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雪如梅
乡土气息故事
真实故事《傻老婆算账》
在古时候的一个偏僻山村,深秋季节里的某一天上午。一个肩挑修理工具的手艺人,手拿竹板,边走边喊:“掌箩绞簸箕来了,掌箩绞簸箕来了……”
难得一遇,有人会来这穷乡僻壤,上门服务修理农具。农村里的庄户人家,听到外面的叫喊声,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儿,从屋檐下找出闲置了好久的破箩、旧簸箕,争先恐后来到大街上,排队修理农具。
张三媳妇,人长的有点憨,目不识丁,嫁入夫家。一连生育了四个,青一色的秃头小子。
旧社会的老辈人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张氏“傻人自有傻人福”,有四个儿子为她撑腰,她在夫家的地位可想而知。
家里人都很尊重她,虽然她平时做事有点迷糊,颠三倒四。但是家里人 ,从来都不小看她,她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任由她随意开销。
这不,今天村子里来了,修理农具的手艺人。听到呐喊声后,她也从后屋的柴房里找出了破箩、旧簸箕。迈着小碎步,撅着屁股,拧着三寸小金莲,扭着肥胖的水桶腰,不急不慢地来到了手艺人面前,等待修理农具。
手艺人面前,早已堆积了好几件待修理的农具。先来后到排队修理,张氏来迟了,只好耐心等待。
手艺人娴熟,仔细地认真地修理每一件农具。一件件破旧的农具,经过手艺人修理、打压、编织、修理得完好无损,结实耐用。庄户人拿着修理好的农具,付了手工钱,高兴地回家了。
最后才轮到修理张氏的农具,等修理好她的农具后,就快晌午了。手艺人站起来,伸了一下酸困的腰、臂,用手比划着要三个铜钱做为修理费。
张氏,看见左右没人了,她凑上前去,小声地和手艺人讨价还价:“我付给你四个铜钱,好吗?”。
手艺人心中有点纳闷,这个人是不是有点不机迷?(方言:不机迷就是有点憨的意思)我向她要三个铜钱,她却要付四个铜钱,给我?
手艺人再三强调,修好两件农具,你付三个铜钱就可以了。但是张氏执意要给四个铜钱,手艺人就只好把四个铜钱收起。
看着修好的农具,结实耐用,张氏满心欢喜。心中窃喜他要三个铜钱,我给了四个铜钱,我真的讨便宜了。
为人善良、热情的张氏,非要请手艺人中午去她家吃午饭,原因是她认为讨了个大便宜。
忙乎了一上午,手艺人还真有点饿了。就毫不客气地答应了,跟随张氏走进院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坐了下来休息。
热情的张氏,给手艺人倒了点开水。就走进厨房,叮叮当当的做起午饭。
只用了一袋烟的功夫,张氏就麻利地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面抿曲,端到手艺人面前。客气地告诉他,这只是家常便饭,你赶紧趁热吃吧。
盛情难却手艺人连着吃了两碗,夸奖张氏的饭菜,味道香、可口好吃。
吃饱喝足的手艺人,感谢张氏得盛情款待。站起身来,准备赶路去附近的另一个村庄修理农具。
这时,张氏硬是拉过,手艺人的肩挑担子。塞了两箩自己院子,枣树上结的大红枣,让手艺人带在路上吃。
手艺人走村串巷一辈子,今天的好事 ,还是平生第一次遇到,甚感蹊跷。
有点墨水得手艺人,走出院子,放下担挑。在路边捡了一块红土块,顺手在张氏的白院墙围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达井(村名)老婆会算账
三个多来四个少
豆面抿曲(饭名)吃了个饱
临走挖了两箩枣
箩:注(过去家里筛面粉用的工具)
手艺人写好打油诗后,哼着小曲,兴颠颠的离开了小山村。
下午,这家的男主人从外面办事回家。看见墙上写的打油诗,赶紧找来抹布擦掉,回家质问妻子,是怎么一回事?
张氏兴高采烈的讲道:“夫君、我今天可讨大便宜了”。
上午,掌箩绞簸箕的来咱村修理农具。我把咱家得箩和簸箕,让他修结实了。
他问我要三个铜钱,经过我给他讨价还价,我硬是给了他四个铜钱。
最后才轮到修咱家的农具,修完毕后,眼看晌午了,我看他也没有吃饭的地方。
我就召呼他来咱家,吃了点豆面抿曲,用餐后我又给他带了一些,咱自家枣树上结的红枣,让他路上吃。
夫君:“我今天可讨大便宜了,给咱家省了好几个钱”。
夫君看着兴致勃勃的憨老婆,问到:“你倒是给我讲讲怎么个省钱法”?
张氏道:“你不是自己算一下,咱家的三儿子、四儿子谁大?今年三儿子20岁,四儿子16岁。他俩比,到底是谁大?”
听了老婆的回答……夫君哑口无言。
(哈哈)有道理!
童年时候听爸爸讲的故事,今天整理了一下,用文字表述出来。(童年最幸福美好的时光,就是偎依在爸妈的怀抱里认真听他们讲故事)
无戒365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