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心理分析术 精华笔记

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教你如何推理破案。

书名:《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

作者:罗伯特·K·雷斯勒,汤姆·夏希特曼

今日解读:佳佳

解读人简介:资深媒体人

播音:张煜

责编:李雪清

音频编辑:陈子夫

01 听前思考

心理侧写师如何从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出嫌疑犯的性别、年龄、肤色甚至婚姻状况?

连环杀手挑选受害人时有什么标准吗?

是什么导致了“连环杀手”的诞生?

02 书中金句

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连环杀手每当“月圆之时”,就会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者,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进行下一次杀戮。

寻找、拓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从孩子抓起,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果此时才开始教导就太晚了。

他们在小时候就被剥夺了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远比金钱重要,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也让整个社会承受悲惨的代价:他们不仅夺走了很多无辜的人的生命,还让更多的人陷入了恐惧之中。

在我开始杀人前,我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命运,因为我的幻想太强烈,也太久了,我根本无力抗拒这种幻想的诱惑。等我杀人之后,这些幻想依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怪异,有时候我自己都被那些想法吓到了。——一个连环杀手

压力是谋杀的催化剂。

暴力幻想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时候可能是一件事情诱发了行动。

03 精华笔记

《FBI心理分析术》的作者罗伯特·K·雷斯勒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是FBI的一位传奇人物。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雷斯勒就在犯罪心理分析领域享有盛名,他的同事们曾经这样描述他的神奇:“只要雷斯勒到犯罪现场走一圈,他就能说出罪犯长着什么样的头发,开的是什么车。”

这本书记录的正是雷斯勒为FBI工作的20年中参与破获的一些大案要案,比如“吸血鬼杀手”案,“萨姆之子”案。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雷斯勒采用了犯罪心理侧写的方法,根据对犯罪嫌疑人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来推断嫌疑人的长相、模样,甚至何时何地进行下一次犯罪。

《FBI心理分析术》全书一共12个章节,从心理侧写的由来说到连环杀手的成因,书中涉及的罪犯多数患有偏执狂妄想症,他们大都因为残忍的犯案手法,在美国犯罪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书中对人性深层阴暗面,以及社会问题引发的畸形行为,也做了深入的剖解,足以令我们引以为戒。

第一,什么是犯罪心理侧写,以及如何进行犯罪心理侧写?

犯罪心理侧写是一门破案的科学。犯罪心理侧写师根据案发现场、被害人和其他细节来了解嫌疑人可能的信息,比如性别、年龄、肤色、工作等等。

1978年,美国萨克拉门托市惊现一名“吸血鬼杀手”。 他前后一共杀了7个人,而他之所以被称为“吸血鬼杀手”,是因为他不仅杀人碎尸,甚至还吃人肉、喝人血。

第一名被害者是22岁的沃林太太。她在家里被害时怀有3个月身孕。她的上衣、胸罩及内裤都被脱了下来,腹部多处有很深的伤口。她的身体已经残缺,还有部分器官不见了。由于犯罪现场过于恐怖,当地的警察吓坏了,同时也束手无策,所以向雷斯勒进行了求助。

雷斯勒到达犯罪现场后,做出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份犯罪心理侧写。

他写道:

凶手是一名白人男性,25-27岁,体型瘦削,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

凶手的住所邋遢、凌乱,证物也许能在住所内找到。

他有精神病史,服用过药物。个性孤僻,不喜与同性及异性交往,大部分时间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

凶手失业,可能领取残疾救助金。

如果他不是独居,就一定是和父母同住,但这种可能性很低。

另外,他没有服过兵役,应该是高中或职校辍学,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妄想症。

雷斯勒是怎么做出以上推断的呢?

第一,在性犯罪案件中,凶手通常是男性,而且都是同种族杀人。此外,这类案件的凶手多是20-30岁的白人男性。本案受害者沃林太太是一位身怀六甲的22岁白人女性,因此雷斯勒判断凶手多是20-30岁白人男性。

其次,基于行为科学调查组的研究,一般而言,凶手分为两种,一种凶手犯案有一定的逻辑可循,也就是说会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第二种凶手的心理状态则毫无逻辑。根据警方的报告和案发现场的照片,以及凶手对沃林太太毫无逻辑的残忍杀戮,雷斯勒判定凶手属于第二种,而这种人一般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三,研究还发现,体型通常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身材清瘦或身体衰弱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因此雷斯勒认为凶手身材瘦长,而且肌肉不发达。再加上大部分患有精神分裂的人食欲不佳,经常不吃饭,所以雷斯勒断定凶手看起来营养不良。

第四,心理状况也会通过外表反映出来,因而这些人一般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再加上这些人很难找到喜欢自己的人,所以大多数此类凶手都是单身,依据上述理由,可以推断凶手的住所一定脏乱不堪。

最后,军队里也一定不会接受这种生活混乱的人,所以凶手应该没有服过兵役。这类人在病情发作之前可能完成了高中学业,但基本上不可能考入大学,即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大多也就是打零工或做佣工,也可能当清洁人员。但是由于个性过于孤僻,他们连这种工作也不太可能做好,因此多数人孤独,不跟别人打交道,基本依靠社会救助金生活。

第二,连环杀手有哪些类型和作案特征?

第一种是“有组织罪犯”,他们事先策划、按部就班、冷静执行、条理清晰;

第二种是“无组织罪犯”,他们杂乱无章、行事莽撞、随机行事、出其不意;

第三种是“混合型罪犯”,他们同时兼具以上两种特征。

“有组织罪犯”一般步步为营,他们绝不是临时起意的,因此他们行为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犯罪的策划。雷斯勒发现,“有组织罪犯”大多挑选陌生人下手,这些罪犯心里都有挑选被害人的一些标准,比如年龄、外表、职业、发型或生活方式等。实施犯罪时,“有组织罪犯”通常会运用一些策略来欺骗被害人。他们大多数非常聪明,而且能说会道。他们往往事先谋划好了骗取被害人的信任,然后吸引被害人跟着他们到隐蔽的地方。他们一般还会拿走被害人的东西当作纪念品。他们拿这些东西并不为换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奖杯”,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无组织罪犯”在选择被害人时就毫无逻辑。他们对被害人本身也毫无兴趣,也根本不关心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想快点打昏被害人或者想方设法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脸。“无组织罪犯”通常心思没那么缜密,他们可能随手使用被害人的刀杀害对方,凶器可能就留在死者身上,都不知道拔出来扔掉。他们不会做消除指纹这种事情,因而警察可以很快找到他们。

第三,是什么导致了“连环杀手”的诞生?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早年经历?

首先,他们的家庭往往表面正常,内部有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家族精神病史。

第二,他们的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常的母爱或父爱,甚至曾被虐待过。这会让他们缺乏爱别人,与别人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当心中的孤独感无法排遣,他们就可能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青春期不幸的人,长大后都会变成连环杀手。作者认为,12岁之前的时光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产生的问题可能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但如果童年不幸的人能碰到好人来支持和帮助他们,比如一个慈爱的继母、一个好老师或者一个好哥们,就会让他们大有好转。童年不幸的人,能及时得到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也非常有用,因为这些专业人士能够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FBI心理分析术 精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