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36)】看到手机就要毁了孩子,难道我就不该说几句吗?

文/无名随笔 图/网络(图文无关)

前几天晚上,约妹妹和她女儿一起夜宵,席间,临桌突然传来一名小男孩的吼声:“妈妈,妈妈,你快给我连WIFI!快给我连WIFI!”

我循着声音看过去,是一张充满怒气的稚气脸,活像愤怒的小鸟现实版,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孩怎么那么难看!他把手机伸向妈妈,对妈妈怒目圆睁,就像他妈欠了他一个亿。

他妈妈正和朋友喝酒聊着天,听到小孩的“命令”,顺从地接过手机摆弄一下,递还给孩子,继续跟朋友碰杯。

小孩接过手机,低着头一阵狂刷,大小两方互不干涉,场面和谐温馨。但我是怎么看就怎么别扭,忍不住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外甥女虽然刚读二年级,但是她思想还是蛮成熟的,貌似读懂了我脸上的表情。“舅舅,舅舅,我告诉你哟,表姐表哥现在都沉迷手机了。”

“怎么了?他们爸妈(我弟)给他们拿手机了。”

“对呀,之前说是给他们上网课交作业用的,后来手机就不上交了。近段时间我发现表姐总是看了一会书,又拿起手机打字,还不时对着屏幕大笑,很显然不是上网课呀!”

“他们爸妈就不管了吗?”

“管不了,表哥不听劝,表姐还顶嘴咧。”

怪不得期末考试成绩下滑得厉害,看来八成就是玩手机给害的。

相关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年人做事情要取得好效果,必须对所做的事情认真、专注和持续发力,如果在过程中被打断,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重回专注的状态。而且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时候,真的是回不去的。

学习是一项复杂、枯燥、乏味又延迟回报的活动,而玩手机却是一项轻松、有趣、愉悦,又即时回报的娱乐,两者谁更受孩子欢迎?肯定是玩手机完胜!你在学习和玩手机之间来回切换,那玩手机就占主导地位,学习就变成了敷衍。

小孩思想还不够成熟,也不懂得自律,如果大人没及时做好引导和管教,问题就出现了。

诚然,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工作任务重,生存压力大,对孩子管教上时间相对缩减,也缺乏该有的耐心和热情,大都启动了手机带娃的“轻松”模式。见娃一闹腾,哄两句不行,索性就扔给他一个手机,让他好歹能消停一会。

孩子拿到了手机,比吃到巧克力还兴奋,精神上的食粮比吃进嘴里的东西更容易让人上瘾,刷抖音、看火山视频或者玩游戏,玩得自得其乐,玩得忘乎所以,他们也懒得去打扰你们大人了。于是互不干扰,两不相欠。

这样,看似大人是省心了清静了,但是久而久之,小孩就对手机就产生了依赖,走路的时候要看手机,坐着的时候端着手机,躺在床上的时候抱着手机。于是小孩的作息、学习、健康都受到了影响。秩序打乱了,精力分散了,对学习就不再专注了,或者干脆就成为父母的事情了。

有位朋友的儿子就是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玩手机游戏,玩得非常专注和沉迷。每次碰到谁,也不管认识不认识,跟别人说的都是游戏行话。无论对方老小,“哒哒哒”跟别人说一通玩游戏的经验和心得。

每次小鬼要跟我“交流”,我都没接他的话,而是默默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跟他说让我们来看看书吧,结果他跑得比躲瘟疫还快。

每次孩子他爸带他出来玩,他都是歪着头专注地盯着手机,大人要主动问上好几次,他才不耐烦地抬头跟你敷衍一下。玩到手机没电了,如果爸爸碰巧没带有充电宝,他就一直嚷着要回去充电。

每次跟着爸爸到办公室加班,如果爸爸用电脑赶活,他就会说来这里都不能玩游戏,带我来有什么意义?

写作业,也需要连哄带骗才愿意做,奖励则是做完作业就可以玩手机。这样做出来的作业肯定是草草了事,错漏百出。

后来,小鬼小升初考试成绩出来,极端不理想。如果不是多买了一套学区房,估计还得找关系或到偏远的学校去上初中。如果初中阶段不能把小孩对手机的依赖强制纠正回来,那以后就更麻烦了。

手机的危害真的会那么大吗?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其实,不仅如此。

前段时间,广西南宁某小区发生一起12岁学生跳楼自杀的悲剧,据说就是因为沉迷手机游戏所引发的。

事发后,小孩的父亲强忍着悲痛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儿子刚上六年级,平时他们父子关系非常融洽。出事那天早上7点的时候,他去叫儿子起床上学,结果发现儿子精神萎靡、状态非常差,然后他从儿子床上翻到了妻子的手机。

父亲便问孩子是不是又偷妈妈的手机玩游戏了,说这样子爱玩游戏迟早会出问题的,如果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长大了就会变成一个废物。

孩子的父亲悲痛地回忆说,当时他数落几句后儿子就特别生气,连零花钱也没拿便急匆匆出了门,没想到发生了后来的事情。

采访结束时,这位不幸的父亲紧紧地抱住了记者,请记者一定要把学生玩游戏的危害性告诉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让父母们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家长朋友们确实都要引以为戒,发现自家孩子有沉迷手机游戏的迹象后,一定要及时管教和有效制止,不能像这位父亲一样平时不忍心去说,宠着孩子,等发现问题严重时再去责骂,往往就会适得其反,发生了追悔莫及的事情。

在网上经常看到有拿中国孩子跟外国孩子对比的描述,例如说在日本某机场候机厅,看到中国的小孩都是抱着手机在玩。而日本的小孩大多是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不时还跟大人交流、请教。

所以有不少人对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责任担当提出了担忧。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余暇玩玩手机怎么啦,该学习还是会认真学习的,这是存心给中国的小孩抹黑!

好吧,也许这样的例子确实有灭自己威风长别人志气之嫌,咱们就自己人跟自己人比吧。在高铁上,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坐一等座的人,除了少部分闭目养神外,很多人都利用智能手机处理文件、打开电脑办公,或是在看书学习。

而在人数众多的二等座上,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是抱着手机看视频、煲剧、玩游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你拿手机用来干什么,或许就决定了你以后所处的阶层。

不容置辩的事实是,小孩“手机成瘾”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更是不少父母和家庭最大的烦恼和隐忧。孩子一旦沾上手机不能自拔,就容易带来精神疲惫、身体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滑、近视成灾、性格冷漠、亲情疏远、盲目攀比等种种不良后果。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或许让你想象不出,对于一个开创了计算机和科技前沿的元老,盖茨对自己的孩子们使用科技产品管理得非常严格,为限制孩子们沉溺于科技产品,采取“限制使用家规”。

盖茨先生的三个孩子都成长在一个禁止使用手机的家庭环境中。规定只有到了14岁才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而且在餐桌上严禁使用手机,限制他们在睡觉前使用手机时间。

这种家教在科技巨头家庭中并不罕见。早在2011年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采取相同做法,防止自己的孩子们沉溺于科技产品中。

成年人都难以把控的手机,你把它交到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手里,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搞不好真会让他们颓废一生。

朋友、亲戚看到这篇文字可能会不太高兴,但是看着孩子都有这方面的倾向了,我还不能说几句吗?广大家长都应该引以为戒才是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36)】看到手机就要毁了孩子,难道我就不该说几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