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厌?教案,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什么讨厌?教案,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那些年学校从不查教案,自己也没写教案。小学的教材相对容易,备一下课,讲什么,怎么教,心里清清楚楚,根本用不着写。记得只有一次,上级领导要听我的课,要看教案,才第一次写教案,第一次看教案上课(必须的)。可是见鬼,虽然评价不错,但自己觉得比平时差远了。

后来改上初中,教材难度大得多,头几年感到比较吃力,就花更多时间备课,把课本写得密密麻麻,并把要点难点熟记于心。上课的时候也没带教案,还是上得如行云流水,学生听得认真,自己也高兴。有一次想着不要备在课本上,把教案写得好点,结果讲课的时候,看一下课本又看一下教案,讲得断断续续,结结吧吧,学生都听得不耐烦。后来又试过几节,结果都差不多。那几节以后,我上课绝不会看教案一眼,几十年来都是这样。

可惜的是,不论课上得怎么样,不管用得用不着,教案都得写。因为学校要检查!

教案作为老师上课的预案,对老师特别是新老师的某些课程确有必要,但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每一课都要把教学预案按照规定的内容规范的格式详细地写在笔记本上,就完全多余。可是如今每年都要查教案,而且都要求这样写,逼得老师们只好抄。这无疑是一种人力物力的浪费。

为什么对于多数老师来说,写教案是多余的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案的内容有:教学对象(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课型、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按照标准,这些内容得一点一点写好写全,只写要点难点的备忘,人家说太略了,不象教案。可是在这些内容中,确实真正需要写下来的,能有几样?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课型(新授还是复习)、教学课时、作业布置、学情分析,这些东西真用得着写在笔记本上吗?用不着。这些内容都很少,我们备课的时候,一般都能记在心里。连这些都记不住,上课的时候一点一点的看着教案上,那得了吧,我劝你还是别当老师了。即使有复杂一点的,随手记在课本上不就得了吗?板书设计内容多一点,但是课本上有足够多的地方给你写。这样一分析,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写在课本上了,那还有什么需要写在笔记本上?无非就是教学过程(或者叫做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在教案里是内容最多的。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其实它非要写的内容也不是那么多。它之所以多,是因为我们把它复杂化了。一节课,能讲多少内容?不管什么科头,也就是几个点,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白费。要讲几个点,备课时就记住了。如果记不住,仍然可以写在课本上的,根本用不着写在笔记本上。我们的教案之所以写得长,是因为把师生的对话都写进去了。比如语文教案,就是要把老师的话写上去:“同学们,这个……说明了……?”然后写: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说明了……。看看,这其中有多少废话?这样的内容需要写到笔记本上吗?如果怕记不住,就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写出问题:“这……说明……”不就得了吗?至于答案,当老师的都不会答吗?真不会,就连答案也写出来呀,何必要在笔记本上写一大篇呢?我看过很多教案,更是奇葩,连学生的回答都写上去了,真是人才呀,学生怎么回答他都知道了。所以,教案之所以写得长,就是写了无数的废话!

其实写在笔记本上的教案,是最笨的教案。你讲课的时候,一边摆着课本,一边摆着教案。然后看一下课本,又去翻看一下教案,有时候要翻好半天,这样的课会上得好吗?相反,如果把要讲的内容写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讲到那里就看到那里,一点都不会脱节。这样的课上起来节奏就会紧很多,学生也爱听得多。

最好的教案写在心里,其次写在课本上,最笨的是写在笔记本上,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写过不知多少本教案。但这么多的教案,我却只用过几节,不知花了多少冤枉时间,也承受了多少不该有的压力。如今自己将要退休,看到多少教师还在为检查而抄写教案,他们有的课前抄写,有的课后才抄,有的甚至期末才抄,心里真的不是嗞味!

我建议,课一定要备好,教案不要强求;写教案不强求写在笔记本上;写在笔记本上不要规定格式和内容。

可是,人微言轻,有什么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讨厌?教案,想说爱你不容易)