金曾到过平壤、开城等地,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战场上与指战员们一起生活。
到1953年9月,上海平明出版社便出版了巴金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这部集子包括《寄朝鲜某地》《坚强战士》《一个侦察员的故事》《黄文元同志》《爱的故事》等。此书作为“新文学丛刊”之一由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总发行后,时隔半年即再版,印数达7万册。之后,《英雄的故事》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于1956年6月印行新1版,在全国影响很大。
1953年8月,巴金再次入朝深入采访,以补充创作素材。1954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抗美援朝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收辑《入朝散记》《忘不了的仇恨》《吕玉久和张明禄的事情》《魏连长和他的连队》《一个连队的生活》《范国金与何全德》《记栗学福同志》等多篇纪实。此书参与编辑的是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首印5万册,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很快售罄。
在1960年10月到1961年9月间,巴金写出了篇幅更大的中篇小说《三同志》初稿,共计26章加“尾声”。之后从1963年起到1965年,他每年都要大改一两次这部作品。后来,《三同志》的精华部分《杨林同志》发表后,广受好评。
1961年,巴金应《上海文学》约稿,完成3万字的《团圆》,《上海文学》1961年第8期发表后反响十分热烈。1964年,改编自《团圆》的电影《英雄儿女》上演,好评如潮,风靡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