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为什么能不生气?

短短五天内,新闻媒体就报道出了因发生争执而死亡和险些死亡的新闻。

9月6日晚上,因楼下有人跳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读小学的儿子学习,长沙县贺先生和妻子先后下楼制止,双方发生语言冲突。争执中,贺先生突发心梗,倒地身亡。

9月10日晚上,杭州的张先生跟一位朋友在一小吃店聚餐,在吃饭时,张先生的舌头被不明物割破了一个小口,遂和店主徐女士发生争执。在气头上的张先生突然倒地,幸得被前来调节纠纷的民警,利用急救手段所救,留下了一命。

生气等于自杀,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众多媒体都在发布各种有关“不要生气”的文章来帮人们化解情绪。

虽然人们看过之后,都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但真的当事儿来到自己头上时,很难有人能控制好情绪,做到不生气。

世间的方法如果作用不明显,不妨了解些佛教的理论。

有个佛教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位法师正好出门,不了被一大汉迎面而撞,随即眼镜跌落。大汉不仅没有愧疚,反而反问法师:谁叫你戴的眼镜!

法师此时心想,世间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有善缘也有恶缘,解决恶缘唯有依靠慈悲心对待,所以法师决定以豁达之心处理这件事。

壮汉看法师没有生气,就问:“和尚,你怎么不生气?”

法师就借机开示说:“生气没用呀,生气不能让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退。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情,如果我对你破口大骂,就会造下更多的口业,结下更多的恶缘,甚至伤害了身体,也不能解决事情。

以世间因缘果报来看这件事情,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们却撞在一起,或许这么一撞化解了我们过去的一段恶缘。因此,我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要感谢您助我消除业障啊!”

壮汉听后,内心十分受触动,若有所悟的离开。

这则佛教故事,其实蕴含着很多佛教道理,这些都有助于帮助我们在遇到该生气的事情时,而做到不生气。

佛教讲究因缘法,前支缘生起后支,如果前支没有了,后支也绝对不会存在。

基于此道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引发的喜怒哀乐,它们都是无常的,它们的存在都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有的,如果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喜怒哀乐这些感受,也会随之改变。

引发我们每个人喜怒哀乐的原因是什么呢?让自己顺心了,就高兴;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或有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就生气······这都是我执在作怪。

佛教主张断除我执我见,反对将不能恒常存在的事物当作是“我的”,如果断除了我执的束缚,令我们喜怒哀乐的缘就断除了,这样人自然没有任何不良的情绪,也就不会有生气的情况发生。

另外,佛教主张,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各种因缘汇聚而成,因此,佛教徒会更“乐于”面对出现的任何事情,并且将不好的事情,转化为好事情。

当世间的办法都不能帮助您控制情绪时,不妨了解些佛教知识,兴许能帮上您。佛法看似高深,但如果能将其运用在生活中,您肯定会是那位别人眼中最幸福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徒为什么能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