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智慧无法言传,只能体验和领悟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2-08-27 16:59 发表于上海

哲学上有著名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你闲下来的时候,会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我偶尔会想到这些问题,虽然并不能能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但是能提醒我们审视过去和展望未来,思考自己如何过好这仅有的一生。

为了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可以自己探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看看别人的故事。最近刚好阅读了一本小说《悉达多》,作者是赫尔曼·黑塞,一个德国的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本小说介绍了的是一个印度贵族青年探索内心“真我”(又称为“Atman/阿特曼”)的过程,这个“阿特曼”是印度教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有的地方将其解释为个体存在的本质。

我们不纠结这个解释,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人探索内在自我的过程就好。书中介绍了这个名为“悉达多”的人5段经历,我将其总结为5个关键词:好出身、苦行僧、遇佛陀、入尘世、成正果。

——1——

【"悉达多"的故事】

悉达多出生于婆罗门,也就是印度的贵族家庭,从小参加智者的对话,通过静观和禅定的方法修炼自己,受到周围人的仰慕和爱戴,而且父亲认定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婆罗门的王者,内心很是欢喜。

但是悉达多并不快乐,有时也感到内心并不充实和快乐,因为他发现他并没有找到内心的“阿特曼”,而且经典古籍中只是有描述,但是无法感知,于是产生怀疑。有一天,他和朋友果文达在树下沉思打坐结束后,碰到几个路过的“沙门”(类似于“苦行僧”)。于是决定跟随“沙门”们一起进行苦修,通过禁欲、苦修的禅定的方式进行修炼,但是悉达多修炼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只是短暂的逃避,无法达成真正的“涅槃”。

直到有一天,他们听传言说,有一个叫做“乔达摩”的高僧(佛陀),他克服了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尘世之苦,这个人像一个圣人,王公大臣都对其毕恭毕敬,愿意做他的弟子。悉达多很好奇,于是和果文达启程去见识这个人。当见到这个人后,悉达多被乔达摩的状态折服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一个人只有洞悉了内心深处的奥秘,才能达到这种言行举止。

而悉达多听完乔达摩的布道,也深表佩服,因为他将世界解释成为永恒的因果链条和完整的关联体,简直是完美,而悉达多的朋友果文达当即决定追随乔达摩。而悉达多选择离开,因为他发现佛陀学说中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佛陀是通过自己不断地修炼和万千经历才达到这种状态,而当他将他所悟的东西讲出来时,且不谈语言的准确性,这种经历很难传递给别人。

而悉达多不想只是听从教义,而是想自己亲身探索,于是他离开了乔达摩,开始了自己的探索,这一次他坠入尘世,成为富商,享受美色,沉迷于赌博。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厌倦了这种生活,以及不断重复堕落生活带来的空虚,于是他选择了投河自杀,结束生命,但是被一个“沙门”救起来,后来发现这个人就是和他分别很久的好友,果文达,这个人一直跟随佛陀修行,成为佛陀的一个弟子。

悉达多和果文达续完旧后,果文达继续上路了,而悉达多留在河边,回想自己经历的一切,突然感到内心一阵莫名的喜悦,他突然对自己挺满意的,因为他突然意识到:

“把需要知道的一切都亲自品尝品尝。尘世欢娱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还是个孩子就学过了。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且亲眼目睹,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他遇到了河边一个船夫,很羡慕他的生活状态,于是就和船夫一起在河边摆渡,过了很久,果文达再次在河边见到了悉达多,这次果文达发现这个老朋友已经达到了很好的状态,而他自己却还在不断探索,于是在离别前,他向悉达多请教:

“在继续赶路前,悉达多,请允许我再提一个问题。你有一种学说吗?你有一种信仰或学问,一种你需要遵循的、能够帮助你生活和立身行事的信仰或学问吗?”

最后,悉达多没有用言语启迪老友,而是让果文达吻了他的额头,突然奇迹出现了,果文达突然也顿悟了。

以上就是这个小说的梗概,如果你感兴趣,强烈推荐你阅读原著,不是很厚,但是语言很优美。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的三点:

——2——

【智慧无法言传,只能体验和领悟】

为什么悉达多没有跟随佛陀,按他的教义行事?因为虽然他认同佛陀的学说,也仰慕佛陀的状态,但他明白这是经历和体验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言辞能达到的。所以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也让我想到陈海贤曾经提到,改变的最好方式是用新经验替代旧经验,只有“经历”并“体验”或“验证”过,我们才会真正地相信和有所感触,才容易发生改变。

这让我想到了在拈花湾:拈花一笑,禅意小镇中提到的典故“拈花一笑”,其实也是说明真正的智慧,很难通过言语表达。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个事情,最好是能体验他,然后去领悟。

——3——

【你想当演员,还是编剧和导演?】

悉达多没有遵循佛陀的教义,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来发现自己的“阿特曼”,他经历了各种曲折,我们完整地看,就像在看一个故事(当然也的确是一个故事)。其实如果回望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一个故事,只不过有些人会按照别人给他编写的剧本而演出,有些人则要自己成为自己故事的编剧和导演。

你是哪一种呢?如果你只想当演员,好处是不用动脑筋,并且一旦自己的故事体验不好,还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而如果你自己当编剧和导演,好处是你可以自己编写故事脚本,而且如果发现这个故事不好玩,可以换个故事,或者改写一下故事的进程。

——4——

【你需要人生导师】

如果你选择了当自己故事的编剧、导演,并不意味着你要从零开始创作故事。我想起以前看过张艺谋的一个纪录片,介绍他是如何导演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发现其实整个创作背后有很多牛人,比如陈丹青等。而作为我们普通人,如果想导演并出演好自己人生的故事,同样需要有导师的的指导,这个导师可以是逝去的人,也可以是你仰慕的人,比如我在职业发展的迷茫期,就会和我的导师们商量,听取他们的建议,这对我的故事编写有重要的价值。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悉达多》这本小说给我的启发,据说有人曾在人生迷茫期反复阅读,如果你也处在这个时期,希望这本书对你也有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悉达多》:智慧无法言传,只能体验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