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而李白过的,就是这样的人生。
别人家的小孩打小开始,就要学习四书五经等科举书籍。李白却不一样。
李白他爸是个富商,按照当时的律法,李白不能参考科举考试。自然,这个富二代也不用整天被四书五经烦扰。
那么,李白经常看的是什么书呢?
从干支纪法一直到百家之言。在“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的时候,常常“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以至于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这也为李白今后在他的诗作中,经常熟练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中,李白尤其喜欢《子虚赋》。
《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此赋写楚国之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对了,子虚乌有就来自于此。
对于《子虚赋》,李白读了一遍又一遍,即使已经滚瓜浪熟,还是爱不释手。好像通过司马相如的文字,使李白的思想生出了翅膀,幻想遨游云梦大泽,谈今论古……
狂
李白这一辈子,从小狂到老。
15岁时,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首《明堂赋》,并觉得写赋的祖师爷司马相如也不过如此。
狂气开始显露。
20岁出头时,在一首干谒诗《上李邕》中,不管是不是在有求于他人,先来一个“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最后再来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充满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李邕看后犹疑了许久后,这才出声赞了起来:“好一首《上李邕》,好一个李太白!”
一首诗中同一意象,却表达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寓意,李邕不由得为李白神鬼莫测的诗才惊讶赞赏不已。
27岁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这首诗中更出名的是这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而接下来更是狂得不可收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
而生活中的李白亦是狂得没边,更是让国忠捧墨、力士脱靴。
浪
李白从小就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
十几岁开始,在周边和四川省内到处游玩,有名的景点几乎都被他玩遍了。
20岁出头,一个人出蜀,仗剑去国。
开始用他的双脚去丈量大唐盛世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
这种习惯伴随着他的一生。
也有人说,这个习惯说得好听点叫游,说得直白点就叫浪。
史料统计,他一生到过全国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名山,60多条江河。
总面积,几乎超过了国土的一半。
就像他小时候在写的,他要走遍天下路,看遍天下书。
可以说,他的诗是用笔写出来的,更是用脚写出来的。
酒
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
假如让李白作诗一首,又不让他喝酒,估计比杀了他更难受。
最有名的,莫过于其头号粉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其中,对李白是这样描述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而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而李白好评的作品之一《清平调》三首,也是在大醉后所作。
三首《清平调》是他受到高度好评的作品,全是他喝得大醉后所作。
那天,唐玄宗很高兴,宫里兴庆池中牡丹盛开。玄宗在与贵妃杨玉环一同欣赏美景时,听到李龟年所唱,仍是往年乐府旧词,恐怕不为美人所喜,于是便命令內侍们赶快传召李白前来。
谁知侍卫们见到李白后,李白早已酩酊大醉。看这样子别说作诗了,就是站都站不起来了。
侍卫们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左思右想。于是只能往李白脸上洒水,看到仍然无法独立行走的李白,就被侍卫们架着赶往宫中。
上次李白创作出的(宫中行乐调》,颇得宫中诸美脾胃,于是玄宗就赏赐了李白宫锦袍一件。今次,玄宗又想要李白创作《清平调》三章,然后再令官中聚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甚至玄宗还盘算着,待会自己也要调试玉笛一二,在心爱的美人面前奏上一曲。
但是谁曾想,应召面来的李白竟是被内待们抬着送来的,看他模样似是已经不能更醉了。
玄宗正待发怒,却忽然想起李白醉而赋诗的能力,于是不管李白醉否,只是向他下达了创作《清平调》三章的命令。
内侍们再次以水洒面后, 李白稍稍清醒了一些,而后他又从内侍口中得悉了玄宗命令,于是勉强坐起了身子,索来纸笔便要手腕挥洒。
但是,正在这众人瞩目之际,李白却忽然掷笔一旁,东倒西歪地闭目调息起来。原来,是李白眼神一晃,看到了两个极为讨厌之人,一乃贵妃族兄杨国忠,另一人是太监高力士。要问为何李白厌恶这二人?原因自是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一为裙带关系,一为净身入宫),谋取了高官厚禄与皇帝信任,而自己空负满身才学,却只捞得一一个无关紧要的文人词臣的角色,这叫他怎能不生气,怎能不厌恶他们?
李白不动笔,玄宗自然着急了。若没有李白的新词,他还怎么向杨贵妃献唱?怎么欣赏她的霓裳羽衣舞?
于是,玄宗急忙询问道:“李爱卿,可是没有思绪?”
“非也!”
“那么...玄宗不解,追问。
“微臣有个毛病,捧墨之人若是太过微贱,微臣必会受了他的影响,当然若是有国戚代劳...”李白话到嘴边,脸上却现出了“难色”。
与此同时,国舅杨国忠闻言,身躯却是猛地颤了一下。
“那...就劳烦杨爱卿,你快为李爱卿捧墨-次吧!”玄宗不以为意,御手一挥道。杨国忠纵使愤恨不已,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于是他只好纡尊降贵了一回。
杨国忠捧墨侍立一旁,李白正要提笔挥毫时,却又是一停。
这一次,不等玄宗发问,李白已然自己动了,只见他把腿一伸,直指不远处的高力士,脸带丝丝愠色道:“还不去靴!”
高力士受惊失势,又见玄宗-脸的殷切焦急之情,于是只好来到李白近前,弓腰含背,帮他脱靴。而后,李白再不出言戏弄杨、高二人,也不管他们脸色,只是立刻手腕翻飞,挥毫泼墨起来。少顷,三首《清平调》新词便已问世。
可以说,酒是他的人生重要支柱,就连他流的汗里,都有酒的味道,诗句的跳跃。
白天喝,晚上喝,月光下喝,游船上喝,花丛中喝,顺境时喝,逆境时喝……
慢慢地连自己的故乡都忘记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酒能让他无拘无束,充分打开自己,释放内心的真性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没有酒,他的诗不会那么有魅力,那么有光辉。
没有酒,他的诗不会那么豪放,那么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