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1

卯四、苾芻(分二科) 辰一、標

【第四苾芻,復有五種。】

  前面第三科是梵行,現在是第四科苾芻。分兩科,第一科是標。「第四苾芻」者,「復有五種」苾芻不同。這是標,下面第二科是列出來。

辰二、列

【一、乞丐苾芻。二、自稱苾芻。三、名想苾芻。四、破壞煩惱苾芻。五、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芻。】

  「一、乞丐苾芻」:這個苾芻是印度話,翻到中國話是乞士。這個乞士這裏面分五種,第一種就是乞丐苾芻,就是自己沒有生活的所需,向人乞求、同人要飯吃,這是一。一般的街市上的乞丐叫做乞丐苾芻,這是一種苾芻。

  「二、自稱苾芻」:第二種,譬如說是他發心出家了,在佛教裏面受了具足戒了,這是苾芻。但是破了根本戒就不是苾芻了,不是苾芻,他還自稱他是比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沒有受戒、根本沒有受戒,但是也是剃髮,剃了頭髮,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自稱苾芻,這是一種。這都是不合法的事情。

  「三、名想苾芻」:名想苾芻,我認為這個解釋,就是這個人不是出家人,他不是出家的苾芻,不是。但是他就取一個名字叫做苾芻,取個名字,就叫這個名字,叫做苾芻,叫做名想苾芻。當然這個比丘這個名字也沒有人在政府立了法,我專有的,別人不可以用,也不是這麼回事;所以別的人也可以用這個名字,就叫名想苾芻。這個人不是前面那個乞丐苾芻,也不是自稱苾芻,和那個不同。如果說是…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出家的時候,先是做沙彌,做了沙彌的時候,沒有受比丘戒,但是他也在大眾僧裏面也算一個數、算一名,那麼這個時候,也可以名之為苾芻,但是這個苾芻是名想苾芻,不是真實,他沒有受比丘戒嘛,這時候叫名想苾芻。

  「四、破壞煩惱苾芻」:第四種,就是他是出家受了具足戒,然後修學八正道、修學四念住,把這個愛煩惱、見煩惱都破除去了,破壞這個愛見的煩惱,這是真實的比丘。

  「五、白四羯磨受具足戒」:第五個,就是這個人出家了以後,要去受戒的時候,一白三羯磨就是白四羯磨,這是受具足戒的次第,這是一種苾芻。這後兩種比丘是如法的,前三種都不是合法的,這一共是五種。

卯五、精勤(分二科) 辰一、總標

【第五精勤,復有三種。】

  第五種人,說到精勤,當然多數人是懈怠,但這地方提出精勤、精進的人,不懈怠的人。分兩科,第一科是總標。「復有三種」精進的人。這是標數,下邊第二科是列出這個名字加以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止息犯戒精勤。

辰二、列釋(分三科) 巳一、止息犯戒精勤

【一、止息犯戒精勤:謂能遠離一切不善身業語業。】

  「止息犯戒精勤」:這個人品德很高尚,他這個犯戒的事情都停下來,不犯戒。我受了戒以後,我就能夠清淨守護這個戒,決定不犯戒,這叫做「止息犯戒」。這件事是精勤,不但今天這樣子,明天、後天一直永久是這樣子,所以叫做精勤。「謂能遠離一切不善身業語業」:說這個人受了戒以後,他的毅力很強、很堅定,能棄捨一切不善的身業、不善的語業,那就是持戒清淨了,這是止息犯戒的精勤。

巳二、止息境界精勤

【二、止息境界精勤:謂密護根門,修防守念,及常委念,如前廣說。】

  第二種精勤是止息境界精勤。就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一切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的時候,他能令一切染污心都不動,心能保持清淨,叫做「止息境界精勤」。就是他的心接觸一切境界的時候,心裏面沒有污染,這是什麼呢?

  「謂密護根門」:就是唯有他自己知道,他能夠保護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是個門,眼睛是個門、耳是個門,乃至意也是個門,這個門能得到色聲香味觸法的消息的,那麼在這個時候也容易有土匪、有貪瞋癡慢疑各式各樣的煩惱出來,那麼這個修行人能保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使令他沒有煩惱現起,這叫「密護根門」。

  「修防守念」:他能修護防守念的方法,那就是用這苦空無常無我,保護自己的心,不要有貪瞋癡;當然這裏面也有聞思修的事情。「及常委念」,這個「常」:就是不間斷地這樣用功修行;「委」:修行的時候還非常地周密,而不是馬馬虎虎的。「如前廣說」,像前面的那個講資糧的地方說過。

巳三、止息煩惱精勤(分二科) 午一、廣一切

【三、止息煩惱精勤:謂能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及於一切先所生起,或欲尋思、或恚尋思、或害尋思、或貪、或瞋、或諸邪見、或忿恨覆惱誑諂等、能往惡處那洛迦等諸險惡趣非沙門法,隨所生起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

  第三個精勤就是止息煩惱精勤,這個密護根門,是你不是在入定的時候,不是在修止觀的時候,你有事情到各地方去走,有事情去辦事,這時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同色聲香味觸法接觸,那麼叫做密護根門,叫做止息境界精勤。

  現在第三是止息煩惱精勤,是你不出去辦事,是你在禪堂裏面修四念住的時候,你心裏面能夠止息一切煩惱,怎麼樣止息法呢?「謂能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就是說你這個人修四念住,能夠永久地斷除見煩惱、永久地斷除去修所斷的一切煩惱,能這樣子。「及於一切先所生起,或欲尋伺」:先所生起就是你沒有靜坐的時候;你現在是靜坐修止觀的時候,這先所生起就是在靜坐之前,你沒有靜坐的時候,你的內心裏面生出來煩惱,什麼煩惱呢?

