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性乐观派》有感

《理性的乐观派》这种经济类书籍,最让我头疼。光是序言中的数字就令我晕头转向,一边忙于弄明白计量单位,一边又要把数字带入情景,体会作者的宏微观对比,读的很心累。就这样囫囵吞枣读了一边,混混噩噩,还是二姐三言两语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二姐:说到底全书都在诠释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现今的繁荣就是交换和分工的功劳,以及自下而上的创新思维对其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

是的,正如那个制造铅笔的生动例子,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一个人能从头到尾完整的掌握制造一根小小铅笔的做法。看似貌不起眼,实则匪夷所思的链接了各行各业。如果人人安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总是想要自给自足的享受静好时光,人类的前进或许真要打个问号。

二姐说这本书尤其适合你感到灰心丧气,对未来一片渺茫时静下心来,听历史向你娓娓道来一些朴素的道理。境况即使再差,也总好过那些资本主义时代所谓的企业家们。便利的生活,奢侈的自我,和过去时代相比,时间的大幅度解放,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遐想,更多的未来去挑战。

01.书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时间是关键。忘了美元、玛瑙贝壳和黄金吧。衡量一种东西价值的真正标准,是看获取它所花的时间。

现代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各行各业的交融简直唾手可得,似乎人人都只要轻点鼠标,报几门课程,就能变身行业大咖。我们总是急匆匆的去充电,渴望成为全才,却忘了充电的接口可能根本就是错的。

知识的获取成本不高,但学习付出的心力却不可小觑。如果不能深耕,就只是毫无价值的形式主义。所以,如果要学,先不要希冀自己成为这个大牛,那个大咖,能踏实掌握好开家本领,把普通的技艺打磨到极致再去锦上添花岂不更好?再者渴望什么都懂往往就只能落个什么都不懂的半吊子结局,想做那个独立做一根铅笔的人,还请三思而后行。

其次,按照作者的说法,衡量物体的价值,时间是毫无疑问的准绳。耗时越多,价值越大。就像现代物品似乎只要打上手工的标记,手工切割的钻石,手工熬制的酱料,甚至是手工缝制造型奇特的包包,也能立马身价倍增,充满卖点。

于我而言,现代机器大生产的时代,流水化让大同小异的物品变得越来越廉价,原来害怕拔尖,现在又挤破头要标新立异,人们的消费心理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媒体中对工匠精神的大肆渲染,让传统稀缺的手工作业反倒重回大众视线,似乎唯有经手工打磨的物品才更具活力与生命,于是很多人开始盲目推崇手工。

很佩服瑞士制表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精品在精雕细磨中,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析出平凡;还有德国人造锅时,一口好锅几代传承理念的不懈坚持,相信这些都足以令中国某宝以及大小不法商贩汗颜。越便宜的东西,代表的价值就越低,劣质的生产工艺扰乱了原本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好在群众雪亮的眼睛,已经开始撇弃粗糙,注重生活品质而不单是马斯洛的低级需求。

所以时间的价值烙印,在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面前就是无价之宝。手工不代表倒退,反倒是另一种意义的思想进步。

02.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如果一个物种进化的方向太单一,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能力就会很弱,而环境总是在变化的,所以创新求变很重要。

很多人在步入中年后,就开始只顾得静享时光,而忘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仿若之后的生老病死自有天定,自己只管逆来顺受就好。可是,世界说,这些都不算!在现实存量中安于现状、贪于安逸,结局往往就是温水煮蛙!

随时提高自己的警觉,努力跳出舒适区,敏锐的觉察自己的内心和所为,创新在日常生活里其实并不难。小到回家时开拓的一条新路线,或是食品的保鲜新方法,又或工作效率如何更能事半功倍,虽然都很小,但于个人而言,都是创新。

时代的车轮始终轰轰向前,向着繁华和精彩前进,对于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区区个人,除了跑,更要相信前进的力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理性乐观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