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是否值7.6评分?

《长津湖》上映15天已累计45亿票房,预计大概率会超50亿,今年至少能进总票房前三,售票单价应该稳坐第一。其票房的成功,离不开影院市场长期饥渴的需求在政策支持下得到释放,选题契合当前中美竞争的大背景。好的风口,正确的赛道,最终产品成色到底几何?

先说结论,豆瓣目前7.6分的评论基本公允,随着国庆走远和未来其他同题材电影的上映,预计7.6将是最高分

观后总体感受是画面精美壮观,部分情节感人,整体剧情疏散,部分演员演技粗糙的主旋律电影。说到精美壮观,首当其冲的肯定是火车上志愿军视角里的长城。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解放初期湖州、丹东的画面,山河美景与人民穷苦的穿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长津湖》是对历史画面重现最好的电影之一,因为没亲眼见过70年前的中国,刻在脑海里的“真实画面”多数是以前的黑白影像。但是《长津湖》用明媚的色彩充分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真实画面,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时代背景:祖宗留给我们的秀美河山,新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它变成金山银山,可美帝不给我们机会。镜头里湖州的山水,巍峨的长城,鸭绿江清澈的江水,就像刚收回且精心打扫完,一尘不染的房子,农户还没来得给自己换身衣服,正筹划着添置家具,房子门口来了强盗要放火。精美的画面和剧情里宋时轮的动员讲话、五万里的书信从形式到内容上完美契合。

指导员梅生的“我们之所以要打仗,就是为了后辈不打仗”,“我自学两年英语” ,“watching back”。让观众瞬间感受到先辈们为了后代的牺牲精神,指导员这个角色也很好体现了人民军队如何团结爱学习有觉悟的精英阶层与憧憬回家盖房的农民,如实表达了人民军队战斗力的来源。雷公牺牲前的“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让很多观影的观众潸然泪下,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不光体现在战士的身体上,把观众代入到先辈们在异国作战的场景,牺牲前最大的夙愿应该就是入土故乡了吧。连长五千里的哥哥五百里,牺牲前为了减少痛苦,让自己的弟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新兵五万里见到战争的残酷、惨痛之后,理解了自己俩位哥哥的做法,这个剧情设定也很感人。

以上均是这部电影让人深刻的亮点,精致壮观且恰当好处的画面,众多感人的情节,所以得分肯定6分以上,另外其题材、立意加分至少1分。

扣分项之一是剧情设计与节奏,长达近3小时时长其实不是问题,问题出在表达的人物、故事太多,但松散没有节奏感,没有很好地串联起来。五万里入伍后在火车上的剧情是否过于拖沓了?人物出场哪怕用旁白介绍都比在火车上设定老兵一路嬉笑“戏弄”新兵这个处理省时间,效果好。而且很多剧情设定多余又不符合逻辑,新兵五万里都到边境了,不认识子弹长什么样子?过边境时女同志扔到车上的红围巾在后期也没法收尾。“刘秘书”亲自来给七连下达作战任务,是为了突出他的钢笔和后面确认遗骸时呼应?还是突出新兵五万里那句“他是谁啊?”。美军北极熊团团长挂之前,连长五千里阻止五万里开枪,又陷入了我国拍战争片、武侠片的惯用套路“有身份的人,不能一击毙命,中枪/中箭后都比小兵撑的时间长”,套路完之后,五千里还要说教式给弟弟五万里讲个大道理。还有段奕宏饰演的三营营长,这个角色即便不加入,也不会影响剧情发展吧?这些多余的剧情、角色设定,让人感觉啥都想说,又怕观众看不懂,反复交代,啰嗦且干扰故事主线。

吴京演技难敌四字弟弟,武装到牙齿的傲慢美军像是从减肥/戒酒俱乐部里选的角。四字弟弟扮演的新兵五万里,虽谈不上演技优秀,但至少从头到尾合格诠释了一个新兵的成长过程,没有出戏。影片最出戏的剧情就是吴京扮演的连长五千里在战前带着哥哥五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吴京和父母的对话,演得好像是一个新晋解放军首长与普通百姓的谈话,官位十足。没能演出儿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别谈对父母丧失长子悲痛的同理心。全片我军官兵角色在演员选择上都比较符合军人的阳刚之气。但对手美军虽然傲慢,毕竟也是军人,找一批长相阳刚一点的洋人角色演员,或者化妆技术用心点,岂不是更能还原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最后一群长相“儒雅”的美军面对至死都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连,还敬了礼,太出戏了。

《长津湖》这类史实类题材确实不好拍,因为观众会根据电影题材提前去搜索相关史实资料,如果你脱离历史,会挨骂,如果你只是遵循史实,就等于给观众展现了一部纪录片。所以对剧情、切入角度要求很高。《金刚川》、《长津湖》最大的意义是调动了年轻人对抗美援朝这段战争史的关注,给大家普及了这场战争的过程和背景,后期应该还会有这类题材的电影,希望下一部不再由多个导演执导,能遇上一个基于史实和背景找出新视角的好编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津湖》是否值7.6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