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

今天在公众号里看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触动很深,引发网友的热议。

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走出一个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追着光,不放弃

作者在上述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写道:“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生离死别,人情冷暖,贫穷痛苦,这是作者人生的十七年经历了别人一辈子的的经历。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因为他说“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这是一束光,迎着光追逐就有希望。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作者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中科院,所有的信念就是要走出大山,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这又是一例读书改变命运的案例。

有人说读书苦,但是看看作者的生活,若不读书,那他就无法脱离当时现状,还是跟他的从辈一样,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没背景只有背影的穷小子,读书真的是唯一的最有效最快捷的出路。读书让他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作者所说“不枉活一世”。他找到了计算机,把它当成了自己一身的事业和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散发着光照耀别人

在致谢结尾,作者对未来不乏期望,“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了解到作者现为腾讯AI Lab高级研究员,研究自动化人工智能。

我最喜欢这句“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不仅是它简洁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足以彰显平凡而不是平庸,而且还是作者现在的价值体现。

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还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肖申克的救赎》里说: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命运从来不辜负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源 ,只待你去发现和开启这个开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