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感

阳光充足的午后,室内温暖如春,阳光在朱红色的地板晕出一圈圈光斑。脑海里想的却是:一个蹦蹦跳跳的红发女孩,后面跟着一个看不清脸的怂蛋少年。

《龙族》贯穿了我整个青春的书,准确的来讲是系列丛书,没错,作者江南老贼还没填完坑的一本书。说是心血来潮也罢,脑袋一抽也好。总之,我从书柜里搬出整整一套的龙族,6本。抽出有着如樱花般柔软的女孩所在,3中。绘梨衣啊,呆呆的却是人形兵器的女孩啊。依然很恨赫尔佐治那个家伙,装作是源氏兄妹三人的老师家长,却摧毁了他们,来人给我弄死他!!!

从似黑似蓝的龙四,诺诺在鸢尾学院进修放在书架上不符合她气质的正经书,让我从书中拿到了我现在所看的这本。

因为平时上课的缘故,偶尔自习课的情况下,断断续续地手写下来以下文字,但字写得是在洒脱(其实,就是字写得不好啦),以电子版的形式重新整理了一下。

1.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经在敲你的门,而你却说:“走开,我正在寻找真理。”所以真理掉头就走了。

对啊,人往往就是遇到什么而不相信现实。是源于过度的自信,还是不敢相信事实源于内心的自卑?

2.日子就是这样随意,忘掉时间。没有人会催促你,也不会担心浪费时间。

最理想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随意,没有其他人的催促,闲适,过出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3.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力量胜过了理智,只要憎恨科技的情绪超过它,那么残存的意思理智便会瓦解。

书里讲的是科技,大概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吧,当某种感情冲破理智的枷锁,当束缚你自己的那根底线被打破,该是多么可怕。做一个比喻,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狮子重新被放出来,狮子一定会把那个将他关在笼子里的人呢撕成碎片,这就是在压抑沉寂之后更为暴虐的自然基因。所以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4.不想仓促行事,因为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发现原因,这样才能仔细而且透彻地进行这件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仓促、慌张,心跳也乱了节奏,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会厌倦,会烦躁。当这种负面的情绪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就会爆发,整个人都会处于崩溃的境地,所以要调节情绪是自己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生活、做事也一样如此。人,做事往往会过于看重一个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其实,结果是由一个个过程组成的过程集合体,没有过程也就成就不了结果。摆正心态,认真做事,我想,上天也不会亏待了你。

5.两种事实,一种是你立刻感受到的艺术表象,另外一种是隐藏其中的科学道理,因为他们彼此不交融,所以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关联。事实就是如此。所以你可以说,这里有点问题。

简单来讲,一件事物外部和内部不相同。就好比咸鸭蛋,外壳是青白色的,内里有蛋白和蛋黄,不能单凭外表二定义事物的本质,壳是不可食用的,蛋白和蛋黄确是可食用的。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思考和辨认,不能只凭第一眼光去评判一个人。见过身上有纹身的彪形大汉给老人让座,也见过身穿西装的成功人士在大街上破口大骂,不要用眼去认人,要用心,不要眼盲,心也盲了。

6.用到划分这个世界,架构自己的理念。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使用自己的刀子。观察周遭成千上万的事物,但并没有全部注意到它们,除非出现某些奇特的或是我们容易观察到的事物。但几乎不可能全部意识到这些东西,而且把它们记住。但这样一来,心里充满了太多无用的细枝末节,从而无法思考。从这些观察中,我们必须加以选择,而我们所选择的和所观察到的,永远不一样,因为经由选择而产生了变化。从观察到的事物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把这把沙子称为世界。一旦我们手中握着这把沙子,也就是我们选择出来认识的世界,接下来就要开始分辨。这就是那把刀子。把沙子分成许多份,也就是把我们所认识的宇宙分成许多部分。看的愈久,就会发现它的不同,。没有两粒沙是一样的,有一些在某些方面相同,有一些在另外一方面相似,认为这样的划分一定会有尽头,但是事实却不然,你可以一直分下去。古典的认知法就是针对这些分类之前的那把沙子。彼此互不相容,但都是观察世界的方法。两者荣二号位移,却不伤害到彼此,这种认识法不会拒绝分类,也不会拒绝不分类。这种认识法就是直接把重点放在沙子的来源,也就是无穷的景致之中。

最近迷上fate系列动漫,从中抽取一个思考题吧。假如:世界末日了,只剩下你和500人。500人分成两只船在海上逃难,一只船有200人,另一只300人。突然两只船都破掉了,以同样的速度在沉船,只有你会修理船只,那么你该怎么做?按照正常的思维,一定会选择救人数多的人的船只,300人的那只船。然而200人那只船上的人把你绑架了,逼迫你去修船。没错,你可以杀掉这200人,去救300人的船,这就是所谓的“正义”。然而,你在杀掉这200人的同时,另一只船上也死了200人,被淹死,你再去修船,可能船就沉没了。好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都是正义的伙伴,都曾经想过拯救世界的“中二梦”,长大了才发现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是如此单纯、可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更何况拯救世界呢?

