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4 坚持分享第10天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37期,王萌,坚持分享第10天。

        刚刚看到一句话: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

        《少年说》里有对母女的对话逻辑很窝心。女儿数学成绩发挥不稳定,有一次只考了50多分。妈妈一开口就是挖苦:呕吼!你真是一个人才!你要是再考成这样,你就不用来学校了。哪凉快哪呆着去!她托爸爸给自己买了一条裙子,妈妈一看到就嫌弃:你这是什么眼光?又土又丑又廉价又幼稚,请问你买回来干嘛?做装饰品吗?她觉得妈妈的嘴太毒了,让她很痛苦。妈妈却又说:“我的出发点都是为你好呀......”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有的家长可能觉得,用激将法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耻辱,然后反省,知耻而后勇。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进行肆无忌惮的羞辱、讽刺、否定,只会让他感觉自己很糟糕,却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因为发自内心的改变,是需要力量的。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以伤害孩子的方式促成他的改变,而是用关爱与鼓励,让孩子主动自发地变好。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说一句刺激他的话就够了。越是他最在意的人,对他的刺激越大。对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至亲的语言刺激更伤人呢?应用心理学专家李劲波说过:我只有在一种书里看到过激将法:兵书。对象只有一种:敌人。只有一个目标:刺激敌人。但凡有父母使用激将法把孩子培养成才,那也跟激将法没关系,那是孩子本身特别坚强。

      为什么孩子这么讨厌激将法呢?因为激将法的本质,是贬低,更是羞辱。这些刺激性的语言,不能打醒孩子,只会打趴孩子。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想要一个孩子变得更好,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他有罪过感。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因为那些让孩子勇往直前的力量,一定是由一点一滴的肯定和鼓励堆积起来的。《正面管教》一书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真正优秀的孩子,靠的不是父母的羞辱与刺激。而是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成长难题,但都及时得到了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给孩子制造创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24 坚持分享第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