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对称风险》-1

这本《非对称风险》读起来可就容易多了,相较于前面一本《黑天鹅》读一行字需要倒回去看两遍的速度,这一本只能用丝滑两个字来形容。

躬身入局

作者整本书都有一个定调,那就是“风险共担”。如果选择不躬身入局,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去共担风险,只是享有利益而把弊端丢给他人的情形就是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往往造成我们生活中面临损失的风险。

风险在于得利者在操作转嫁损失时用来蒙骗损失承担者的冠冕堂皇的包装算计,双方在不成对称的局面里,不担风险的人只管逃之夭夭,而承受风险的人就成了韭菜。

同样的逻辑用在学术领域也一样适用

如果一个所谓的专家从未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获得实践经验而发表了著作,其可取性是很低的。为什么这样讲?在我们的社会系统中,那些讲方法、讲规则、讲道理的人往往是一群在理论上、在没有最大化带入随机性的前提下做实验推导的学者、研究员,他们的一套东西如果生搬硬套到现实世界是会脱节的。

并不是说所有的学术研究都需要进行一番“风险共担”才行,有的确实需要和现实有点距离的,比如, 艺术家. 作者还有说到数学家, 我的理解是作者认为把数字游戏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标准衡量就是有缺陷的, 数学是帮助思考的工具, 而不是做决策的参照,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他的系列著作中都有提及.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拿工作来理解这句话, 身临其境才能理解事物本质, 因此应该鼓励全身心投入一项事业, 因为人们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工作中有自己的灵魂, 建议如果无非全身心投入则趁早放弃让别人来做.

击中我的是灵魂二字, 在我看来一份工作和一份事业是不一样的, 工作就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从事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 这种工作自我要求不需要太高, 得过且过顺利就行; 而事业是将面前的工作和自我的表现绑定在一起, 大小事都会去关照, 至于工作内容和能力范围的匹配程度相对不是那么的重要, 不会可以习得, 关键在于参与“风险共担”可以让我们被需要和认同, 我想这才人类选择工作的最终去处, 一种更高级的工作态度.

“风险共担”就从敲的小小的文字开始吧!

关于写读后笔记, 书中有说道: 一篇好的书评是考虑作品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 文字是否优美, 绝不是人有自己的臆断给书贴标签,除非评论者为自己的误读承担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非对称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