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让老师更接近学生——20200619张老师《面积估算》听评课收获

“教学总是要回归到人,数据、科技其实会帮助你更接近‘人’……”

——王绪溢

王老师在评课过程中提出了四个问题:1、选择题的每个选项是如何设计的,与平时学习是否一致?2、课堂末尾,拍视频分享效果不错。但是来不及投票,投票之后还有什么内容吗?3、时间不够,前面还有时间可以缩减吗?4、第一题的五个选项能否由学生出?

王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总是让人感觉很舒适、很到位。这几个问题引导我们反思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是否从学生的学出发;是否用刻意的“无”激发学生的“有”等。

课堂第二阶段的“实物面积与面积单位连线题”环节前,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激发,而且有上节课面积单位的认识基础,此时如果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面积大小不同的例子,然后再请学生把自己提出例子的实物面积与面积单位尝试连接一下,那么可以实现“无才能有”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A4纸张大小的猜想验证环节设计得很赞。张老师通过数值和面积单位的有意设计,让学生需要通过有力度的思考才能找到A4纸张大小的正确答案。在这道选择题的基础上,学生展开活动,进行二次作答,再对话、测量,最后得到正确答案。这里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答案,还有面积单位的认识、面积的估算方法以及与伙伴合作学习的体验。

关于这道选择题的五个选项,张老师都是根据同学们学习情况进行设计。要设计好选择题选项,不仅需要老师把握好教学目标,而且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学。只有了解了学生学的情况、学生的迷思,明确教学重难点,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的检测题。

结合这节优秀的信息技术融合课,我对自己的课堂又有一点思考。信息技术之于课堂不应该让课堂变得繁冗,而应该让课堂变得高效,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如果我没有完成教学设计,那么需要去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否合适。如果课堂内容合适、教学程序合理,那么需要反思哪个细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或者其他手段进行优化等。

平井孝志教授在他的著作《本质思考》中的一句话:“光是用大脑思考,总是无法想得太深入,但如果能从模式上思考,大多数的时候就可以恍然大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还认识到课堂模式的重要性。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老师的教,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模式下,下意识的知道自己该怎么运用信息技术去开展学习。教师在课堂模式下可以高效地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在模式里、教学片段中钻研自己的教学,进而让课堂更贴近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

听课记录

一、引入

感受面积,回顾面积单位。

二、建立表象

实物面积与面积单位连线题:魔法课堂反馈器、课桌面、教室、操场……适合用什么面积单位?

学生抢答。老师将答案拍照,分享大屏幕。

对话:为什么这样连线选择?

由对话发现估算面积大小的方法。

三、猜想验证

活动:以下哪个数据最接近A4纸张的面积?

学生估算,然后马上投票。

学生活动:拿着A4纸,估算A4大小。

学生二次反馈。

学生交流:说一说怎么估算。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A4纸张大小。确定正确答案。

四、应用

同桌合作活动:估一估课桌面的面积。

教师拍照学生的估算过程,请估算方法突出的同学上台解说。

学生投票:喜欢哪个方法?

下课。

(未完成环节:由投票情况继续交流,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估算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用信息技术 让老师更接近学生——20200619张老师《面积估算》听评课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