都说人脑是一个易消磁的记忆板,随着时间的沉淀,脑子里曾经刻满字的沙滩,被风吹散又回归沙滩本来的模样,仿佛从未留下过痕迹。不断的的抹去,再不断地书写,直至沙滩回归本初。那些重要的、舍不掉的记忆一旦不再回想,也终究遗忘掉,不复存在。

我既喜欢思考,也厌恶思考,我可以神经大条到穿的袜子穿反一天都不知道,也可以心细到书包里东西换了位置也能发现。唉,我真是个复杂的小姑娘。也不是真的厌恶,在烦躁的时候,脑子不清醒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思维困在一个角落走不出来,像陷在一个迷宫里,感受不到光亮,也找不到方向。思维混乱的状态下,没有灵感,也没有思考的价值,浪费的不过是大把的时间勉强出来的精气神。

7.真正的恐惧是什么—来自于你知道自己无处可逃

我最近看到一个微博分享,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做了真实的实验:一个死刑犯被关在密闭的监狱,用刀背划过他的手腕,再放出水滴落的声音。这个实验结果就是,死刑犯没过多久就死掉了。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恐惧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与压迫感,还是来自于内心的不断施压?大多数恐惧来自于外界发生的事件中的物品,甚至是宗教等多种因素,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压力,从联想中提取关键部分加以猜测,思考,将本来害怕的这种情绪的阴影面扩大化将自己包裹在内里,被侵蚀、腐化,失去自我。写完以上文字,我刚刚看完书的

第一部分,84页之前的感悟如上。

8.每划分一次,就会产生更多的枝节,最后变成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划分得愈来愈细,就好像在建立一种结构。所有互相牵动的结构整体地被称为系统。

金字塔结构,阶级统治。这是我所理解的。类似初中学的,语文中概括的中心脉络,像一棵树不断向外延伸,直至包裹不到整个树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美得令人心醉。“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系统也可以拿政府分支来理解,古代的三省六部制采用的就是分支结构,以点划线,以现成面,以面成体。

9.从思想体系中找到自己的路—那就是逻辑。逻辑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观察开始,然后得到普遍性的结论。演绎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的原则推出特定的结果。要解决一般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手本中提供的结构,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这种交织混杂的正常许,如果正统化,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

提到逻辑,我会想到思维逻辑和逻辑学,思考到这里,脑子就混乱了,缠得乱七八糟的毛线球找不到头绪。但是。由观察得到结论;如果问题比较难了,可以从自己的观察和先人的智慧中,以普遍导出特殊。这两种思考方式不断交替重复,得到的答案,进行排列,就是所谓的正统化,也就是科学方法。

10.正统的科学方法:要把问题正确地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到六方面。

(1)问题是什么

(2)假设问题的原因

(3)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

(4)预测实验的结果

(5)观察实验的结果

(6)由实验得出结论

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能够准确地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不会误入歧途。在科学的时候,一个必须非常地谨慎,而且严守逻辑的法则。不要在逻辑上面摔跤,否则整个科学结构很快就会垮下来。只要你的推论稍有差错,你就会陷入无底的深渊之中。

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能节省你不少时间,也不至于完全走迷了路。所以科学问题从表面上看来往往非常枯燥,为的就是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错误。实验当中使用到的技巧只是证明假而已,既不可以多使用一点也可以少使用一点。是适当地检查,认知问题,实验结束,就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了。做结论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实验的结果写下来,机不可多写也不可少写。又写下假设,然后进行实验。问题要问对,也要选择对的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借着实验推论出问题结构,然后与心里正常的运作结构作比较,看到的是基本形式。

这个第十点,摘抄了近半页的文字,抄写的时候有些迫切,脑袋也有很多思绪与感触,而真正抄完,又好像都遗忘了。重新思考,重新推导,一步步考虑。科学方法,可以用科研,学究的方式理解,用逻辑进行整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导问题的六步法很有意思,可以拿个例子列举一下。

