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只是电视剧而是艺术-《大明王朝1566》人物简析

都说读史可以明鉴,果不其然。翻翻最近的国产剧,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翻了翻老剧,发现我竟把大明王朝遗漏了,赶紧捡起来看。


豆瓣评分9.7分,0.3分是扣给了布景吧,没有恢弘的场景和美丽的风景,全剧焦点都集中在了演员的演技,这样的剧怕是看一部少一部了吧,现代人太聪明了,聪明的没有人再愿意这么拍戏了。

惊叹于剧组对历史的钻研,人物的刻画和拿捏精准到位,一个眼神的传递都蕴含了无尽的信息,这绝不是仅仅基于历史大背景却大肆宣扬肥皂爱情的剧所能比拟的。

看这些历史名臣斗法感觉自己简直是个智障,连萌萌的黄公公都不如。

虽然好多细节其实我也读不大懂,还是忍不住想谈谈对几个角色的感悟。

1.嘉靖帝

他是该剧的灵魂人物,陈宝国的演技也绝对对得起这个独特的皇帝。从电视剧获取的对于明代史的理解还紧紧停留在出过一部穿越剧上,史书也只读过《万历十五年》。从我掌握不多的历史积蓄来看,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万历相比嘉靖还是差了许多火候。这个皇帝可以用绝顶聪明来形容了,聪明的简直快成神了,只想竖起大拇指对他称声牛逼。有心思不喜欢直说,喜欢让大臣和贴身太监猜谜语,二十年不上朝,对于军政和大臣的心理却都了然于心,把绝对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也难怪他最后会对裕王说他太弱了,所以政务要多让各部分担。

他虽崇信严嵩二十余年,但如若说他是个昏庸的皇帝也是过于片面。严嵩曾说以后还有谁会为皇上遮风挡雨。他也惜才,知道胡宗宪是个良臣忠臣,但又无奈他是严党。最后他向海瑞说的长江和黄河的比喻可以精准的阐释他的权谋之术。而我看本剧唯一看哭的点也在于嘉靖帝,他最后那个泪眼婆娑的说“现在连朕的孙子都不认朕了”。他太聪明了,所有的事情都瞒不过他,也正因为他的聪明,他也一定是孤独的,从他对吕芳的保全和念念不忘。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不知道反而是种福气,他聪明的做不到不知道。

如果不是潜心修道,他一定会成为历史上更有名更重要的一位君王。

2.胡宗宪

这是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最符合我所认同的价值观。在此之前,我对他并不熟悉,虽然看电视剧中能看出来抵抗倭寇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被历史划为严党,大多数民众可能跟我一样只知道戚继光这个抗倭英雄却不识胡宗宪何许人也。他绝对的忠君忠于人民,也绝对不会不义,背叛自己的恩师严嵩。你说他是严党,他又与其他的严党有所不同,他是不完全听话的,严世藩推行的改稻为桑他不奉行;浙江所有官员都跟沈一石有账务往来,除了他;严嵩写信告诉他倭寇不可不剿,也不可全剿,他没有奉行,一举歼灭了倭寇;只因为他有底线有原则,心中有大义,他跟赵贞吉不一样,这在他质问赵贞吉“这还是以前跟我畅谈阳明心学的赵贞吉么”就可见一斑。

3.严嵩

这个苏大强演的,让人对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丝毫也讨厌不起来。他自己说过,如果只是因为会写青词他怎么会守着首辅这个位置坐镇二十余年,的确没两把刷子,各方势力早把他干下去了。这个老头子无奈有个飞扬跋扈教也教不会的儿子,如果严世藩有他百分之八十的功力严党可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倒台。

网友给他取名叫“背锅侠”,皇上最后也没舍得杀他,可能也是知道他为自己挡了太多的枪子总是不好意思也不舍得吧。皇上对徐阶说“要是严嵩就不会问这么细”,徐阶和他不一样,都是聪明人,但徐阶不会为皇上背锅,有些事特别是恶事皇上不言明,严嵩就帮他办了,徐阶不会这么做。这么好用的臣子怎能不用,误国不是我皇上的事,是他严党误国。徐阶比着严嵩差的还有一点就是不够狠,严嵩当然也知道他当不起这个家,也镇不住百官,最后百官造反挨打那里也可以看出,徐阶没有办法,皇上也说了,如果严嵩还在绝不至于这样,这样的事徐阶干不了,吕芳也干不了,黄锦更不行,所以皇上只能用陈洪,他用陈洪,用在一个狠字。

