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了几篇不痛不痒的博客,于是决定把mtcnn的原理记录下,分享给想要学习人脸识别,但是很纠结如何开始的人。网上关于mtcnn的教程大同小异,不同不痒,认真看完此文,如果还不会mtcnn,那么请你来掐死我!
来看看效果
关于检测
检测,顾名思义就是找到我们需要的物体,并且标注他在图像中的位置。
- 从mnist数据集开始
-
大多数朋友上有的第一个数据集,有着深度学习的hello world之称!我们先看看数据集的样子:
今天不讲如何处理mnist,稍微提一下,我们把每张有数字的图片放到神经网络中,然后会输出一个结果告诉我们这张图片是数字几,这样就做到了物体的识别
同样地,我们可以把0~9的数字图片换成其他,例如猫狗,那我们就可以训练得到区分猫还是狗的神经网络。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test_images, test_labels) = tf.keras.datasets.mnist.load_data()
print(train_images.shape) # 6000,28,28,1
- 出现问题
貌似我们可以用这个思路区分其他的物体,可是,看mnist数据集的图片我们发现,每张图片只有一个数字,也就是,我们训练好的网络,将来也只能识别单个物体,如果要识别的图片有两个数字,我们需要向办法将两个数字分开,分别输入到网络进行预测。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训练的网络一次可以识别多个物体呢? - 解决
滑动窗口
先看张图片:
如果直接把图片输入神经网络预测可行吗?
显然,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以直接传入神经网络获得预测结果的。
问题解决了吗?
我们可以看到,小动物的头我们可以找到,可是小女孩的头部被分成了两张图片了,显然这样子我们找不到小女孩。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滑动窗口的方法
最左上角的红色框框就是我们选定的框框,我们先把红色框框的图片截取下来传入神经网络中预测,然后我们把红色框框向右平移,我们得到粉红色的框框,然后我们再把粉红色框框的图片截取出来送到网络中预测,以此类推,我们每次将框框向右移动一定的长度,然后获得下一个框框,当框框移动到第一行的最后时候,也就是和黑色框框重合的时候,第一行我们取完了,然后将框框向下平移,此时当作第二行,简单总结就是将框框按照一定的长度平移,遍历整张图片
此刻,我们可也找到小女孩和小动物的位置。
我们暂且叫这个方法框框滑动理论。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有什么有缺点:
优点是可以找到一幅图像的多个物体,还能找到大致位置,缺点也很明显,越是想要找到多的物体,那么框框移动的距离就要小,当移动的距离越小,那么图片越多,识别的效率就降低。
MTCNN
我们看了一下单个物体的检测和多个物体的检测,接下来是有关人脸的检测建议看看原论文
- MTCNN由三个级联的网络组成,分别是PNET,RNET,ONET
图片经过预处理,先经过pnet网络,将结果给rnet网络,rnet网络的输出再传入onet网络,onet最后得到输出结果
- Pnet
- 小朋友你现在是否有很多问号
- 12x12不会太小了吗?我的脸肯定比12x12大呀QvQ
别急,听我娓娓道来。
论文对要进行检测的图像做了图像金字塔
大家在脑海里想一想金字塔长什么样子,尖尖的,对吧!其实就是将图像进行一定比例,一系列的缩放。。。
(瞬间low了不少)
缩放的极限是到12x12,再小下去的话,框框都比图像大了,哪怕你再大的头,总会有个缩放比例,把你的头变小的,此刻应该有一波掌声,原论文就是妙.不妨给我点个小赞,加个关注
下面我将验证我的框框滑动理论,将有一大波代码来袭,请注意—_—
import cv2 # opencv库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下面是网络结构
def Pnet():
input = tf.keras.Input(shape=[None, None, 3])
x = tf.keras.layers.Conv2D(10, (3, 3), strides=1, padding='valid', name='conv1')(input)
x = tf.keras.layers.PReLU(shared_axes=[1, 2], name='PReLU1')(x)
x = tf.keras.layers.MaxPooling2D()(x)
x = tf.keras.layers.Conv2D(16, (3, 3), strides=1, padding='valid', name='conv2')(x)
x = tf.keras.layers.PReLU(shared_axes=[1, 2], name='PReLU2')(x)
x = tf.keras.layers.Conv2D(32, (3, 3), strides=1, padding='valid', name='conv3')(x)
x = tf.keras.layers.PReLU(shared_axes=[1, 2], name='PReLU3')(x)
classifier = tf.keras.layers.Conv2D(2, (1, 1), activation='softmax',name='conv4-1')(x)
bbox_regress = tf.keras.layers.Conv2D(4, (1, 1), name='conv4-2')(x)
model = tf.keras.models.Model([input], [classifier, bbox_regress])
model.summary()
return model
model = Pnet() # 读取网络结构
model.load_weights("./pnet.h5", by_name=True) # 读取预训练权重,此步骤可以省略
讲讲我的思路,我将准备一张12x12x3大小的人脸图片传入网络,看看输出结果,之后,我在这张图片的最后边添加两列大小全为255的像素点,底下也添加两行,此时图片变成14x14
img = cv2.imread("./face1.jpg") # 用opencv的方法把图像读取进来
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RG2RGB)
img = (img-127.5)/127.5 # 归一化,不展开
img = img.reshape(1, *img.shape) # shape=1x12x12x3 只有四维才符合输入格式
- 图像处理完毕,接下来传入网络进行预测,我们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
out = model.predict(img)
对于最后的Facial landmark, pnet代码中的代码中没有体现,所以就没有输出结果。
如果没有看明白,可以联系我,讨论学习。
- 接下来让我把图片处理一下,变成14x14大小
看着有点小复杂,不荒,我们研究一下:
同样只有两个array,第一个array,里面是4x2的矩阵,第二个array是4x4的矩阵
为什么是4x2和4x4?
- 当我们输入的大小是12x12的时候,输出是1x2和1x4
- 当我们输入的大学是14x14的时候,输出是4x2和4x4
由此猜测,当输入16x16的时候,输出结果是9x2和9x4,感兴趣可以试试,一定是这个结果或者说应该是3x3x2和3x3x4
- 所以,14x14,输出大小准确点应该是2x2x2和2x2x4。
(有点小复杂)
画重点
也就是说,14x14的图片被分成了4张12x12的小图片被传入了网络,得到的结果在组合起来,因为框框的大小是12x12,所以可以去到左上角一张图片右上角一张图片,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图片,有4张,并且位置对应2x2,所以才有这个结果
有点饶,多看几次
换个角度
我上面已经得到了14x14的图片,我安下面方式截取四张图片也就是对应于原图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各取12x12大小出来,依次传入网络中
自行比对一下,我不用多说
小结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我还没有看到叙事得比我详细的mtcnn讲解,限于篇幅原因,我不会放大量代码,也只是讲一下我当时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后面会考虑出源码的解析(当然是我自己重构后的代码),剩余部分我会后面更新完,不过我觉得到这里已经茶并不多了,后面大同小异,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给我点个赞,能帮到你我很开心,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也可以和我联系。
加油,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