(1)成绩不高

(2)上课效率不高  作业完成度低  游戏时间长  考试资料不复习

(3)早早睡觉,保持充足睡眠

    认真吃早餐,保证充足的体力上学

    选择课间,自习时间写作业,节省时间,但也要保持质量

    将游戏时间缩短,减少精神上的疲惫和兴奋感

    考试前下发资料应该仔细阅读并反复背诵,不要过于紧张

(4)因为生物钟的缘故,很难入睡,随着时间长了也能勉强入睡

    早餐吃的有些匆忙,体力勉强够用

    课间时间合理利用,缓解作业压力,质量仍然不高

    游戏时间减少有不适感,仍有兴奋感

    积极备考,但仍然不够自信,知识不牢固

良好的睡眠质量

    时间紧张,学习有节奏感

    很不适应

    努力做到

(6)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重新发现了新的问题,不断重复;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

11.真理究竟是什么?怎样知道自己拥有它?究竟如何能有真实的认识?由一个我或者是灵魂去认知的吗?或者这个灵魂仅仅等于另一额感官?现实基本上是在不断地改变吗?或者是永远不变......当说这个东西就表示这个东西的时候,这又是怎样的意思呢?

哇塞塞,好绕的一句话,会让我想到关于哲学的三个经典问题: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我是思考者。我在地球上。我在思考认知和灵魂。深入思考进入冥想状态,脑子混沌一片,大概是最近睡眠不足,早上5点多起床,6点半跑早操,7点多吃早餐,八点早自习,上午满课,人生灰暗,渴望放假。

12.由于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感官的印象,而且本体又感官的印象存在,所以我我们就很自然地推论:本体并不存在,它只是想象出来的,完全出自于我们的内心。

经验主义和本体的性质有关;假设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感官,那么哪一个感官接收了因果关系的知识?

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没有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当许多事件不断重复发生时我们所想象出来的法则。所有的知识来自于经验,但是知识的累积并不是全出自于经验。

提一个题外话,跑操从第十周要无限期延长下去了,凉凉。江南老贼也总算把龙5的连载发出来了,开心到转圈。期中考试持续两周,被画图整的毫无脾气,趴着、扑在桌子上画着有16张A4纸那么大的图,考验的不仅仅是画图技术,更多的精神力、集中力、耐心,以及体力......3个小时长时间的伏案画图,颈椎,腰,我的天!!!好痛苦,但画出来的图也真的是心血结晶,成图后也有着莫名的自信感和骄傲,容我叉腰一乐。存在即被感知,一个事物的性质是由思维所思考出来的,也是由眼睛所观察得到的经验。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隔离世界所存在的,没有完全独立存在的事物。知识是经验所积累出来的,不完全存在于书本,而存在于感知。我们之所以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认识世界,应用了直觉,存在于人性之中,并不是外界引起的。

13.逻辑就是把主客观分开,所以逻辑不是最高的智慧,想要消除这种因划分主客观所产生的幻觉,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生理、精神和情感上的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许多修炼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禅”。

放弃内心的目标之后,成熟得更快。

我一直认为逻辑属于理性范畴,理智那样的东西。没有情感,人形兵器的东西,就是很可怕的。剥夺情感,只剩下理智。没有绝对的事物,一旦在某个领域付出比其他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就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在一个最适宜思考和学习的环境中,较于在普通环境中想出来的要更为深刻。

人在放弃目标时,变得更为随意,思维变得发散,从前想不到的事情,可能换个角度轻易明白了。

14.你如果一直向前看,或者只看到目前的状况,对你并没有任何意义。一旦你回顾以往,就会看到一种模式隐隐出现。解决的方法不是抛弃或否定理性,而是拓展理性的内涵,使它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困难在于,一定要从根本做起,而不是在枝枝节节的地方扩展理性,从而徒劳无功。真正的学习来自于四处游荡。

今天的天气很糟糕,天阴沉沉的,乌云厚重地铺满了天空,雨水大落在地面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着实烦躁。整个人都感觉懒洋洋的,透着一股子颓废,提不起精神。风很大,呼啸着卷到身上沉重的透不过气,简单一个字反映刺客的心情:“烦”。

都说人生是要向前看的,人不能沉睡在过去,活在自己编制的虚幻梦境,一蹶不振。解决问题可以不急于一时,过段时间,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迎刃而解了。这本书一直在讲理性,古典与浪漫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推进,深入思考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在学识和见识都不是很足够的情况下,我只能以最浅显的道理与经验进行浅层分析,这里则是“擒贼先擒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愈聪明愈认真的学生愈不需要分数,很可能是因为对学问的本身比较感兴趣。而愈懒惰愈笨的学生则愈需要分数,因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及格。

