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买书

双十一一共买了5本书:

《纳瓦尔宝典》

《好好学习》

《模型思维:像芒格一样思考》一套4本

《朋友圈的尖子生》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今天又充值了微信读书一年的VIP,还买了荧光笔、摘录标签等一些阅读辅助工具。

买书学习确实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投资渠道。几十块钱就可以学习到,那些你平日不可能见得到的牛人的心血结晶。然而就这个这么好的自我增值的方式,我发现却并不是每个人愿意去干。假如你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让你触动并改变的一句话,这是多么开心和值得的事情。

我喜欢阅读纸质书,因为读纸质书的时候,有那种阅读的氛围,无论是看字的视觉,还是翻书时的触觉和听觉,以及闻到淡淡墨香的嗅觉,这些都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读纸质书时还很方便做阅读笔记,同时要前后翻看也特别方便。所以一般在微信读书上先粗读下书籍,如果觉得好,那么就会买纸质书进行沉浸式阅读。

另外在保存和重复阅读方面,纸质书也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纸质书摆放在书架上,在你目光所及之地,时不时会提醒你,快来看我呀。而电子书读完后就沉入汪洋大海,很难会在不经意间再去重复学习。

而重复是改变的必经之路。九边的《向上生长》说过的一句话: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就是最好的注释。任何技能、方法都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才可能掌握。就连打游戏都不例外,何况要改造自己思想的思想,更需要常读常新。

但是人们对孩子的阅读投入却舍得投入。只要孩子愿意看的书,家长们都会二话不说地买买买,只求孩子能看得进去,享受阅读时光。但是换成了我们自己,为什么就不行了呢?这实际上是习惯在作祟。看书确实是费脑子,而且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人们愿意花钱买书,却不愿意花时间看书。就是因为看书不是碎片化的行为,碎片化阅读对于思考没有太大的帮助。况且看书不像刷视频那样是不是就有快感,有多巴胺分泌的预期。你看书的预期时间可能会很长。一本书速度也要几个小时,如果是精读很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惰性在起作用。躺平不好吗?看什么烧脑的书。

我很高兴看到自己的改变,我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已经在形成反思并形成反思录的习惯了。经过17天的坚持,现在我每天都会为写反思录预留时间。如果当天实在不知道些什么,那么我就逼自己去阅读,寻找触动点。

这两个星期以来,我运动锻炼的时间明显下降。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因为在之前,我宁愿每天运动2个小时以上,都不愿意花半小时来思考,写反思录。所以想要培养一个习惯,就是要开头容易,然后坚持21天。最后都不用21天,你就能把这个习惯完成。

当然,现在写的这些,都还不能叫写作。写作是需要有价值的,必须能经历3,5年的时间考验。我这些都是些凌乱的思考。目前我的水平还达不到写作的水平,所以就先写反思录,先练笔练起来。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把这些反思录串联并提炼出来,估计就可以写作了。我给自己的预期时间是半年,看看明年劳动节能不能开始正式的对外写作。

如果是对外写作,必须要高标准高要求,掏心窝,捞干货,亮绝活。价值和真诚是写作的法宝,目前我还没挖掘出自己思想的价值,但是我会努力的。

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啃书了,书买来了不去开卷,那就是自欺欺人。今天翻看周岭的《认知觉醒》,自序里就有了那句最核心的话:实践和改变

我真的有在开始改变了,比如看书前先看推荐序(得到什么牛人的认可),自序(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整本书的框架)和后序(总结性结论)。然后想一想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核心观点,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然后再去看书,这样带着问题去印证,确实比一开卷就一股脑通读更有侧重点和效率。

我也有意识让自己写反思录时多深度思考,不要为了写而写,写成流水账等于是浪费时间。

一切都正朝着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前进,这种感觉真好。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快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06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