然而,剧中让我对于这个老头子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对于胡宗宪的情感,起码我是相信他是真心的,他说师徒有时候比父子更可靠,只要如贞还在,严党就不会倒,他对严世藩言说用人的重要性,只有用对了人事情才能办成,奸臣也是用忠臣的,毕竟国家还是需要有人治理,边疆还是需要有人守护的。他能一眼看出如贞没有吃饭,他其实什么都知道,他听到是如贞时那种欣喜,像极了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4.赵贞吉

这是全剧我最不喜欢的一个人物,但是你会发现社会上这种人物最多,只是大多数政治手腕比之赵贞吉当然是差的远的。他去浙江调查郑泌昌何茂才的案子,他求的是不出错,他在一步步等,等着猜着皇上的旨意,他绝不会冒然行事,且是个典型的“推锅侠”,坏事难事都让海瑞去挡枪。这样的人和海瑞是天然的两个极端,你让这样的人能真正办什么实事,忠诚恐怕也不会,关键时候想到的一定是如何自保,但这样的人却最后得到皇上赏识进入内阁。从他和胡宗宪的对话可以听出,他早此年应该也是直言敢谏的,但是,历史如此,社会如此,许多人都是如此,直言了很多次,被啪啪打脸了很多次,最后你就会变了,变的迎合上司迎合社会迎合所有被定义”正确“的事情,也许大多数人都是低配版的赵贞吉,所以才愈显得胡宗宪这种人的可贵。

审问海瑞时徐阶和赵贞吉的别有意味的小眼神,我并没有完全读懂其中的含义,只是私认为是徐阶对自己学生的失望,而赵贞吉则是尴尬的愧疚的。

5.海瑞

看剧之前,我对海瑞的印象来源于教科书中的人民官以及《万历十五年》中的与当局很多都不契合的并不完全正面的过分刚的官员。很多网友都不喜欢海瑞,我并没有点开看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海瑞,他是有缺点,但是正是有了这种官,才为国家送去了希望,上下五千年,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去骂皇上呢。他就是嘉靖口中的长江,但嘉靖也说了,海瑞认为应该只用长江,而废黄河,却不知“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要治理。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剧中大部分人都有很多细节很多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不知道是因为人物特点关系还是其他,海瑞基本上没有什么表情,笑也不会大笑,一直都是板着脸。抛开种种这些,我还是为有这样的官而为国家感到庆幸和感动,不然聪明自傲如嘉靖也不会读他的上书读了上百遍,不然也不会有为裕王留下的第一道旨:说朱家欠百姓的太多了,要把楚王留下的田地归还给人民,不然也不会有临死前嘉靖眼中的星点泪光,并把赦免海瑞的第二道旨意送给裕王做为他治国的一项利器。而海瑞也绝不仅仅是“海刚刚”,他对世事洞查清晰,他其实什么都懂,他懂赵贞吉是什么样的人,会怎样办事,他懂王用汲和高瀚文不懂的事情,所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懂这个世事险恶,他懂他行为能够带来的一切后果(很多网友都说他这样的性格怎么会没有人暗杀他,查案都能都要都敢查到皇上的头上),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公忠为国为人民。试想当今社会,又有多少官愿意真正的为国为人民呢,这样舍小身为大家的珍贵品格,即使有缺憾却不该批评更不该讨厌他。

一句题外话,不知道真正的史书里如何记载,反正我是看书才知道,原来李时珍和海瑞是好朋友啊。

先写这么多,下一部准备再温习一下《走向共和》,这本该是历史剧的正常水准,但是在这个人人偷懒人人投机取巧人人拿人人当傻子的社会,让这样璀璨的剧变成了伟大的作品,变成了艺术品一样的存在,而且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不只是电视剧而是艺术-《大明王朝1566》人物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