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

小明说得对,我该好好读书。
他说我们任何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过去、现在、将来很多人都已经、正在和即将遇到。我们每个人都很普通,普通到一抓就一大把相似的同病中人。当时我不以为然,以自己并不希望广泛而不能深入地接触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固执己见。几个月过去了,我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失偏颇,我该跟他讲一下,我完全赞同了他的观点。
最近我经历了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我已经期待这样一个过程许久,从大学时期开始,算起来已有十多年。没想到这个变故迟到了十年之久。好在尚未缺席。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变化比较满意,至少我不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但是,我还是太过脆弱。我不受控制地受他人影响,就像风中摇摆的垂柳,也像应风而动的浮萍。远离和杜绝并不是最佳的应对方法,躲避永远都是备用策略。相反,我觉得现在应该去了解每一个影响因素背后的理论了,以及它们对我的作用机制。我们要了解的不止是自己,还有我们生活的环境。不管我们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有多深,认为每个人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再如何强调个人的独特和价值,也不能否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者通过家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直接作用到我们身上。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不被社会的洪流裹挟,但应该了解一下生存的环境。那些想要同化我们的主流观念是如何出现的,又是怎样作用在每个人身上。我们周围的那些声音是如何企图左右我们,我们又是怎样毫无知觉地成为习惯的奴隶。每个人都需要依附社会而生存,我们本身就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要想在这个大前提下活出自己,有些困难。所以,更应该去了解这个社会,可能不是为了更好地去迎合它,或者让自己在这个洪流里更加如鱼得水,而仅仅是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不要掉入一些我们无法觉察的陷阱。
所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甚至经济学都应该列入我们的学习范畴。以前我曾经如何地抗拒科学,这样程式化地去下结论,完全不具有创新型。可能科学跟艺术的创新性的着眼点不同,底层逻辑也不同。但是科研确实是在不断推进我们文明的进程,以它凿壁的方式不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拓展我们理解的极限。科学每前进一点,我们的愚昧就减缩一分。如果不从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等物质的方面看,科研就是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未知的黑暗依然环绕着文明的微光,作为一个希望能够为自己而活的小小生命,我觉得在深入挖掘自己的时候,也该放眼四周。当我选择过一种生活,确定一个基调,在这个前提下,探索自我和探索环境同样能够让我更加宽广。
所以,当我从自我的泥淖挣扎而出的时候,希望我的那口深井里还有一片洞天可以去探索。
以上的文字,送给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