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儿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的这本《挪威的森林》,早在我初中的时候就听说了它的鼎鼎大名。
但那时候,日本文学的大门还尚未向我打开,而且偶然听到班上那些男生对它的描述,一度误以为它是本小h书。
现在,我庆幸我在和书里主人公相似的年龄读了这本书。对于书里很多我们生活中羞于提出的话题,都能以更成熟,理智,开放的眼光去对待,书中主人公的恋爱与青春也似乎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本书以正在东京读大学的男生渡边为线索人物,主要写他和少年时代的朋友直子和在大学结识的女生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村上本人也似乎认同这是一本恋爱小说的说法。但是,我其实更倾向于说它是描写一个热爱文学和爵士乐的男生的一段大学生活。因为,其实书中大多数时光都是渡边自己一个人度过,和很多现在大学生的状态一样,和朋友、恋人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有人闯进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有人在悄悄离我们远去,生活被这些人的闯入与离开切割成一个个片段,孤独似乎才是人生常态。
书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直子、绿子,几乎是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女生。
直子几乎是贯穿渡边整个青春的朋友,但因为17岁那年共同的好友木月的离去,她一度陷入抑郁。
再加上自己生理上的问题她最后还是做出了和木月一样的选择——与这个世界告别。
在她进入疗养院与世隔绝的那段时间,渡边是她与外面的世界唯一的纽带,也是她活着的最主要的动力。
“当然,只要有时间,我总会忆起她的面容。那冰冷冷的小手,那流线型泄下的手感爽适的秀发,那圆圆的软软的耳垂以及紧靠其低端的小小黑痣,那冬天日常穿的格调高雅的驼绒大衣,总是定定地注视眼睛发问的惯常动作(就像在强风中的山岗上说话一样)……随之,她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
这是多年后渡边对直子的回忆,当然最著名的还是那段月色下对直子身体的那段描写。为什么美好如直子,就是走不出抑郁的困境呢?现在的我,只能理解为,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会经历难以释怀的阵痛,有的人走出来了,便是破茧成蝶;走不出来的,只能抱茧而死。
书中有一段关于木月和直子关系的描写:“像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就吃香蕉,渴了就相抱而眠”。他们青梅竹马,却由于过于亲密,逐渐构筑了一个与社会其他人隔绝的孤岛,虽然都已经长大,却无法摆脱童年,摆脱彼此,独立生活,以至于木月死去后,直子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不能与其他男性正常相处,在成长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而绿子的处境其实也可以称得上非常不幸。“在以往二十年人生当中,我连一次,哪怕一次都没撒娇任性过。”母亲早亡,家里书店生意冷清,最后又像终于摆脱某种包袱一样淡然送走了父亲,这一切在她眼里都是那么自然,因为她早就成长得足够独立,勇敢,洒脱和乐观。
“我可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女孩。而且现在就在你的怀抱里表白说喜欢你。只要你一声令下,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虽然我有多少蛮不讲理的地方,但心地善良正直,勤快能干,脸蛋也相当俊俏,乳房形状也够好看,饭菜做得又好,父亲的遗产也办了信托存款,你还不以为这是大甩卖?你要是不买,我很快就到别处去。”
直接大胆,敢爱敢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绿子。
与直子不同,我想她是属于破茧成蝶的那一类。
看了部分豆瓣上的书评,有人指出,《挪威的森林》创作的时代类似于今天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年轻一代不用为了温饱四处奔波,而是更多追寻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深受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和存在主义的困扰,由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故事中那么多的人物都走向精神困惑选择自杀,未能完成破茧成蝶的过程。
现实很冰冷,人心很脆弱。即使是我们如今的社会,也有如同直子、木月还有直子的姐姐一样,无法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让自己强大起来的力量,最终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的人。比如去年相继死去的崔雪莉,具荷拉。
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自己的精神乌托邦,在冰冷坚硬的现实中找到皈依,汲取成长的力量。
也愿当我们遭受粗暴的伤害,无法自愈时,这个世界还有怀有善意的人能有人拉你一把。
纯洁安静的直子与热烈奔放的绿子,你更喜欢哪种女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