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杂谈--做一个精神自由者

自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词语。这几年,我们渐渐的发现“自由”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财务自由”,它成了很多人追寻的目标,包括我自己。“财务自由”毫无疑问是偏物质性的,既然是物质的,那么肯定就有其对立面--精神自由。

过年,蕴含着家、团圆、传统等寓意。今天就拿这个传统来说说。

放鞭炮是过年的一个传统习俗,年三十在贴对联时,我跟我姐说,以后等我主持这个家了,我就不会放鞭炮,不去烧香拜佛,你觉得怎样。我姐当然会双手赞成,但我爸在旁边听了,马上就反驳,毕竟我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是“大逆不道的”。因为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你不这样,那就违背了过年的传统,毕竟哪有过年不放鞭炮,不拜神的(我们这)。

每年除夕夜的12点,我们这边就会烧香拜佛,把村里每家每户人拿过去的鞭炮串起来,然后点燃,接着就可以听到无休止的鞭炮声,最后整条村都弥漫着火药的味道,以及浓烟。再说说烧香拜佛,我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有多少是喜欢这个东西的,就像上面说的,每年除夕要等到半夜12点。有时为了这个拜神,清晨就得起床,搞完后都快中午了。如今,生活节奏这么快,好不容易有点时间闲下来休息,为啥还要搞这么多事情劳累自己?好好睡个觉,闲下来品上两杯茶,和朋友聚聚会,聊聊天,哪个不比拜神强呢?

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这是正常的,它们会有各种理由。但这无所谓,毕竟我目前要改变的不是他们,是我的家人。

我爸对于上面说的两种情况不肯改变的的一个原因就是别人的眼光。这也是精神自由路上一个很大的障碍。我要改变我爸,改变他这种想法,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他会。闲杂碎语对一个思想不够开放的人来说会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痛他的内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如此困难。

二是仪式感。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每个人都如此。然而精神匮乏的人生活中的仪式少之又少,所以他们需要一些仪式来填补自己,满足自己对于新一年的期盼。我提了一些建议,说买点灯笼挂饰,买些鲜花装扮,点缀一下家里,也会很有过年的气息。但是很明显我今年失败了,因为每个人需要的仪式感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即将结婚的大姐在酒店还是在家里摆酒一样,都有仪式,但是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还是争的面红耳赤。

三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是极其可怕的,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的三观、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理。打破“真理”就需要另一个可以被接受的“现代真理”来将其替换。精神自由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不断被挑战,进而融合新思想的过程。

改变我爸就需要改变上面的三点,然而解决方法或许只有一个,就是让时间来冲淡一切。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已经预料到今年我爸不会改变,但是无所谓,明年我依然会尝试,我会叫他买越来越小的鞭炮,甚至不用,我依然会劝他不烧香拜佛,清明用鲜花代替鞭炮,毕竟我不再想每年的山头都被烧了一半。

即使直到我爸老了,躺着不能动时候,我也还没能说动他,这也无所谓,毕竟,我可以把我的思想传递给我的孩子,我会让他做一个精神的主宰者,如果我教他清明时用鲜花祭拜祖先,而他却说,他清明不想祭拜祖先,那也无所谓,毕竟不知道多少代的祖先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情感寄托。

越长大越能理解鲁迅的伟大。要撬动一个人的思想真的非常困难。我有个阿姨,当老师的,家里经济情况挺不错,小时候我以为,对于我来说这种“高阶层”的人思想肯定“超前”,直到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精神跟一个人的生活条件是无关的。我姐考研,考上了,5年的硕博连读,我阿姨竟然跟我妈建议说叫我姐不用去读了,在某某地方有个青年才俊不错,介绍给我姐。大概意思就是:女孩子,早点嫁了就好了。

代沟其实就是思想碰撞产生的,当一个人的精神/思想越来越自由时,那么与他人的代沟就会越来越浅。精神自由跟财务自由一样,需要不断追寻,我希望,我正在途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年杂谈--做一个精神自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