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软萩粑:软萩粑是湖北省大别山中麻城、浠水、罗田、英山及红安一带的一种风味小吃 ,它将野生软萩(清明菜,鼠曲草)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做成圆饼再用微火烙制而成。
文/胡迎春
我的家乡湖北省城市张家畈地处大别山南麓,山势险峻,蜿蜒伸展,物产丰富。这里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30℃左右,年气温平均在20℃ 左右. 丘陵地带加上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软萩的生长,软萩又名鼠曲草,清明草,是大别山区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大伙儿习惯叫它软萩!
家乡人有吃软萩粑的习惯,每年清明前后,春寒渐退,大地春回,积蓄了一冬能量的植物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削尖自己的脑袋从地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的能耐!伴随着春日暖阳,田间,地头,娇艳若滴的软萩开始野蛮生长,嫩绿的叶片像兔子的耳朵向上伸展,叶子上布满白色的绒毛,像是一层白雾,吹弹可散!
这时的乡村,大伙儿像是过节似的,妇女带着小孩, 甚至还有一些老少爷们也禁不起美食的诱惑,提上菜篮,拿上剪刀,奔向田沟地坎,仿佛晚了一步,遍地的软萩就别人抢走一样!
最嫩的软萩往往藏在蔽片(蔽片,麻城方言:隐蔽)的阴凉处, 油菜地两行油菜之间,白菜地中间的空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绝佳之地,它们偷借菜地的肥料,依仗菜体的遮挡,肆意地将自己生长得出落大方,水滑油光!但它们的躲藏还是逃不过农人们犀利的眼神,有经验的妇女专挑油菜地;青菜地下手,一手扒开菜身,一手捏着剪子,张开剪子口,瞄准一颗颗软萩的根部,虎口往中间一收,软萩就脱离了它热爱的土地,随手捡起挑好的软萩也放进篮子.
随着地毯式的搜索,大家也是捡得盆满钵满,虽然腰酸脚痛;两眼冒花,那种收获的憨喜(麻城方言:欢喜;高兴)还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采软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享受!生活需要我们去热爱;自然需要我们去亲近!
采好的软萩叶要放在清水中浣洗,一是为了沉淀泥沙灰尘;二是为了分离枯枝杂叶。经过多轮的漂洗,挑拣,剩下的多是油嫩软和的软萩叶.儿时的记忆中舂软萩是用臼钵,石臼舂出来的软萩能保持植物原本的清香,这个工作需要两个大人来完成,一人脚踩木踏板的末端,将踏板压下去,这时连木踏板前端的U型石头就高高抬起,石臼提前冲洗好,里面放好软萩叶子,当踩踏板的脚放开,扬起的U型石头就重重压在下方的软秋叶上,有节奏地重复以上动作,软秋叶就会慢慢被捣粹,期间石臼前的人要趁U型石头抬起的瞬间去翻动软秋叶,以保证叶体被充分捣粹,胆小的人会用一根木棍去翻动;胆大的人会用手直接去将软萩翻身.随着石头撞击石臼的声音由铿锵变成柔和,软秋从叶状变成糊状,此时清香四溢,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它冲涮着每个人的鼻孔,直捣味蕾,唤醒沉睡已久的生机与活力!
后面就剩下软萩粑的制作了,舂好的软萩泥备用,将糯米粉和软萩泥混合,糯米粉的多少视个人而定,喜欢软萩味重一点的就少放点糯米粉,加适量的温水将它们拌均匀,最后揉成糯糯糍糍的面团,将面团变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球,面球擀平,里面放上红糖芝麻馅,面球封好馅,压成圆圆的面饼,在烧越的锅底涮上食用油,放上做好的软萩粑,随着温度的上升,贴近锅的那一面开始变成焦黄,它像是十八岁的村姑吸收着热量身体慢慢地鼓鼓胀胀,又像是成熟的少妇沐浴着雨露通体散发着浓香!旁边的人儿将眼珠推向离眼睛最远的地方;将带勾的舌尖伸向锅的方向!你的诱惑,是我一辈子的向往!
软萩粑不仅是一种风俗的传承,也是游子们乡愁的延续!无论身在故乡,还是异乡,软萩飘香,梦回家乡!
【作者简介】胡迎春,祖籍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镇,笔名湖之岸,现定居江苏省昆山市,高级硬件工程师,工作之余,创作一些乡土小文,抒发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