我可以承认自己不是文中多提到的所谓的“聪明、认真”的学生,反而偏重后一种。我需要分数,需要分数证明自己说是否在所学的课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从而获得成绩,较于其他人更为优秀一些,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知道自己不能是最底层的loser。当今时代,成绩高度的往往不是那些看起来上课认真记笔记,急忙写完作业的人。更多的是不起眼,平时看起来不怎么上课听讲的人。智商上的差异,可以决定一部分成绩,“先天不足,后天还是营养不良”大概说的就是我吧。犹记今日,我还能想起:用一句话就点出我学习状况的老师“外强中干”。真的,不喜欢这句话,挖出来的是我真实脆弱的一面,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那就努力变强吧,我一直这么告诫自己。我是个没长性的人,一般开学初就给自己立一个flag,我也好好学习,成绩要好,呃,也就两周,打回原形:沉迷动漫,沉迷睡觉。人生呢,总是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诱惑,一旦沉入了,就无法自拔了,泥潭越陷越深,最后被淹死。

今天,星期六,心情不怎么美丽,屯了一天,看了两部动漫,追溯初中稚嫩的青春,蛮无聊的中午12点左右,寝室的小姑娘们排排坐在下铺,看了《安娜贝尔》,我抱着小毯子瑟瑟发抖,断断续续也看完了。从影片中我得出以下结论:

不作就不会死

好奇也不要随随便便就接触你未知的东西

不要给我送娃娃

不得不说剧中的娃娃真的很好看,想起我妈妈小时候给我买的洋娃娃,那个穿着绿色洋裙,有着石灰双腿的娃娃,像......不说了,恐惧的委屈巴巴。

别人说的话最好听一听

哪怕是你的敌人、对手,所说出的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空穴来风的谎话还是少的。

16“没有界定的良质是否存在于我们的观察的事物当中?或者它只主观地存在于当事者的心中?”

由此可以推断三种可能性:

(1)良质是主观的

(2)良质是客观的

(3)我不知道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从而推导出第三种推论,对良质的无知则是无能。也许会推论几分钟,然后不得不承认自己也不知道良质究竟是什么?按照标准来讲他也是无知的。从一件事物中可以看见一个世界,那世界是主观or客观?很有意思的思考!第三种可能性就是解决两难问题 的方法,选择用逻辑和辩证的方法回答“我不知道”是书中对于此问题的正确回答。我才真正知道:“我不知道。”这种回答并不是敷衍的回答,而是用逻辑和辩证的哲学回答。

最近天气炎热,人也跟着烦躁,书读了没几页,整个人也懒洋洋的,握拳,下周可不能这个样子了。要努力,要励志,加油!

17.世界是由三种事物组成的,心、物和良质。

良质和主观是对立的。良质不会单独与主观或客观发生关系,而是只在这两者产生关系的时候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在主观和客观交会的一刹那。

良质并不是一种物体,它是一种事件。

它是主观意识到客观的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

因为没有良质不仅仅是主体和客体相遇所产生的结果,它们是由良质这事件所产生的,良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因,过去大家误以为主体和客体才是因。

主体和客体是由它们所创造的,它们才是隶属于它。

浪漫的良质是指此地的事情,而古典的良质则是超越此刻,必须考虑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

形而上学的等级

真实

客观(物质)                                      主观(精神)

浪漫(感情)斐德洛提倡的良质 

古典(理智)斐德洛应该提倡的良质

形而上学的体系

良质(事实)

古典的良质(知性的真实)            客观的事实(物)

                  主观的真实(心) 浪漫的良质(知性前的真实)

人类现在分裂的三种经验找到融合的理性基础,宗教、艺术科学。

因为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下来的,前后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每一天的心情与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一部分摘抄的蛮长的,理解的却是极少的。

世界由心、物和良质组成,前两者合在一起,第三者才出现。而良质则可以理解成事物本源的那种东西。主体和客体由其创造,并隶属于良质。刚才的那一刻“咻”的一下有个想法在脑海里出现,有点理不清,一个事件发生没有无缘无故,一定会有发生这件事件的“导火索”,而事件中一定会有主体和客体隶属于它。

