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孩子的可塑性与抗塑性

    今天复盘黄静洁老师“父母的格局”中第21、22节的内容:解救孩子的容错机制。

    每个孩子自身是一个小宇宙, 只要不符合他自身生长规律的外力干预和强行改变,都会遇到孩子的抵抗。

    儿童的可塑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与此同时抗塑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孩子会以两种方式来抗塑:一种是强烈反抗,另一种是消极沉默,甚至毁灭自己。

    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问题上,家长不能用力过猛,要让可塑性和抗塑性达到平衡,才能发挥出教育的良好作用。否则,很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对立情绪和孩子的逆反心理。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在不同文化中的家长是怎么来应对孩子天然的“抗塑性”的。

首先,经营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看待,凡事以双向的沟通为主,不提倡采取“我讲你听”单向灌输,更多是鼓励孩子尝试,家长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第二,父母不把自己拴在孩子身上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就是互相陪伴走过一段人生旅程,父母自身必须发展和建设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与爱好,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依赖而不舍得放手孩子。

第三,不拿别的孩子的强来对比自己孩子的弱

    并不是对孩子没要求,只是要求是按自己孩子的能力和自己家庭状况提出的。为孩子的某一次超越自己而鼓掌,把自己的期望值放在合适的底线上,只要孩子达标就是进步的好消息。这样的养育观就是用接纳孩子今天的弱,来滋养出孩子未来的强。

养育孩子就像放风筝。

    首先,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像风筝般地飞起来,就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体会到飞起来的感觉和状态;

    其次,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如风筝般地飞得高,就要学会放松手上这根线,让孩子勇敢地去探索白云后面的天空;

    第三,无论孩子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的线始终掌握在父母的手里,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适时的指导和辅助,以免孩子走偏,迷失方向;

放手练习一:分清问题和责任是谁的

孩子与家长都要从本源上分清哪些是属于自己的问题,哪些是属于孩子的责任。

放手练习二:和孩子一起搭“脚手架”

家长的角色不应该是监督和批评者,更应该是一个示范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步骤1:我做你看

步骤2:我们一起做

步骤3:你可以自己做了

放手练习三:做好预案,避免不当放手

父母在带领孩子练习独立的过程中,不是想放手就突然放手,一定要先预备好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强的心理状态之后,才能逐步放手。

建议1:不让孩子成为你的情感的唯一寄托。不要从早到晚都想着孩子的事,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

建议 2:不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防止用负面的态度去预设孩子的未来。这样的内心质问,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让孩子以为只要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是失败或无能。

建议3:放弃控制孩子的习惯。父母总认为自己有能力预防一切坏事发生在孩子身上。其实,父母更应当培养孩子做“会选择“的人,而不是只会按照别人意志去做事的人。

部分文字摘自黄静洁老师的课程《父母的格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孩子的可塑性与抗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