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庸4)

通过昨天的学习,知道舜是个大孝子,所以他获得了至尊的地位,获得了美好的名声。

今天继续学习周文王又是如何做的呢?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文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宙飨之,子孙保之”。

译文

孔子说:“自古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明显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承了太王、王季、文王的未竞事业,灭掉了殷朝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普天下都是他的财富,世世代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献,子子孙孙永保祭祀不断”。

原文

“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千乎诸候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也有许多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完成了文王和武王的功德,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节来追祭祖先,并且把这一礼节一直用到诸侯 、大夫及士和庶人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的,当父亲亡故时,那必须以大夫的礼节来安葬他,在祭祀时儿子只能用士的礼节。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的,当父亲亡故时,那必须以士的礼节来安葬他,在祭祀时儿子用大夫的礼节。为期一年的丧礼,只能在大夫中使用;为期三年的丧礼,也就只有天子使用;至于父母的葬礼,没有贵贱之分,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注释

春秋:四季的代称。这里指祭祖的时节。

译文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他们可以算达到孝的最高标准了吧!所谓孝的标准,就是像周武王和周公那样,善于继承前人的遗志,善于完成前人所未完成的事业,在春秋祭祀的时期,及时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要用的祭器,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时鲜食品”。

原文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译文

“按照庙宇的礼节,就能把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贵贱分辨清楚;排列祭祀时各执事的秩序,就能分辨清楚才能的高低;在众人劝酒时晚辈必须为长辈举杯,这样就能使爱抚之情延伸到地位低下的人身上。以毛发的颜色来决定宴席的座次,就能使老老少少秩序井然”。

原文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译文

站立在先辈排定的位置上,行使祭祀的礼节,奏起祭祀的音乐,尊敬那些理应尊敬的人,爱护那些理应亲近的人,侍奉死去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亡故的人就像侍奉生存着的人一样,这才是孝的最高标准。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制定了祭祀天地礼节,是用来侍奉上帝;制定了宗庙的礼节,是用来祭祀祖先。明白了效社的礼节和夏祭秋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也能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明白容易啊!”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理论都记载在典籍上,如果今天有像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存在,那么他们的政治理论便能实施,如果今天没有像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存在,那么他们的政治理论也就废弛了。以人施政的道理在于使政治迅速昌明;以肥沃土地种植树木的道理在于使树木迅速生长,以人施政最容易取得成效,就像种植蒲苇那样容易生长。

原文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译文

“所以国君处理政事的方法就在于获得贤才,而获得贤才的方法,就在于国君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在于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就在于树立仁爱之心。所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而以爱自己的亲属最为重要。所谓义,就是说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而以尊敬贤人最为重要。爱自己的亲属有等级,尊敬贤人有级别,这些都是从礼仪中产生出来的。”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

处在下位的人不能够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他就不可能管理好人民。所以,君子不能不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不能不侍奉好自己的亲人,想侍奉好自己的亲人,就不能不知道尊贤爱人,想知道尊贤爱人就不能不了解和掌握自然的法则。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周武王和周公也达到了至孝的最高境界,他们按照祭祀天地的礼节,侍奉上帝,并以此道来治理国家,他们首先做到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仁爱之心。

通过今天学习更正了我的错误,我原以为仁爱之心是对除自己亲属以外的人以关爱,而孔子说的也要关爱自己的亲属,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呢。

今天就学习了这么多,明天学习天下普遍共行的大道有几种?治理,国家的9条常规,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书五经(中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