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个新观念: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效应:人们通常会系统性的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一些现象进行说明:

1、 通过问卷实验,询问人们对一些问题的预测和评估,如密西西比河的长度?一架空客飞机的耗油量?布隆迪有多少人口?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预测范围,错误率约为40%。

2、 每个饭店的老板都梦想开成一一家Kronenhalle餐厅(苏黎世一家富有艺术气息的高雅餐厅),可大数3年后关门大吉了。

3、 几乎没有哪个大项目会比原计划更快、更便宜的竣工。

上面这些情况的出现,作者的推论是因为过度自信占有一定因素。

第一种情况,是人们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高估了。

第二、三种情况,除了有能自己能力的高估,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直接利益人在激励下低估了成本。


实际情况是否这样呢?我没有做过调查研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如果从个人行为来看,我自己身上没有过度自信效应,究其原因,大致进行了以下总结:

1、 对自己学识和能力的评估,不敢高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学识太少,无知更多。能力判断也如此,比我能力强的人,大有人在。遇到有人问我问题,如果超出了我的能力圈,我要么就赶紧借助百度寻求正确答案,要么就会回答不确定。如果不是考试答题,而参与调查问卷,也是瞎懵。但对自己选择的结果绝对不敢认定正确的。

2、 在工作中对项目工期和成本的评估,初评时,我会将工期和成本在经验评估基础上再加上10%-20%估值。尤其是在与首次合作的客户进行报价和报工作计划时。因为,项目进行中的很多风险是无法预估的,我会把这些风险成本也都计算在项目成本中。而实际成交时,这个报价和工期却被进行了压缩,因为甲方占有卖方市场的优势,具有讨价议价能力。工期和成本的压缩,也不是因为对项目的过度自信。

而在我们公司内部,与我具有相同判断或做出相同反馈的人约占70%左右。这部分人在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对项目的评估,都会采用低于平均值来进行预测和评估。

因此,对于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这一思维错误,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虽不太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但知道了解有这一观点的存在,也是一种收获。至少在面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时,会去分析是不是有过度自信效益产生作用。

以上是自己学习到这一观点的个人思考和反思,不一定准确。有对这一观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补记】

作者在最后用了3点说明来结束这一章:

1、 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批注:有一些人比较自卑,对自己不自信,这算不算不够自信效应。)

2、 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3、 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影响 ,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是高估的幅度要少些。

结论:对所有的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专家作出时。(批注:专家在进行预测时,有时依赖的是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时会受到上级及所代单位的行政性命令影响,而作出与自己本心不一样的判断和预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批判断思考的提议。)筹划任何事情时,从悲观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学个新观念:过度自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