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日记(四)

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晴。

吃罢早饭,在屋里来回走着消食,走廊里静悄悄的,好奇心上来了,戴上口罩,悄悄打开门,朝走廊两边张望。还真有了新发现,有好几间门口的小塑料板凳四脚朝天了,就像饭馆打烊后,服务员打扫卫生时把凳子四脚朝天架在桌子上。这些四脚朝天的凳子不太像匆忙逃离时,胡乱扔下的迹象,而是很规整的放在它该放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回到屋里,百思不得其解,想跟闺蜜说说,又怕她也解释不了。闺蜜跟我说过,酒店给她们送餐,是直接放在门口地上的,她给送餐员提过意见,说把食物放在地上不卫生,放在旁边小台子上也好呀。算了,我决定不跟闺蜜说,自己在心里消化。

今天一起去旅游的群里静悄悄的。刚被隔离那会,群里很热闹。莲湖区在君悦酒店隔离的大姐率先在群里晒餐,她是我们这拨人里最早被隔离的,也是第一个在群里公布她的一码通变成红色的,时间是19号。她很爱说话,没人问,自己说,20号半夜12点,她已经睡下了,被叫起来拉到酒店隔离,办完手续都快凌晨两点了。

碑林区在高速神舟酒店隔离的大姐作出响应,也晒了餐,她是20号到酒店隔离的。我们这次一起旅游的人,年龄偏大,基本都是退休人员,整体素质比较高。

酒店供应的餐大同小异,午餐大多是四菜一汤,还有水果。

我跟闺蜜21号在不同的酒店隔离,22号我俩不约而同的在群里晒上早餐,她是高新区的,早餐比我们碑林区的简单一些。看见我早餐还有水果,闺蜜很羡慕,她喜欢吃水果。午饭送到后,我第一时间拍照晒在群里,闺蜜接着也晒了她的午饭,有个人的午饭跟她的有点相似,她问那个人在哪个酒店隔离,那人说在高新区汉庭酒店。闺蜜说,咱俩一个酒店。那人说,一个酒店为啥午餐不一样呢。仔细看,她俩的午餐是有点不同,连水果都有区别。汉庭快捷酒店提供的水果是用一只小盒子装的,有好几种,圣女果,鲜枣,小金橘,都是个小的水果。闺蜜说,她们酒店一天供应一次水果,都在这里了。

群里仿佛在进行晒餐比赛,有人说到时候评一评最佳酒店和最佳服务。啪啪啪,群里全是各种餐的图片。雁塔区在东方大酒店隔离的大姐,饭也不错,午饭是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泡馍,还配着白生生的糖蒜和红艳艳的辣椒酱,羊肉泡馍该有的黄金搭档一样都不少,很有地方特色。作为陕西人,一碗汤宽肉嫩的羊肉泡馍下肚,比任何大餐都要解馋和舒服。鄠邑区隔离的妹子也晒出了餐,没有餐盒,是用塑料袋装的,看不真切,好像是一桶方便面,两块烧饼。鄠邑区的妹子是个胖女人,喜欢吃,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的餐也太寒碜了,命苦呀!鄠邑区划归到西安市鄠邑区才两三年时间,不属于城六区,财政紧缺,待遇自然差点。胖妹妹倒也通情达理,连说自己也是嘴上发发牢骚,自己给国家造成这么大的麻烦,心里自责还来不及,哪敢有怨言。

我想起额济纳旗胡杨林一句宣传语:三千年的等待,就是为了你的到来!正是因为这句话,把全国各地的游客招徕到了额济纳旗,结果惹下了大麻烦。货车司机从策克口岸把德尔塔病毒带到桐楠阁餐厅,游客又从桐楠阁餐厅把狗皮膏药似的德尔塔病毒带到西安。我们无意间成了病毒传播者,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代价也实在太大了。

居家隔离的他们羡慕在酒店隔离的我们,说一日三餐还要做,家务也要做。说归说,不耽误他们晒自家的厨艺,一大锅包子,两大箅花卷,一大盘红烧肉,一大盆酸菜鱼。馋得我们直流口水。大厨在民间呀。

到了23号,仿佛商量好了,群里没有一个人晒餐。有个叫京的女人在群里呼喊:晒餐!晒餐!群里大家都是网名,大多跟本人对不上号,可是这个京从微信图像上我是认识的,旅游时坐的大巴车,她一直坐在我后面,带着妈妈一起旅游,母女俩皮肤特别白,体型都很丰腴。京三十多岁,一路上不停的接打电话,好像是做生意的。

大家仿佛没看到京的呼喊,都在说些别的事情。闺蜜善良,怕冷落了京,就回答她,有的酒店饭好,有的次些,害怕造成伤害。京没再纠缠。这个京也不说她的情况,老在群里问,莲湖区的在哪隔离?收不收隔离费?收多少钱呀!没人回答她,她就@某个人,被@到的某个人,有人装哑巴,有人潜水去了,有人王顾左右而言他。她也不计较,照样逮住机会就问一连串的问题,没人回答,就@人,她自己的信息全保密,不清楚是居家隔离还是在酒店隔离。

十点测过体温,看了一会书,群里依然静悄悄的,静得让人心里发毛,是出了什么事吗?私信闺蜜,她也觉得奇怪,我说,我给群里扔句话,试探一下,看能不能激起一些涟漪。闺蜜说,好呀,你扔,如果没人呼应,我来接应。