  「或欲尋伺」:心裏面思惟這個欲的事情。「或恚尋伺」:心裏面很憤怒,想要殺人,這是大煩惱。「或害尋伺」:或者這個人,大家彼此有衝突,倒不想殺他,但想要傷害他;這個害尋伺比恚尋伺輕一點。「或貪或瞋或諸邪見」:或者你心裏面有其它的貪心,或者是瞋恨心,或諸邪見,是常見、是斷見、是我見、我所見,這些不是正見的思想,這些邪知邪見的事情。

  「或忿」:就是對方對你不饒益、沒有利益,你心裏面就瞋恨了。前面那個瞋是總說的,這裏說忿是別說的。就是,當時是不高興、是憤怒,過去就沒有事了,就是忿;「恨」:事情過去了心裏面還是恨,結恨不捨,不棄捨,叫做恨。這個「覆」:是隱藏。你的同修、你的道友、同修梵行的人指出來你昨天做了什麼什麼錯誤的事情,你要懺悔,就「覆」,我沒有、我沒有做這些事情!否認這件事,這叫做「覆」,就是隱藏自己的罪過,不肯發露出來,這叫做「覆」。這個「惱」:就是惱亂,昨天、前天或者多少年前,這個人傷害過我,我現在想起來我就恨,我就想要報復,這叫做「惱」,也是這個瞋的意思。或者是「誑」:欺騙人的這些事情。「諂」曲:就是諂媚的這些事情,各式各樣的煩惱。

  「能往惡處那洛迦等諸險惡趣」:我們心裏面不能清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你有欲尋伺、恚尋伺、害尋伺乃至到忿恨覆惱誑諂等,你有這樣的煩惱業力,「能往惡處那洛迦等」:你將來有這個可能就會到惡處。什麼叫惡處?就是那洛迦等,那洛迦是地獄;「等」:就是餓鬼、畜生趣。「諸險惡趣」:這些地方有什麼不好呢?這個地方是個大苦惱的地方,險啊,險惡就是苦惱的地方,到這地方。「非沙門法」:你心裏面有種種煩惱,你不密護根門,你有欲尋伺、恚尋伺、害尋伺這些事情,「非沙門法」,這不是修行人應該有的事情。

  「隨所生起能不忍受」:但是沒得聖道之前還是凡夫,有的時候心有煩惱會動,那怎麼辦呢?隨你生起煩惱的時候,你立刻地不忍受這件事,把這些煩惱停下來,讓它停下來。讓它停下來是怎麼辦法呢?我剛才說了,你平常的時候要多靜坐,養成了正念,苦空無常無我的正念,常常地這樣止觀、訓練,它就有力量。有力量的時候,煩惱來了「能不忍受」,立刻地把它棄捨了,把煩惱棄捨了,就能做到。如果你平常不用功修行,煩惱來了,你知道不對,沒有用!還是隨煩惱去了!所以這個「能不忍受」這個地方,這個人還是有修行的人,他能不忍受!他平常心平氣和的時候,常常用功,煩惱來了,他能不忍受的。所以我們出家人要用功才可以,「能不忍受」。

  「尋即斷滅除遣」:尋就是立刻地,不要把這個煩惱…我這瞋心來了,隨著它去憤怒,說一些惱亂人的話,或者有罪過的行為,不可以!要立刻地斷滅這個煩惱,把這個煩惱斷除去。怎麼叫做「斷滅」呢?就是「除遣變吐」:除遣煩惱的活動,除遣煩惱的現行,把煩惱的現行停下來,叫「除遣」。「變吐」:要深入觀諸法實相、觀諸法無我,才能夠除掉煩惱的種子,叫「變吐」。

午二、略二種

【當知此中略有二種止息煩惱:一、止息隨眠,二、止息諸纏。】

  這是第二科,前面是廣一切,現在是略二種。

  「當知此中略有二種止息煩惱」:若簡要地來說就是兩種,把這個煩惱能停下來,那兩種?一個是止息隨眠,止息隨眠就是煩惱的種子把它停下來,這是一種;第二種是止息諸纏,煩惱在活動的時候,叫做纏。有這麼兩種不同。看《披尋記》。

《披尋記》九八九頁:

《略有二種止息煩惱等者:謂若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及於一切惡不善法,能為變吐,是名止息隨眠。若於一切惡不善法,能不忍受,斷滅除遣,是名止息諸纏。》

  「略有二種止息煩惱等者:謂若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及於一切惡不善法,能為變吐,是名止息隨眠」。就是說你若是能夠修四念住,也就是八正道,你能夠修四念住就能永久地斷滅了見所斷的一切煩惱、修所斷的一切煩惱,這兩種煩惱。「及一切惡不善法」:煩惱它能夠發出來種種罪過的事情,就叫做一切惡不善法。你能斷除去見修所斷的一切煩惱、能斷除去一切惡不善法,「能為變吐,是名止息隨眠」,這就叫做止息隨眠。「變吐」:是斷除煩惱種子的意思。這個煩惱種子沒有活動的時候,就像人睡覺似的,睡著了,它沒有出來活動;等到睡醒來的時候,出來做事情了。所以人有兩個現象,一個睡眠是休息,過了以後去做事;煩惱也是,有這兩個現象,它不活動的時候就是潛伏在那裏,好像沒有煩惱似的,這叫做隨眠,就是種子。 「若於一切惡不善法,能不忍受斷滅除遣,是名止息諸纏」:煩惱活動出來的時候,你能用聖道把它停下來,那就是斷除煩惱的現行,叫做「止息諸纏」。
(2018.1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