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略说《中国禅宗》七

(第五十一段)中国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

僧璨生平事迹不详,只知出家前是一个居士,后来得二祖慧可传佛心印。这段因缘当从北齐天平二年时说起,那时有一位居士,年过四十,不愿透露姓氏,来问二祖说:“弟子身缠夙恙,请和尚教我如何忏罪?”夙恙指的是一种经久不愈的顽疾,属疑难症。


二祖说:“可以,你把罪业拿来,我给你忏。”居士沉思良久后说:“我找不到我的罪究竟在什么地方?”二祖说:“我已将罪给你忏掉了。”并告诉他:“罪可忏,但人不可以无知,当以佛、法、僧三宝为依止。”

居士说:“今日见到和尚,明白了当依止三宝,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不知什么是佛法?”二祖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你知道这个道理吗?”居士言下大悟,说:“今日才知心即是佛的道理,也明白了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虽在其心,而心本清净,纵有五逆十恶,而心本无罪,更无染杂,原来佛法也正是如此。”

二祖听后,非常欢喜,知是法器,当即为其“剃度”,高兴地说:“是吾宝也,法名僧璨。”“剃度”指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剃度是佛门中的一个仪式,缘起于公元前5世纪,当时身为阿富汗迦毗罗卫国王子的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他离家修行,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

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和永久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成道后,为了实现普度众生的夙愿,最初对憍陈那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剃度。剃度在佛门中有三重含义,即:


1、头发代表着人间无数的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

2、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虚伪的骄傲怠慢之心,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可毁也,否则是对父母的不孝。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才好一心一意地修行。

3、是为了区别印度其它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而剃光头才是佛教徒的标志。于是剃光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僧璨剃度后随二祖习禅,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说:“菩提达摩从天竺来华,以“正法眼藏”和“信衣”密付于我,我今天传授给你,你应当守护,勿令断绝,要牢记我说的偈语:“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说完将祖衣传给了僧璨禅师。

以上说的“正法眼藏”之正法,指的是小乘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和大乘一实相印即“实相无相之如来藏”,这些就是所有的如来正法。

“眼藏”指的是法眼,法眼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分清并一眼就能识别善道与恶道、邪法与正法,这就是眼藏。“信衣”指的是金襕袈裟,俗称祖衣,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传下的用以表示正法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


二祖将祖衣和法偈传给僧璨后又叮嘱说:“你接受了我传给你的教法,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僧璨禅师说:“师既预知,愿明示于我。”二祖说:“这不是我预知有法难,是达摩祖师传达般若多罗悬记里说: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为遇独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我根据年代推算,正应在你这个时期,你应当认真思考,不要落在这世难之中了。我前世负有宿债,现在是该前往偿还的时候了,你要好生保重,以待机缘成熟,好将祖师的禅法和信衣传下去。”

于是二祖传衣钵心法于僧璨大师、是为三祖。三祖后逢北周武帝灭佛,于是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遁迹江湖,往来于太湖县司空山与安徽潜县西部之间,居无常处,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据《楞伽师资记》记载:“璨僧师隐居司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璨十二年。”

直至隋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开始弘扬禅法。“山谷寺”位于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凤形山自唐宋以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三祖山,这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环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东西两侧岗峦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对三祖寺呈环围合抱之势,使山前形成一个天然谷口。

此山有清澈甘冽的山谷泉水从三祖山西侧谷底潺潺流出,滚珠嘎玉,泠泠有声,向南经谷口汇入潜河。宽阔的潜水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自西向东轻盈舒展,系于山前。河水清涟,波光粼粼,映现着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浑作一体,构成了谷口的独物风貌。此山因三祖驻锡弘法,成为了天柱山风景名胜的重要一景。僧璨在佛教史上的贡献,在于将禅宗的高不可攀,改造为大众化,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即:

1、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但贵族人数少,起不到普度的作用,于是三祖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老百姓中随缘化众,使佛法广泛地走入了民间。


2、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建道场:这是将佛法从城市转向农村,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人口多于城市,在农村建道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普度众生的作用。

3、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头陀行是小乘法中的一种苦行法,是自我磨砺、自我解脱的一种个人修为,如果依靠这种修为来普度众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而公开设坛传法则能令四方信众云集,能达到普施法雨的效果。

4、变“不立文字”为依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而“不立文字”对有证悟的人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对初学者则容易造成误读误解,所以,达摩祖师虽传无字禅,却又特别郑重地以《楞伽经》作为宗门法宝相传,因此,三祖将不立文字改为用经典传法,这样更容易普及,体现的是达摩祖师传法的完整意旨。

三祖在宗门传承上,做了很多大胆的改革,使佛法更加大众化了,他在公开弘法的同时,还精心著述了《信心铭》,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在诸多教法中,别具一格。

有学者称《信心铭》是中国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此《信心铭》禅味浓郁,皆是直指人心之法、见性成佛之道,度人无数,流传至今。

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非常重视实证,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并将禅宗的核心思想,理入和行入融为一体。


僧璨大师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入寂前,告诉弟子们说:“学佛之人在死的时候,都以坐化为贵,使人叹为奇异,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立化,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就用手攀着树枝,当着众人面,瞬息立化,令人啧啧称奇。三祖立化后,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遗骨火化,得到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俸禄,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将塑像放置于底层。僧璨后被唐玄宗溢为鉴智禅师,他的一生对佛法的发扬及宗门的传承,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人不胜敬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3略说《中国禅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