大鹏,你那边情况怎么样?身体好着没有?大鹏是我们的领队小伙,他19号刚一在社区报备,紧接着就被拉到碑林区高速神州酒店隔离了。

大鹏几乎是秒回:好着呢,对着窗户发呆着哩。

在莲湖区隔离的大姐说:大鹏你好!我们就和孟晚舟一样,对着窗户发呆。

我释然了,原来大家是疲惫了,无聊了,所以不想说话。

没事就好,我继续看书。

电话响了,是闺蜜来的,她没头没尾的问我同意喝中药吗?问得我莫名其妙。我说,喝什么中药?就是酒店提供的中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她说。我说我们这里没有说要提供中药。她说她们酒店给提供,在征求隔离人员意见呢,问我能不能喝。我说,秋季干燥,喝了没坏处,当然要喝。闺蜜今天的电话很简短,只几句话就挂断了。我却是意犹未尽。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但凡生病就喝中药,因而对中药还是很信任的。再说了,自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以来,中药参与到治疗中,疗效显著。闺蜜酒店还给提供中药,让我羡慕忌妒恨,同样是被隔离,待遇咋差别这么大呢。

走廊里那些四脚朝天的凳子,谜底在我拿午餐时揭晓了。

听到送午餐的敲门声,我戴着口罩打开门,没着急拿餐,而是先朝两边走廊张望一番,就笑了,原来如此呀!正常摆着的凳子上,放着餐盒,四脚朝天的凳子上,没有放餐盒。这些颠倒过来的凳子,原来是用来做记号的,告诉酒店送餐的服务员,这屋里的人走了,不再送餐了。

看着颠倒放着的凳子,心里忽然泛起说不上来的滋味,有点空落落,也有点不舍。拿回餐,笑自己多愁善感,我跟这些人可能连面都没见过,也可能21号下午在酒店后门排队时打过照面。其实不管是否认识,他们解除隔离,都应该替他们感到高兴才是。

晚上开门拿餐,那些个四脚朝天的凳子又恢复了原样,端端正正的站着了,上面放了餐,昭示着屋里又有了新主人。凳子仿佛成了接头暗号,真有趣!这些人是什么时候住进来的?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晚饭后,闺蜜发过来一张图片,放大了看,是一大袋子中药汁,高新区果然给隔离人员送来了中药。我小时候身体弱,经常喝中药,我任性,很不配合,奶奶就一手捏着我的鼻子,趁我张大嘴巴透气时,把药朝我喉咙眼里呼地灌下去,奶奶如此简单粗暴的行为,使我小小年纪对喝中药有了心里阴影。长大后,非迫不得已,是不会选择喝中药的。每次喝中药的表现,连我自己都觉得羞愧。皱着眉头,苦着脸,端着黑色汤汁,紧张得心跳加速,心脏恨不得要从胸口跳出来,不敢直视碗里的黑汤汁,把脸扭到一边先做几下深呼吸,然后眼望天花板,长长呼出一口气,就跟要英勇就义似的,低下头咕嘟咕嘟灌将下去,中途不能停顿,否则就要半途而废。在这个特殊时期,看见中药,忽然觉得是那么的亲切,仿佛是甘泉,不由得用舌头添了舔嘴唇,想着明天上午借量体温的机会问一问工作人员,我们啥时候喝中药。

有人邀请我进群,如今各种名目的群已经泛滥了,我一般都不加入,有时抹不开面子加了,过几天也会退出来。点开一看,是一个叫谨程酒店医疗观察的群,邀请我的是一个叫静若如水的人,这人住在我隔壁的隔壁,21号刚进来时,我们在走廊上加过微信。这人够仗义,都过了几天了,还记得拉我进群。先谢了她,然后点了同意,进了群,仔细一看,群里一共有六个人,群名叫谨程酒店医疗观察,群主却是被隔离人员静若如水,群员中有个叫谨程酒店医疗观察的。细想之下,觉得群名不对,我们住的酒店不叫谨程酒店,会不会拉错群了。管不了那么多,好不容易才逮着一个疑似的工作人员,赶紧的申请加这个叫谨程酒店医疗观察的私信,刚一申请,页面上立马显示,你已经添加上医疗观察,你们可以视频聊天了。出于礼貌,我跟他(她)打招呼,您好!那边没有回应。搞不清是静若如水自己建的群,还是受医疗观察委托建的群,如果是静若如水建的群,她也不能叫谨程酒店医疗观察吧?能叫这个群名,应该是医疗观察默认了的。

“医疗观察”,原来我们在酒店隔离,叫医疗观察,我又搞清楚了一个问题。

有了医疗观察的私人微信,心里踏实了许多,毕竟找到了党,找到了组织嘛。

外面渐渐暗了,关了窗户,拉上窗帘,打开房间所有的灯。我喜欢屋里亮亮堂堂的,明亮,温暖,温馨,才有家的感觉。坐在吧台边看书。

我带来的第二本书是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这本书获得了第九届矛盾文学奖。封面上是一双男人的下半截腿,站在泥土地上,后面有一只鞋印。书的左下角写着: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以欲望的轻为灵魂的重作证。每次看书前,都会把这句话念一遍。封二也是一双男人的下半截腿,左脚踩着一句话:一个土地背负者的心灵史诗,追溯时代与生命的艰难蜕变。以我看了这部小说的三分之二内容来看,这句话大抵高度概括了这本书的主题思想。

就着台灯明亮的白炽光,在夜的宁静里,很快就进入了读书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隔离日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