贯穿这本书,“古典”和“浪漫”出现了10次以上,随着阅读进度的推进,对其不断地疑问中思考,并加以一定的推论和猜测,过去与我来,肯定当下计划以后。

最近发生的事情总会感觉猝不及防,有点无所适从,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向前走的。世界上每一个都会在人生的路上慢慢行走,直到生命的尽头。整本书已经读完三分之二多一点,我,第一次觉得这本书有必要再读一遍。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不论什么样的书,很少有读不下去的,简单的统计一下没有数千本也有几百本,当然中间也夹杂着很多无用的闲书。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株滕蔓吸附书中的营养,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社交时候的谈资,更多的是自己独处,待在一个角落蜷缩起来捂住耳朵,全世界就只剩下自己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个人能够陪伴你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只有,你,自己。该争斗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优柔寡断会害人害己,克服困难,更多的是克服心中的恐惧。人生中会有很多选择,错过了就是没有,人生需要随时最好准备,不要等机会从你身边飘过,你却抓不住。

16.写不出来是一种最常碰到的情形,如果你想一下子说太多东西,往往就会这样。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往往就是这样。你要做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因为这会使你更写不出东西。你只要先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区分清楚,然后每次致谢一样。如果你一面想要说什么,一面想要先说什么,就太复杂。所以要先把它们区分清楚,列出要说的事,然后再排出先后顺序。

写下以上文字,我已放假三天,很疲惫最近,睡不好觉,脑子也昏沉沉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真的的不是关于修摩托车的专业书,被同学嘲笑也就算了,被闺蜜懵懵表现搞得苦笑不得。哈尔滨真的要比齐齐哈尔凉爽得多,32到23的落差,很满意,乐开怀。这本书拖得时间太长了,从三月到现在的七月,依然还没看到结尾,反正时间还长着呢,不是很急。人生嘛,走下去看的是风景,绝对不是因为我懒惰。

话说的太多,可能以后就没什么能说的了。就像了解一个人,了解的太深刻,都没什么可以交谈的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双方都好。想不明白做不到的事换个角度思考,去做可能轻易得出结果,用转换的思想待人处事。

17.过去不能回忆过去,未来不能激发未来,所以此时此地的经验就是最重要的一切了。

价值,现实的前沿,不再是整个结构一无所甚关联的分支。它是整个结构的前身。没有价值就无从选择。所以要了解有结构的真实,就要了解它的来源——价值。

过去是回忆也是此刻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存在,未来则是计划,可以改变,而当下也就是现在才是决定未来的重要依据。

存在即合理,价值则是可利用可支配的的一切资源的方法。理解的话应该是这个意思吧,必须对这件事物产生某种情感,必须判断什么是才是好的,才能促使自己行动。

18.只有知道答案,才会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求助他人,让别人直接讲给自己听,简单方便,将不会的问题进行理解。错失思考的步骤,记得远远没有比自己研究推导出来深刻。

18.所谓一个人能够进入别人的心灵,只是言语上的幻觉,只是一种说词,只是一种两个基本上独立的个体之间可能有的交流而已,两者真正的关系仍是无法得知的。想要探测别人的内心只会扭曲你的观察所得。所以我想做的就是,在某些情况之下让自己看到的不被扭曲。

走心吗?很难吧,没有谁能完全信任谁,无论你们两个人是多么信赖对方,终究不是一个人,思想也是不同的。两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某个关系进行交流,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确定的,按照血缘来讲叫做亲情,按照交情来讲是友谊,而要准确的定义的话,算是友情还是亲情呢?好困难的。

窥探别人的内心是不好,就像我知道自己好奇心太重,有时候克制住自己想要说话的心情,以免好心办了坏事。

19.进取心,十分亲切,同时也很有个性,因此不免有些孤独。其实只要有人愿意跟它做朋友,它似乎都不会拒绝。

一个有进取心的人,不会闲散得无事可做,在一旁忧心忡忡地焦虑。相反,他总是站在自我意识的火车头前,一发现有什么出现,必然立刻迎上前去,这就是进取心。

20.陷阱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外在的环境使你放弃了良质,我称为挫折。第二种是你内在的因素引起的,我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称呼,姑且称之为忧虑。

内心因素导致的陷阱:第一陷阱会限制情感理解,叫做“价值的陷阱”,,第二个则会阻碍认知理解,叫做“真理的陷阱”;第三个会阻碍精神运动行为,叫做“肌肉的陷阱”。其中价值的陷阱最严重也最危险。在价值的陷阱中,最常出现而又有害的是价值的僵化。这是固守以前的价值观,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物。

在工作上发现各种各样的陷阱,或许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发现陷阱就停下来,仔细研究,然后再去进行手中的工作。

终于结束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在今日才收了尾巴,读的时间太长,琐碎的思考中掺杂了太多个人情感,从字里行间中看到不同时刻不同状态的我。我喜欢文字,喜欢文字带给自己的喜悦,读书,还是觉得不急不躁比较好,时间很长,路也是远远的,珍惜每一刻,文字带给自己的享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