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看报亭春秋

        秋叶黄了,秋风拂面带来了丝丝凉意。倍感凉意的不仅是冷空气的降临,还有曾红极一时,现日渐凋落的纸媒行业。曾经在繁华地段随处可见的报亭,如今已经消弭,破败,只有那些陈旧的报业广告标语在昭示着曾经的辉煌。它依旧矗立在交通要道的重点位置上,只是,它的存在证明了繁华过往,时光匆匆。

图片发自App

        还记得4、5年前,与一位山西青年报的同行一起吃饭,饭后回单位的路上,他转过头告诉我需要稍等片刻,我点头应允。才发现他径直走向了报亭,询问起最新一期的《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报亭的老板通常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他们笑容可亲的询问你的需要,还不时推荐时下最流行的报刊杂志。

        往前追溯,我初中的时候。母亲会在11月份的时候,跑去邮局,给我征订《读者》《演讲与口才》等杂志。每次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时,内心都无比欣喜,第一件事情便是读幽默小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找一个舒服的姿势,窝在床上,翻阅《读者》,然后随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感受生命的变化无常,时代的岁月变迁,历史的金戈铁马,人物的喜怒哀乐。随着故事的情节或放浪形骸得笑,或嘤嘤啜泣得哭。最幸福的莫过于大哭或大笑之后,跑到母亲面前,不论她在做什么,都会声情并茂地朗读,和母亲一同感受书中的柔肠百转,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完毕,我们母女俩还会一同讨论某些书中的细节,以及作者写作的手法等。

图片发自App


      若干年后,母亲告诉我,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母女俩因为一篇文章、一本书,让思想更加紧密,彼此更加亲密。似乎那一瞬间,我们俩身心交融。那样的日子再也一去不返了。但我仍旧怀念那样的日子,仍想着在某一刻能重温那个美好的瞬间。

        从襁褓时期开始,我便坚持为孩子念书,坚信电子产品不能代替父母的阅读和陪伴。其实我并不在意她所掌握的内容,却非常珍惜和她一起读书的美好时光。在温暖的小桔灯下,一个小小的背影窝在我的臂弯里,I 让我带领她遨游知识的海洋,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一颗知识的种子,插上一只想象的翅膀。在这样简单的生活里,快乐的成长。

   

图片发自App

      报亭“停”了,不是因为纸媒的冬天来了,而是因为互联网的春天唤醒了它。有人说,纸媒已死。在我看来,它只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和广播电视相并存的一种传播手段。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播途径,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播的范围广了,发声的渠道多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威性、有公信力、有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路径,没有责任的舆论满天飞,那么所谓的舆论自由,不过是不足为信的谎言。

图片发自App

      怀念那些点点滴滴的日月,母亲陪伴温馨夜读的日子;也珍惜那一个个温情的瞬间,亲子流光岁月。秋风瑟瑟,如今已斑驳的报亭,矗立风中,恍然如梦,梦中依然是母亲的紧紧的臂弯和浅浅的书箴。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看报亭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