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生活:女性的从属地位,与孔子学说兴起有关。
尊敬妇女,对女性采取一种温柔的态度,这在早期的西方历史上就存在。然而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却看不到这种对妇女的感情。中国人由阴阳构成的二元世界观,可以追溯到《易经》。但是从原始时代起,在中国,妇女就没有占据过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汇集的民歌中,就已经有性不平等的反映: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大意是生了男孩,男孩就可以睡床,穿好衣服,玩宝玉。如果生了女孩,女孩就只能睡地上,穿麻布,玩瓦片。
(一)女性的从属地位
男女的不平等自古就有,但是女性的从属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学说兴起有关。
孔子学说宣扬妇女应紧锁闺房。根据《礼记》,儒家将男女隔离,很快就发展到不允许离婚的姐妹与其兄弟同桌吃饭的地步。
它鼓励妇女做有女子气质的妇女,教育她们遵守一些苛刻的女性道德,如文静、顺从、优雅、整洁、勤劳、能织布、会烹调、尊敬公公婆婆、友爱丈夫的兄弟、礼遇丈夫的朋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男性观点出发,并且他们认为这些是值得提倡的道德。
从根本上讲这些道德说教并没有什么错。妇女们考虑到自己经济上的从属地位,考虑到自己对习俗的热爱,便接受了这些说教。她们的本意,或许是想做好人,或许是想取悦于男子。儒教意识到这种男女的不同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儒教也给予妻子与丈夫差不多“平等”的地位,但妻子地位多少低于丈夫,不过仍是平等的配偶,正如道教中代表阴阳的两条鱼,相辅相成。而在这里,男女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对妇女的束缚,而是关系的和谐。
上面是儒家没有受到后期宋代理学影响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所采取的态度。这一态度还没有形成后期那种非常自私的地步,女性的从属地位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个态度里,妇女低一级的观念已经有了,如丈夫在妻子去世后只要服丧一年,而妻子在丈夫死后却要服丧三年。
儒家在后期,特别是程朱理学,他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认为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他们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对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妇女被认为要为社会道德负起责任,而男人则不必。到了明清,统治者把程朱理学推到了极致,这种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这时候,女性的从属地位愈加明显。
从历史各个时期对寡妇和妇女再嫁的态度,可以看出女性从属地位的变化。在战国时期,国家非常鼓励寡妇和没有妻子的男人结婚,如齐国的管仲,就制定过“合独”的政策,撮合寡妇与单身男人结婚。在汉朝的时候,妇女改嫁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如当时汉武帝母亲王夫人改嫁进了皇宫。在唐宋时期,对待女性的离婚和再嫁也是十分宽容,如儒学大家韩愈的女儿就曾经改嫁。但是到了明清,女性地位急转直下,女性的贞洁与守寡竟然成了官方制度。
不过林语堂先生也指出,比儒学的影响更为重要的事实是,男人在控制着钱袋。女性的从属地位是妇女经济没有独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女子在中国唯一不可动摇的权利,充分享受了这种权利,她们就有了用妻子或母亲的身份,争取其他权利的机会。女人的幸福,不是依赖于她们所可能享受的众多的社交机会,而是依赖于她们终身作伴的男人的品质。
如果一个女子能使男人满意,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但是如果她能使另一个女子(婆婆)满意,那就是一种英勇的行为了。许多妇女都做不到。儿子被夹在中间倍受折磨,既要孝顺父母,又要爱戴妻子,却又从来不敢为自己的妻子辩护。实际上,所有对妇女的虐待都来自同一性别的压迫。
然而,这时的媳妇也在等待着自己当婆婆的那一天。如果她真能活到那朝思暮想的年龄,那么她的地位既能给她带来荣誉,又能为她带来权力。但这也是她自己一生辛苦挣来的,是应该得到的。这就是她们的家庭和婚姻。
(三)理想的女性
对妇女的幽禁,直接影响着我们在理想的美、理想的女性、女儿的教育、恋爱与求婚形式等问题上的观点。中国与西方在女性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双方都认为女性身上存在着某些魅力,有一种神秘感,但双方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在艺术上展现得尤为明显。在西方,女性的肉体被看作是灵感的来源,是完美与和谐的最高形式;中国的艺术则认为女性肉体的魅力来源于自然界本身的和谐。
对中国人来说,女人就是女人,是不知道享乐的人。我们告诉男孩,如果他从晾着女人裤子的绳子下走过,他就永远不会长高。崇拜一个底座上的雕像女人,崇拜裸露着身体的女人,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对妇女的幽禁,使得人们认为裸露女性身体是极不雅致的事,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日常生活中。
妇女幽禁与典型女性的理想关系便是“贤妻良母”。不过,这一句成语在现代中国受尽了讥笑,尤其是那些摩登女性,她们迫切地要求平等、独立。
(四)女子教育、恋爱
中国家庭教育女儿,与教育男孩是绝然不同的。中国人对女儿的管束,比男孩子更为严谨,因为女性成熟期较早,能习惯家庭教育的时期也比较早,所以女孩子跟同年龄的男孩子比较,仪态更加温雅端庄,其孩子气也比男孩子轻。到了十四岁,她便开始躲藏起来,学习温柔女性的模样儿。
中国人重视处女的贞操,就是所谓的童贞。而童贞在古老的中国是比世界上任何学问艺术都来得高贵的一种财产。她轻易不让陌生人瞧她一眼,她自己躲于屏风背后却常偷看人。她培育着一种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魔力,越是遮遮掩掩,价值越会升高。
中国对女子的教育,不外乎文章诗词、历史、道德训诫、礼教约束等。而女子的恋爱,总是要竭力的掩盖,她们的行为举止受到道德礼教的约束,稍微出格的举动都会受到社会的猛烈责难。但是,如果有机会,她们还是会大胆的私会她的爱人。由于对女性的幽禁,恋爱常常与涕泪、惨愁、孤寂相糅合,在中国诗词中,也常掺进了凄婉悲忧的调子。
(五)缠足的习俗和解放运动
缠足代表一种束缚,这是压迫女性的一种记号。但是倘使只把缠足当做压迫女性的记号看待,一般的母亲并不会那么热心的替女儿缠足。实际上,缠足的性质始终与性有关,它的起源无疑出于荒淫君王的宫闱。
它之所以获得男人的欢迎,乃源于男人喜欢把金莲和绣鞋儿作为恋爱的偶像,并欣赏其婀娜的步态。能获得妇女的欢迎,则缘于这种行为能勾动男人的喜爱而已。
南唐后主,他有一个缠了足的宫女,能轻盈地在六尺高的金质莲花瓣上行走,自此后,这个风尚被民间模仿并流行起来。妇女们牺牲其肉体上一部分安适以趋应时髦。这样的特性,与英国女子用鲸须束压她的身体类似。
妇女的束缚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中国女子的体力与智力都开始变得更好了,现代妇女的气质、装饰、举止和自立的精神,完全不同于以前,这都是受西洋势力影响的结果。
现在,妇女有两种不同的典型,一种是在都市社交生活中显露头角,另一种则隐没于家庭中。西方势力影响了女子的体格,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运动,影响了对女性美的观念的变迁:从昔日矫揉造作的所谓娴静文雅,到较为适合人类天性的活泼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